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330718"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東都事略
條件: 提到「蘇洵
Total 2

卷一百十四

4
蘇洵,字明允,睂州睂山人也。數舉進士賢良,不中。當至和、嘉祐間,與其二子軾、轍至京師。歐陽脩得洵書二十篇,大愛其文辭,以為賈誼、劉向不過也,以其書獻諸朝,公卿士大夫爭●之。其二子同舉進士,又同登制科。一日父子●然名動京師,而蘇氏文章遂擅天下,一時學者皆尊其賢學,其文以為師法,以其父子俱知名,號為老。蘇脩既上其書,得召試,而洵不就,除試挍書郎。是時,王安石名始盛,歐陽脩勸洵與之游,而安石亦願交於洵。洵曰:吾知其人矣,是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天下患。乃作《辨姦》一篇,其文曰: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勢之相因,其疎闊而難知,變化而不可測者,孰與天地隂陽之事,而賢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惡亂其中,而利害奪其外也。昔者山巨源見王衍曰:誤天下蒼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陽見盧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孫無遺類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見者。以吾觀之,王衍之為人,容貎言語,固有欺世而盜名者,然不忮不求,與物浮沉,使晉無惠帝,僅得中主,雖衍千百,何從而亂天下乎?盧杞之姦,固足以敗國,而不學無文,容貌不足以動人,言語不足以●世,非徳宗之鄙暗,亦何從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今有人口誦孔老之言,身履夷齊之行,収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與造作言語,私立名字,以為顔淵、孟軻復出,而隂賊險很,與人異趣,是王衍、盧杞合而為一人也,其禍豈可勝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譚詩書,此豈其情哉?凡事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姦慝,豎刁易牙開方是也。以蓋世之名,而濟其未形之患,雖有願治之主,好賢之相,猶舉而用之,則其為天下患,必然而無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孫子曰:善用兵者,無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則吾言為過,而斯人有不遇之歎,孰知禍之至於此哉?不然,天下將被其禍,而吾獲知言之名悲夫!後十年而安石用事,其言乃信。洵既命以官,會太常脩纂建隆以來禮書,乃以為文安簿,與項城令姚闢同脩太常因革禮,仁宗山陵,事從其厚,公私騷然,洵言於韓琦曰:昔華元厚●,其君君子以為不臣,與其取厚●之名,曷若建薄●之議?上以遂先帝恭儉之徳,下以紓百姓目前之患,內以解華元不臣之議,琦謝之,為省其過甚者,禮書既成,未報而洵卒,年五十八。英宗聞而哀之,特贈光祿寺丞。有文集二十卷,諡法三卷。洵晚而好易,曰:易之道深矣,汨而不明者,諸儒以附會之說亂之也。去之,則聖人之㫖見矣。作《易傳》,書未成而卒。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