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211062"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新唐書
條件: 提到「魏國公
Total 12

列傳第三 宗室

88
子七人,並爵郡王,例降公。惟德懋文暕知名。德懋,官少府監、臨川郡公。五世孫從晦。文暕幽州都督魏國公垂拱中,坐累貶藤州別駕,誅。子挺、捷,捷襲封。挺曾孫程,捷曾孫石,別傳。

列傳第九 李密

1
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其先遼東襄平人。曾祖弼,魏司徒其對策,由是開以儒學為正統學術之先聲。其學說以儒家思,賜姓徒何氏,入周為太師魏國公。祖曜,邢國公。父,隋上柱國、蒲山郡公。遂家長安。
16
五月,越王侗稱帝。六月,宇文化及擁兵十餘萬至黎陽。侗遣使授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臺行軍元帥、魏國公,令平化及而後入輔,受之。乃引兵東追化及黎陽。知化及乏食,利速戰,乃持重以老其兵,使徐世勣保黎陽倉,化及攻不可下。與隔水陣,遙謂化及曰:「公家本戎隸破野頭爾,父子兄弟受隋恩,至妻公主。上有失德不能諫,又虐殺之,冒天下之惡,今安往?能即降,尚全後嗣。」化及默然良久,乃瞋目為鄙語辱顧左右曰:「此庸人,圖為帝,吾當折箠驅之。」乃以輕騎五百焚其攻具,火終夜不滅。度化及糧盡,乃偽與和,化及喜,使軍恣食,既而饋不至,乃寤。遂大戰童山下,中矢,頓汲縣堅壁。化及勢窮,掠汲郡,趣魏縣。其將陳智略、張童仁等率所部兵歸,前後相踵。

列傳第三十四 崔楊竇宗祝王

18
景雲初,以殿中監召,閱月遷左御史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中山縣公。再遷侍中。方太平公主干政,懷貞傾己附離,日視事退,輒詣主第,刺取所欲。睿宗為金仙、玉真二公主營觀,費鉅萬,諫者交疏不止,唯懷貞勸成之,躬護役作。族弟維鍌諫曰:「公位上袞,當思獻可替否輔天子,而計校瓦木,雜廁工匠間,使海內何所瞻仰乎?」不答,督繕益急。時語曰:「前作後國赩,後為主邑丞。」言事公主如邑官屬也。在位半歲,無所事,帝引見承天門,切責之。俄與李日知、郭元振、張說皆罷。為左御史大夫。於時,歲犯左執法,術家又言懷貞且有禍,大懼,表請為安國寺奴,不許。逾年,復同中書門下三品,兼太子詹事監修國史。又以尚書右僕射御史大夫,軍國重事宜共平章。玄宗受內禪,進左僕射,封魏國公。與太平公主謀逆,既敗,投水死,追戮其尸,改姓毒氏。然生平所得俸祿,悉散親族無留蓄,敗時,家惟粗米數石而已。

列傳第三十六 郭二張三王蘇薛程唐

50
李師道平,詔分淄、青、齊、登、萊五州為平盧軍,徙平為節度使。王庭湊圍牛元翼,棣州危,詔平出援。平遣將李叔佐率兵二千往,刺史王稷饋餉陋狹,眾潰而歸,推突將馬士端為帥,劫屯士萬人薄州堞。城中兵寡,平悉公帑家貲募銳卒二千迎戰,以奇兵掩賊輜重,賊狼顧,遂大敗,降,餘黨平。引謀亂者二千人斬堂皇下,脅從皆縱還田里,威震一方。詔遷檢校尚書右僕射,封魏國公。在鎮六年,兵鎧完礪,徭賦均一。寶歷初,入朝,民鄣路願留,數日得出。拜檢校司空、河中絳隰節度使,復得隸晉、慈二州,益兵三千。進檢校司徒,更封韓召拜太子太保。以司徒致仕。卒,年八十,贈太傅。

列傳第四十五 五王

21
再遷衛尉卿,又上官封,願追寵其親,帝哀憐,贈越州都督長史。李多祚死太子難,元琰坐厚善,系獄,蕭至忠救之,免。睿宗立,數上書乞骸骨,不聽。四遷刑部尚書,封魏國公。徙太子賓客,詔設位東宮,太子為拜。俄致仕。開元六年卒,年七十九,謚曰忠。生平無留蓄,中外食其家常數十人。臨終,敕諸子薄葬。

列傳第八十五 徐呂孟劉楊潘崔韋

34
久之,出為淮南節度使,帝餞太液亭,賜詩寵之。因宣州軍亂,逐觀察使鄭薰,鉉出兵討擊,詔兼宣歙池觀察使。既平,加檢校司空,罷兼使。居九年,條教一下無復改,民以順賴。咸通初,徙山南東道、荊南二鎮,封魏國公。龐勛叛,自桂管北還,所過剽略。鉉聞,大募兵屯江、湘,邀賊歸路。賊懼,更逾嶺,自淮而北。朝廷壯其忠。卒官下。

列傳第九十一 賈杜令狐

3
貞元九年,以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俄封魏國公。常以方鎮帥缺,當自天子命之,若謀之軍中,則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順宗立,進檢校司空、左僕射。時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屢移疾乞骸骨,不許。卒,年七十六,贈太傅,謚曰元靖。

列傳第一百九 馬楊路盧

20
於是王政秕僻,宰相得用事。巖顧天子荒暗,且以政委己,乃通賂遺,奢肆不法。俄與韋保衡同當國,二人勢動天下,時目其黨為「牛頭阿旁」,言如鬼陰惡可畏也。既權侔則爭,故與保衡還相惡。俄罷巖為劍南西川節度使,承蠻盜邊後,巖力拊循,置定邊軍於邛州,扼大度,治故關,取壇丁子弟教擊刺,使補屯籍,由是西山八國來朝。以勞遷兼中書令,封魏國公

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外戚

44
國忠恥雲南無功,知為林甫掎摭,欲自解於帝,乃使麾下請己到屯,外示憂邊,以合上旨,實杜禁言路,林甫果奏遣之。及辭,泣訴為林甫中傷者,妃又為言,故帝益親之,豫計召日。然國忠就道,惴惴不自安。帝在華清宮,驛追國忠還。林甫病已困,入見床下,林甫曰:「死矣,公且入相,以後事屬公!」國忠懼其詐,不敢當,流汗被顏。林甫果死,遂拜右相,兼文部尚書、集賢院大學士、監脩國史、崇賢館大學士、太清太微宮使,而節度、採訪等使、判度支,不解也。國忠已得柄,則窮擿林甫奸事,碎其家。帝以為功,封魏國公,固讓魏,徙封衛。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宦者下 李輔國 王守澄 劉克明 田令孜 楊復恭 劉季述 韓全誨、張彥弘

23
楊復恭,字子恪,本林氏子,楊復光從兄也。宦父玄翼,咸通中領樞密,世為權家。復恭略涉學術,監諸鎮兵。龐勛亂,戰有功,自河陽監軍入拜宣徽使,擢樞密使黃巢盜京師,令孜顓威福,斫喪天下,中外莫敢亢,惟復恭屢與爭得失,令孜怒,下遷飛龍使,復恭乃臥疾藍田。僖宗出居興元,復為樞密使,制置經略,多更其手。車駕還,遂代令孜為左神策中尉、六軍十二衛觀軍容使,封魏國公,實戶八百,賜號「忠貞啟聖定國功臣」。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下 奸臣下

14
帝之在鳳翔,以廬光啟、蘇檢為相,胤皆逐殺之,分斥從幸近臣陸扆等三十餘人,惟裴贄孤立可制,留與偕秉政。帝動靜一決於胤,無敢言者。胤議以皇子為元帥,全忠副之,示褒崇其功。全忠內利輝王沖幼,故胤藉以請。帝曰:「濮王長,若何?」還禁中,召翰林學士韓偓以謀。偓陰佐胤,卒不能卻。全忠還東,到長樂,群臣班辭,胤獨至霸橋置酒,乙夜乃還。帝即召問:「全忠安否?」與飲,命宮人為舞劍曲,戊夜乃出,賜二宮人,固讓乃許。是時天子孤危,威令盡去,胤之劫持類如此。進侍中、魏國公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