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751998"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新唐書
條件: 提到「魏徵
Total 13

本紀第二 太宗

15
三年正月丙午,以旱避正殿。癸丑,官得上下考者,給祿一年。戊午,享於太廟。癸亥,耕藉田。辛未,裴寂罷。二月戊寅房玄齡尚書左僕射杜如晦右僕射尚書右丞魏徵秘書監,參預朝政。三月己酉,慮囚。四月乙亥太上皇徙居於大安宮。甲午,始御太極殿。戊戌,賜孝義之家粟五斛,八十以上二斛,九十以上三斛,百歲加絹二匹,婦人正月以來產子者粟一斛。五月乙丑周王元方薨。六月戊寅,以旱慮囚。己卯,大風拔木。壬午,詔文武官言事。八月己巳朔,日有食之。丁亥李靖定襄道行軍大總管,以伐突厥。九月丁巳華州刺史柴紹為勝州道行軍總管,以伐突厥。十一月庚申並州都督李世勣通漠道行軍總管華州刺史柴紹金河道行軍總管,任城郡王道宗大同道行軍總管幽州都督衛孝節為恆安道行軍總管營州都督薛萬淑暢武道行軍總管,以伐突厥。十二月癸末,杜如晦罷。閏月癸丑,為死丘者立浮屠祠。辛酉,慮囚。是歲,中國人歸自塞外及開四夷為州縣者百二十餘萬人。
18
六年正月乙卯朔,日有食之。癸酉,靜州山獠反,右武衛將軍李子和敗之。三月侯君集罷。戊辰,如九成宮。丁丑,降雍、岐、豳三州死罪以下,賜民八十以上粟帛。五月魏徵檢校侍中六月己亥豐王元亨薨。辛亥江王薨。七月己巳,詔天下行鄉飲酒。九月己酉,幸慶善宮。十月侯君集起復。卯,至自慶善宮。十二月辛未,慮囚,縱死罪者歸其家。是歲,諸羌內屬者三十萬人。
19
七年正月戊子,斥宇文化及黨人之子孫勿齒。辛丑,賜京城酺三日。三月丁卯,雨土。三月戊子王珪罷。庚寅魏徵侍中五月癸未,如九成宮。六月辛亥戴胄薨。八月辛未,東酉洞獠寇邊,右屯衛大將軍張士貴龔州道行軍總管以討之。九月,縱囚來歸,皆赦之。十月庚申,至自九成宮。乙丑,京師地震。十一月壬辰開府儀同三司長孫無忌司空十二月甲寅,幸芙蓉園。丙辰,獵於少陵原。戊午,至自少陵原。
22
十年正月甲午,復聽政。癸丑,徙封元景荊王元昌漢王元禮徐王元嘉韓王元則彭王元懿鄭王元軌霍王元鳳虢王元慶道王靈夔燕王吳王魏王齊王蜀王蔣王越王紀王三月癸丑,出諸王為六月壬申溫彥博尚書右僕射太常卿楊師道侍中魏徵罷為特進,知門下省事,參議朝章國典。己卯皇后崩。十一月庚寅,葬文德皇后於昭陵。十二月蕭瑀罷。庚辰,慮囚。
29
十七年正月戊辰魏徵薨。代州都督劉蘭謀反,伏誅。二月己亥,慮囚。戊申,圖功臣於凌煙閣。三月壬子,禁送終違令式者。丙辰齊王祐反,李世勣討之。甲子,以旱遣使覆囚決獄。乙丑齊王祐伏誅,縱復齊州一年。四月乙酉,廢皇太子為庶人,漢王元昌侯君集等伏誅丙。戌,立晉王治為皇太子,大赦,賜文武官及五品以上子為父後者爵一級,民八十以上粟帛,酺三日。丁亥楊師道罷。己丑特進蕭瑀太子太保李世勣太子詹事同中書門下三品庚寅,謝承乾之過於太廟。癸巳,降封魏王泰為東萊郡王。六月己卯朔,日有食之。壬辰,葬隋恭帝甲午,以旱避正殿,減膳,詔京官五品以上言事。丁酉高士廉同中書門下三品平章政事閏月丁巳,詔皇太子典左右屯營兵。丙子,徙封順陽郡王七月丁酉房玄齡罷。八月庚戌工部尚書張亮刑部尚書,參豫朝政。十月丁未,建諸州邸於京城。丁巳房玄齡起復。十一月己卯,有事於南郊。壬午,賜酺三日,以涼州獲瑞石,赦涼州。十二月庚申,幸溫湯。庚午,至自溫湯。

志第一 禮樂一

3
唐初,即用隋禮,至太宗時,中書令房玄齡、秘書監魏徵,與禮官、學士等因隋之禮,增以天子上陵、朝廟、養老、大射、講武、讀時令、納皇后、皇太子入學、太常行陵、合朔、陳兵太社等,為《吉禮》六十一篇,《賓禮》四篇,《軍禮》二十篇,《嘉禮》四十二篇,《兇禮》十一篇,是為《貞觀禮》。高宗又詔太尉長孫無忌中書令杜正倫李義府、中書侍郎李友益黃門侍郎劉祥道許圉師、太子賓客許敬宗、太常卿韋琨等增之為一百三十卷,是為《顯慶禮》。其文雜以式令,而義府、敬宗方得幸,多希旨傅會。事既施行,議者皆以為非。上元三年,詔復用《貞觀禮》。由是終高宗世,《貞觀》、《顯慶》二禮兼行。而有司臨事,遠引古義,與二禮參考增損之,無復定制。武氏、中宗繼以亂敗,無可言者,博士掌禮,備官而已。

列傳第二十二 魏徵

1
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棄貲產不營,有大志,通貫書術。隋亂,詭為道士。武陽郡丞元寶藏舉兵應李密,以徵典書檄。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徵所為,促召之。徵進十策說密,不能用。王世充攻洛口,徵見長史鄭頲曰:「魏公雖驟勝,而驍將銳士死傷略盡;又府無見財,戰勝不賞。此二者不可以戰。若浚池峭壘,曠日持久,賊糧盡且去,我追擊之,取勝之道也。」頲曰:「老儒常語耳!」徵不謝去。

列傳第三十一 杜二崔高郭趙崔楊盧二劉李劉孫邢

1
杜正倫,相州洹水人。隋世重舉秀才,天下不十人,而正倫一門三秀才,皆高第,為世歆美。調武騎尉。太宗素知名,表直秦王府文學館。貞觀元年魏徵薦其才,擢兵部員外郎。帝勞曰:「朕舉賢者,非朕獨私,以能益百姓也。我於宗婭故人,茍無能,終不得任。卿宜思有以稱吾舉者。」俄遷給事中,知起居注。帝嘗曰:「朕坐朝,不敢多言,必待有利於民,乃出諸口。」正倫曰:「臣職左史,陛下一言失,非止損百姓,且筆之書,千載累德。」帝悅,賜彩段二百。進累中書侍郎。與韋挺、虞世南、姚思廉論事稱旨,帝為設宴具,召四人者,謂曰:「我聞神龍可擾以馴,然頷有逆鱗,嬰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屬遂犯吾鱗,裨闕失,朕其慮危亡哉!思卿至意,故舉酒以相樂也。」各賜帛有差。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上

53
太子太師、知政事、特進、鄭國公魏徵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文藝上

4
武德初,隱太子與秦王、齊王相傾,爭致名臣以自助。太子有詹事李綱、竇軌、庶子裴矩、鄭善果、友賀德仁、洗馬魏徵、中舍人王珪、舍人徐師謨、率更令歐陽詢、典膳監任璨、直典書坊唐臨、隴西公府祭酒韋挺、記室參軍事庾抱、左領大都督府長史唐憲;秦王有友于志寧、記室參軍事房玄齡、虞世南、顏思魯、諮議參軍事竇綸、蕭景、兵曹杜如晦、鎧曹褚遂良、士曹戴胄、閻立德、參軍事薛元敬、蔡允恭、主簿薛收、李道玄、典簽蘇干、文學姚思廉、褚亮、敦煌公府文學顏師古、右元帥府司馬蕭瑀、行軍元帥府長史屈突通、司馬竇誕、天策府長史唐儉、司馬封倫、軍諮祭酒蘇世長、兵曹參軍事杜淹、倉曹李守素、參軍事顏相時;齊王有記室參軍事榮九思、戶曹武士逸、典簽裴宣儼,朗為文學。從父弟承序亦有名,王召為文學館學士。朗累封汝南縣男,再轉給事中。卒,太宗為廢朝一日,謂高士廉曰:「朗任淺而性謹厚,使人悼惜。」詔給喪費,存問其家。
30
初,太宗命秘書監魏徵寫四部群書,將藏內府,置讎正三十員、書工百員。徵徙職,又詔虞世南、顏師古踵領,功不就。顯慶中,罷讎正員,聽書工寫於家,送官取直,使散官隨番刊正。至是詔東臺侍郎趙仁本、舍人張文瓘及行功、懷儼相次充使檢校,置詳正學士代散官。以勞遷蘭臺侍郎,卒。

列傳第一百四十上 突厥上

30
頡利之亡,其下或走薛延陀,或入西域,而來降者尚十餘萬,詔議所宜,咸言:「突厥擾中國久,今天喪之,非慕義自歸,請悉籍降俘,內兗、豫閑處,使習耕織,百萬之虜,可化為齊人,是中國有加戶,而漠北遂空也。」中書令溫彥博請:「如漢建武時,置降匈奴留五原塞,全其部落,以為捍蔽,不革其俗,因而撫之,實空虛之地,且示無所猜。若內兗、豫,則乖本性,非函育之道。」秘書監魏徵建言:「突厥世為中國仇,今其來降,不即誅滅,當遣還河北。彼鳥獸野心,非我族類,弱則伏,強則叛,其天性也。且秦、漢以銳師猛將擊取河南地為郡縣者,以不欲使近中國也。陛下奈何以河南居之?且降者十萬,若令數年,孳息略倍,而近在畿甸,心腹疾也。」彥博曰:「不然,天子於四夷,若天地養萬物,覆載全安之,今突厥破滅,餘種歸命,不加哀憐而棄之,非天地蒙覆之義,而有阻四夷之嫌。臣謂處以河南,蓋死而生之,亡而存之,彼世將懷德,何叛之為?」徵曰:「魏時有胡落分處近郡,晉已平吳,郭欽、江統勸武帝逐出之,不能用。劉、石之亂,卒傾中夏。陛下必欲引突厥居河南,所謂養虎自遺患者也。」彥博曰:「聖人之道無不通,故曰『有教無類』。彼創殘之餘,以窮歸我,我援護之,收處內地,將教以禮法,職以耕農,又選酋良入宿衛,何患之恤?且光武置南單于,卒無叛亡。」於是中書侍郎顏師古給事中杜楚客禮部侍郎李百藥等皆勸帝不如使處河北,樹首長,俾統部落,視地多少,令不相臣,國小權分,終不得亢衡中國,長轡遠馭之道也。帝主彥博語,卒度朔方地,自幽州屬靈州,建順、祐、化、長四州為都督府,剖頡利故地,左置定襄都督、右置雲中都督二府統之。擢酋豪為將軍、郎將者五百人,奉朝請者且百員,入長安自籍者數千戶。乃以突利可汗為順州都督,令率其下就部。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