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維基 ->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 檢索 "ctext:397777"
檢索內容: |
---|
檢索範圍: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
條件: 提到「荀悅」 |
Total 10 |
《卷十三》
16 | 白起為秦將,南征鄢郢,北鱸馬服,攻城略地,不可勝計,而竟賜死。蒙恬為秦將,北逐戎人,開榆中地數千里,竟斬陽周。何者?功多,秦不能盡封,因以法誅之。今將軍為秦將三歲矣,所亡失以十萬數,而諸侯並起,滋益多。彼趙高素諛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使人更代將軍以脫其禍。夫將軍居外久,多內隙卻,有功亦誅,無功亦誅。且天之亡秦,無愚智皆知之。今將軍內不能直諫,外為亡國將,孤特獨立,而欲常存,豈不哀哉!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質,妻子為﹃乎。《史記·項羽本紀》,又見《漢書·項羽傳》,又見荀悅《漢紀》,有增刪。 |
《卷二十二》
65 | 蓋聞古之聖王,緣人情不忍其親,故為制禮,今則越之,吾是以裸葬,將以矯世也。夫厚葬誠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競以相高,靡財單幣,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發,此真與暴骸于中野何異!且夫死者,終生之化,而物之歸者也。歸者得至,化者得變,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聲,乃合道情。夫飾外以華眾,厚葬以鬲真,使歸者不得至,化者不得變,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聞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離形,各歸其真,故謂之鬼,鬼之為言歸也。其尸塊然獨處,豈有知哉?裹以幣帛,鬲以棺槨,支體絡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鬱為枯臘,千載之後,棺槨朽腐,乃得歸土,就其真宅。繇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堯之葬也,木為櫝,葛ぱ為緘,其穿下不亂泉,上不泄瓿簟9適ネ跎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於亡用,不損財於亡謂。今費財厚葬,留歸鬲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謂重惑。於戲!吾不為也。《漢書·楊王孫傳》,又見荀悅《漢紀》、劉向《說苑》,皆小異。 |
《卷二十九》
49 | 臣聞父者猶天,母者猶地,子猶萬物也。故天平地安,陰陽和調,物乃茂成;父慈母愛,室家得中,《漢書》誤作「之中」,從《漢紀》改。子迺孝順。陰陽不和則萬物夭傷,父子不和則室家喪亡。故父不父則子不子,君不君則臣不臣,雖有粟,吾豈得而食諸!昔者虞舜,孝之至也,而不中於瞽叟;孝己被謗,伯奇放流,骨肉至親,父子相疑。何者?積毀之所生也。由是觀之,子無不孝,而父有不察。今皇太子為漢適嗣,承萬世之業,體祖宗之重,親則皇帝之宗子也。江充,布衣之人,閭閻之隸臣耳,陛下顯而用之,銜至尊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飾姦詐,群邪錯謬,是以親戚之路鬲塞而不通。太子進則不得上見,退則困于亂臣,獨冤結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殺充,恐懼逋逃,子盜父兵以救難自免耳,臣竊以為無邪心。《詩》云:「營營青蠅,止於樊;愷悌君子,無信讒言;讒言罔極,交亂四國。」往者江充讒殺趙太子,天下莫不聞,其罪固宜。《漢紀》作固宜誅戮。陛下不省察,深過太子,發盛怒,舉大兵而求之,三公自將,智者不敢言,辯士不敢說,臣竊痛之。臣聞子胥盡忠而忘其號,比干盡仁而遺其身,忠臣竭誠不顧鉞之誅,以陳其愚,志在匡君安社稷也。《詩》云:「取彼譖人,投畀豺虎。」唯陛下寬心慰意,少察所親,毋患太子之非,亟罷甲兵。無令太子久亡,臣不勝哮希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闕下。《漢書·武五子傳》:征和二年,太子兵敗,亡,不得,上怒甚。壺關三老茂上書云云。書奏,天子感悟。師古曰:「荀悅《漢紀》云令狐茂。案今本《漢紀》但作壺關三老上書,並無「茂」字,師古所據,乃古本也。又案《續漢郡國志》五上黨長子縣注補引《上黨記》曰:「令狐徵君隱城東山中」,即壺關三老令孤茂,上書訟戾太子者也。 |
《卷三十三》
16 | 民函陰陽之氣,有仁義欲利之心,在教化之所助。堯在上,不能去民欲利之心,而能令其欲利不勝其好義也;雖桀在上,不能去民好義之心,而能令其好義不勝其欲利也。故堯、桀之分,在於義利而已,道民不可不慎也。今欲令民量粟以贖罪,如此則富者得生,貧者獨死,是貧富異刑而法不一也。人情,貧窮,父兄囚執,聞出財得以生活,為人子弟者將不顧死亡之患,敗亂之行,以赴財利,求救親戚。一人得生,十人以喪,如此,伯夷之行壞,公綽之名滅。政教壹傾,雖有周召之佐,恐不能複。古者藏財於民,「財」字從《漢紀》補。不足則取,有餘則予。《詩》曰「爰及矜人,哀此鰥寡」,上惠下也。又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下急上也。今有西邊之役,民失作業,雖戶賦口斂以贍其困乏,古之通義,百姓莫以為非。以死救生,恐未可也。陛下布德施教,教化既成,堯舜亡以加也。今議開利路以傷既成之化,臣竊痛之。《漢書·蕭望之傳》:京兆尹張敞書,願令諸有罪得以差入穀此八郡贖罪,事下有司,望之與少府李強議。又見荀悅《漢紀》,又見《藝文類聚》五十四。 |
《卷四十三》
56 | 臣聞立后妃者,王教之大端,三綱之本理,治道所由廢興也,社稷所以存亡也。故夏之興也以塗山,亡也以妹嬉。殷之興也以有抳亡也以妲己。周之興也以文母,亡也以褒姒。夫三代安危,後主所觀,是以聖王必審舉措,察操行,以計勝色者昌,以色勝計者亡。無鹽宿瘤,天下之醜女也,齊二君以計勝色,立為後,皆以折衝安國。今許后以罪廢,遂事已往,於是欲立后妃,宜得殊異於前。上當奉宗廟,下令萬民有所法則。河魴河鯉,齊姜宋子,詩人所高,萬乘之主,當持久長,非一切畢決目前者。驪姬亂晉,吳姬危趙,夫媵妾非天下之母,為玩弄可也。昔姜后崇禮,宣王中興;樊姬正言,楚莊成霸,願留思察小臣眷眷之心。荀悅《漢紀》二十六:永始元年六月,立皇后趙氏,先是諫議大夫王仁上疏言,上不聽。案此疏班書未載。 |
60 | 臣聞王者立三公、法三光,立九卿以法天,明君臣之義,當得賢人。《易》曰:「鼎折足,覆公食束」,喻三公非其人也。《書》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以法天地。」昔孝文皇帝幸鄧通,不過中大夫。孝武皇帝幸韓嫣,賞賜而已,皆不在大位。公孫弘以布被修德,擢備宰相,巧言令色,君子不貴。昔成湯拔伊尹於鼎俎,文王招呂尚於釣濱,武丁顯傅說於版築,桓公舉寧戚於擊角,皆以立霸王之功,騰茂績於無窮。豈以利耳悅目為得意哉!今大司馬衛將軍高安侯董賢,累世無功於漢朝,又無肺腑之連,複無名跡高行以矯世,升擢數年,列備鼎足,典衛禁兵,主歷天文,無功封爵,父子兄弟,橫蒙拔擢。賞賜空竭帑藏,萬物喧嘩,偶言道路,誠不當天心也,昔褒神蛟變為化為人,實生褒姒,亂周國。恐陛下有過失之譏,賢有小人不識進退之禍,非所以見卓爾垂法後世。陛下採芻蕘,賢負薪,冀有益於毫厘。荀悅《漢紀》二十九:元壽元年,侍中王閎上書諫,不從。案:此書班書未載,《御覽》七百十六引《漢名臣奏》云云,王莽斥出王閎。太后憐之,閎伏泣失聲,太后親自以手巾拭閎泣,亦班書所未載。範書為王閎立傳,亦簡略不詳。 |
《卷六十七》
22 | ◎荀悅 |
23 | 悅,字仲豫,爽兄儉之子。建安初,辟鎮東曹操府,遷黃門侍郎、給事中、祕書監、侍中。有《漢紀》三十卷,《申鑒》五卷。 |
25 | 昔在上聖,唯建皇極,經緯天地,觀象立法,乃作書契,以通字宙,揚於王庭,厥用大焉。先王以光演大業,肆於時夏,亦唯翼翼,以監厥後,永世作典。夫立典有五志焉。一曰達道義,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著功勛,五曰表賢能。於是天人之際,事物之宜,粲然顯著,罔不能衍能字,《傳》無備矣。世濟其軌,不隕其業。損益盈虛,與時消息。雖臧否不同,其揆一也。是以聖上穆然,惟文之恤,瞻前顧後,是紹是維。臣悅職監祕書,攝官承乏,祗奉明詔,竊惟其宜。謹約撰舊書,通而敘之,總為帝紀,列其年月,比其時事,撮要舉凡,存其大體,旨少所缺,務從省約,以副本書,以為要結未克厥中,亦各其志。如其得失,以俟君子焉。荀悅《漢紀》第一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