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675444"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條件: 提到「虞松
Total 4

卷二十五·魏二十五

29
甘露元年二月丙辰,帝宴群臣于太極東堂,與侍中荀ダ、尚書崔贊、袁亮、鍾毓,給事中中書令虞松等並講述禮典,遂言帝王優劣之差。帝慕夏少康,因問ダ等曰:「有夏既衰,后相殄滅。少康收集夏眾,復禹之績。高祖拔起隴畝,驅帥豪俊,芟夷秦項,包舉寓內。斯二主,可謂殊才異略,命世大賢者也。考其功德,誰宜為先?」ダ等對曰:「夫天下重器,王者天授,聖德應期,然後能受命創業。至于階緣前緒,興復舊績,造之與因,難易不同,少康功德雖美,猶為中興之君,與世祖同流可也。至如高祖,臣等以為優。」帝曰:「自古帝王功德,言行互有高下,未必創業者皆優,紹繼者咸劣也。湯、武、高祖,雖俱受命,賢聖之分,所覺懸殊。少康殷宗,中興之美;夏啟周成,守文之盛,論德較實,方諸漢祖,吾見其優,未聞其劣。顧所遇之時殊,故所名之功異耳。少康生于滅亡之後,降為諸侯之隸,崎嶇逃難,僅以身免,能布其德,而兆其謀,卒滅過戈,克復禹績。《御覽》作「複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非至德弘仁,豈濟斯勛?漢祖因土崩之勢,杖一時之權,專任智力,以成功業,行事動靜,多違聖檢。為人子則數危其親,為人君則囚繫賢相,為人父則不能衛子。身沒之後,社稷幾傾,若與少康易時而處,或未能復大禹之績也。推此言之,宜高夏康而下漢祖矣,諸卿具論詳之。」翌日丁巳,講業既畢,ダ、亮等議曰:「三代建國,列土而治,當其衰弊,無土崩之勢,可懷以德,難屈以力。逮至戰國,強弱相兼,去道德而任智力,故秦之弊,可以力爭。少康布德,仁者之英也;高祖任力,智者之俊也。仁智不同,二帝殊矣。詩書述殷中宗、高宗,皆列大雅。少康功美,過於二宗,其為《大雅》明矣。少康為優,宜如詔旨。」贊、毓、松等議曰:「少康雖積德累仁,然上承大禹遺澤餘慶,內有虞、仍之援,外有靡、艾之助,寒浞讒慝,不德于民;澆、犬壹無親,外內棄之。以此有國,蓋有所因,至于漢祖,起自布衣,率烏合之士,以成帝者之業。論德則少康優,課功則高祖多,語資則少康易,校時則高祖難。」帝曰:「諸卿論少康因資,高祖創造,誠有之矣。然未知三代之世,任德濟勳,如彼之難;秦項之際,任力成功,如此之易。且太上立德,其次立功。漢祖功高,未若少康盛德之茂也。且夫仁者必有勇,誅暴必用武,少康武烈之威,豈必降於漢祖哉?但夏書淪亡,舊文殘缺,故勳美闕而罔載。唯有伍員,粗述大略,其言復禹之績,不失舊物。祖述聖業,舊章不愆,自非大雅兼才,孰能與于此?向令墳、典具存,行事詳備,亦豈有異同之論哉?」于是群臣咸悅服。中書令松進曰:「少康之事,去世久遠,其文昧如是。以自古及今,議論之士,莫有言者,德美隱而不宣,陛下既垂心遠鑒,考詳古昔,又發德音,贊明少康之美,使顯于千載之上,宜錄以成篇,永垂於後。」帝曰:「吾學不博,所聞淺狹,懼於所論,未獲其宜。縱有可采,億則屢中,又不足貴,無乃致笑後賢,彰吾闇昧乎?」於是侍郎鍾會,退論次焉。《魏志·高貴鄉公紀》注引《魏氏春秋》,又見《藝文類聚》十二,《御覽》八十二,四百四五十

卷四十三·魏四十三

59
虞松
60
叔茂,陳留人,九江太守邊讓外孫。景初中從司馬懿征遼東,還闢為掾。正始中遷中書郎。《魏志·鍾會傳》注引《世語》及《魏氏春秋》,並作中書令。至太守。案:《北堂書鈔》五十三引《晉起居注》:「元康六年以後,不常親郊社,制度廢馳。太常虞松考正舊儀,死不悉備。」今考魏景初至晉元康,隔五十餘年,蓋別有一虞松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