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596068"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唐會要
條件: 提到「戴胄
Total 6

卷三十

13
武徳四年十二月七日,使行臺僕射屈突通焚朝元殿,應天門紫㣲觀,以其太奢。至貞觀三年,太宗修洛陽宮,民部尚書戴胄諫曰:「關中河外盡置軍團,富室強丁,並從戎旅,重以九成作役,餘丁向盡,去京二千里內,先配司農將作,假有遺餘,勢何足紀!亂離甫爾,户口單弱,一人就役,舉家便廢,入軍者督其戎仗,從役者責其餱糧,盡室經營,多不能濟,以臣愚慮,恐致怨嗟。今丁役既盡,賦調不減,費用不止,帑藏空虛,且洛陽宮殿,足蔽風雨,數年功畢,亦謂非晚,若頓修營,恐傷勞擾」。上嘉之,因謂侍臣曰:「戴胄於我無骨肉之親,但以忠直勵行,情深體國,事有機要,無不上聞。至七年六月二十二日發卒,又修洛陽宮,給事中張𤣥素諫曰:「陛下承百王之末,屬彫敝之餘,必欲節以禮制,陛下宜以身為先,東都未幸而即令補葺,豈民人之所望也!陛下初平東都之始,層樓廣殿,皆令撤毀,天下翕然,同心欣仰,豈有初則惡其侈靡,今乃襲其雕麗?臣每承徳音,未即巡幸,此則事不急之務,成虛費之勞,國無兼年之積,何用兩都之好?臣聞阿房成,秦人散,章華就,楚衆離。又乾陽畢功,隋人解體。以陛下今時功力何如?隋日役瘡痍之人,襲亡隋之弊,深恐近於煬帝時矣。願陛下思之,無為由余所笑,則天下幸甚」。上大悅,謂房𤣥齡曰:「本修洛陽,意在便於百姓,今𤣥素上表,實亦可依,必事理須行露坐,亦得何苦繕修,宜即停之」。

卷五十八

7
貞觀元年,左僕射蕭瑀免官,右僕射封徳彛卒,太宗謂尚書左丞戴胄曰:「尚書省天下綱維,百司所稟,若一事有失,必有其弊。今無令僕係之於卿,當稱所望也」。二年,魏徵尚書右丞,或有言徵阿黨親戚者,上使史大夫溫彥博按驗無狀,彥博奏曰:「徵為人臣,須存形迹,不能逺避嫌疑,遂招此謗,雖情在無私,亦有可責」。上令彥博讓徵,且曰:「自今已後,不得不存形迹」。他日徵入奏曰:「臣聞君臣協契,義同一體,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則邦之興喪或未可知」。上矍然改容曰:「吾已悔之」。徵再拜曰:「願使臣為良臣,勿使臣為忠臣也」。上曰:「忠良豈有異乎?」徵曰:「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龍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獲美名,君受嘉號,子孫𫝊世福,祿無疆忠。臣身受誅夷,君陷大惡,家國並喪,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逺矣」。帝深納其言。其年,侍御史張𤣥素奏慶州樂蟠縣令叱奴騭盗用官食,推逐並實。上令决之。中書舍人楊文瓘奏據律不合死。上曰:「食糧朕之所重,若不加法,恐犯者更多」。尚書右丞魏徵對曰:「陛下設法與天下共之,今若改張,皆將法外畏罪,且後有重者,又何以加之?
10
十年,治書侍御史劉洎上書曰:「臣聞尚書萬㡬,實為政本,伏尋此選,受授誠難,是以八座比於文昌,二丞方於管轄,爰至曺郎,上應列宿,苟非稱職,竊位興譏。伏見比來尚書省詔敕,稽停文案壅滯,臣雖庸劣,請述其源。貞觀之初,未有令僕,於時省務繁雜,倍多于今,而左丞戴胄、右丞魏徵,並曉達吏方,質性平直,事應殫舉,無所迴避,陛下又假以恩慈,自然率物,百司匪懈,抑此之由。及杜正倫續任右丞,頗亦厲下,比者綱維不舉,並勲親在位,不能㫁決,故事稽延,案難理窮,仍更盤下,去無程限,來不責遲,一經出手,便涉年載,天工人代,焉可妄加?至于懿戚元勲,宜優禮秩,久妨賢路,殊為不可,將欲救兹交弊,且宜精簡。尚書左右丞及左右郎中,如並得人,自然綱維克舉,亦當矯正趨競,豈惟息其稽滯哉!二十年,宇文節為尚書左丞,明習法令,以幹局見稱,時江夏王道宗以私事見託,節奏之,太宗大悅,勞之曰:朕所以不置左右僕射者,以卿在省耳!

卷七十四

17
貞觀元年,溫彥博為吏部郎中知選,意在沙汰,多所擯抑,而退者不伏,囂訟盈廷。彥博惟騁辭辨,與之相詰,終日喧擾,頗為識者所嗤。四年,杜如晦臨終請委選舉於民部尚書戴胄,遂命檢校吏部尚書。及在銓衡,抑文雅而奨法吏不適輪轅之用,物議咸以為太刻。五年,楊纂為吏部侍郎,銓敘人倫,稱為允當。然而抑文雅,進黠吏,觀時任數,亦為時論所譏。

卷八十八

26
武徳元年九月四日,置社倉。其月二十二日,詔曰:「特建農圃,用督耕耘,思俾齊民,既庶且富,鍾庾之量,兾同水火。宜置常平倉監官,以均天下之貨。市肆騰踴,則減價而出,田穯豐美,則増價而收,庶公私俱濟,家給人足,抑止兼并,宣通擁滯」。至五年十二月,廢常平監官。貞觀二年四月三日,尚書左丞戴胄上言曰:「水旱㓙灾,前聖之所不免,國無九年儲蓄,禮經之所明戒。今喪亂之後,戶口凋殘,每歲納租,未實倉廩,隨即出給,纔供常年,若有凶灾,將何賑恤?故隋開皇立制,天下之人,節級輸粟,多為社倉,終文皇一代,得無饑饉,及大業年中,國用不足,並取社倉之物以充官費,故至末塗,無以支給。今請自王公已下,爰及衆庶,計所墾田稼穯頃畆,毎至秋熟,凖其見在苖,以理勸課,盡令出粟,麥稲之鄉,亦同此稅,所在立為義倉,年榖不登,百姓饑饉,當所州縣隨即取給,則有無均平,常免匱竭」。上曰:「既為百姓先作儲貯,官為舉掌,以備㐫年,非朕所須,橫生賦斂。利人之事,深是可嘉,宜下有司議立條制」。戶部尚書韓仲良奏:「王公已下墾田,畝納二升,其粟麥稲之屬,各依土地貯之州縣,以備凶年」。制可之。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