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529115"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陔餘叢考
條件: 提到「刊誤
Total 3

卷三十一

7
初婚看新婦世俗新婚三日內不問親故,皆可看新婦。固係陋習,然自六朝來已然。《南史·徐ゼ傳》:晉、宋以來,初婚三日,婦見舅姑,眾賓皆列觀。唐李涪刊誤》云:婚禮來日,婦於庭拜舅姑,次謁夫之長屬及中外故舊,通謂之拜客,故有拜客之名。今代非親非故,皆列坐而覿婦容,豈其宜哉?則此習由來久矣。《彙書》:近時娶婦,以紅帕蒙首,按《通典》杜佑議曰:自東漢、魏、晉以來,時或艱虞,歲遇良吉,急於嫁娶,乃以紗蒙女首,而夫氏發之,因拜舅姑,便成婚禮,六禮悉舍,合巹復乘。是蒙首之法,亦相傳已久,但古或以失時急娶用之,今則為通行之禮耳。
17
婦人拜《禮》:婦人吉拜〔事〕,雖君賜肅拜。肅拜者,《周禮》太祝九拜之一。鄭註謂俯下手,如今之手壹。按推手曰揖,引手曰手壹。肅拜如手壹,正今俗婦人攏兩手向下之禮也。惟婦人之拜跪與不跪,諸家之說紛紛。洪容齋等謂古禮婦人之拜本不跪,《戰國策》蘇秦至洛,其嫂匍匐四拜,自跪而謝,此畏懼之至,過為加禮,故特記史。《史記》周昌以易太子事諫高帝,呂后見昌為跪。此亦特為加禮,則非加禮不跪可知也。周天元帝詔曰:縣命婦拜宗廟及天臺,皆人免伏如男子。欲婦人如男子拜,至特降詔書,則婦人本無拜跪之禮更可知也。此拜而不跪之說也。《清波雜志》則謂古之男女皆跪。古詩曰「長跪問故夫」是也。羅《鶴林玉露》亦引朱文公云:古者婦女以肅拜為正,兩膝齊跪,手至地而頭不下也。拜手亦然,古樂府所謂「伸腰再跪拜」也。此拜而必跪之說也。不知古人席地而坐,引身即為跪,則婦人拜亦未有不跪者。古詩「伸腰跪拜」正是實事。引身長跪,攏手向下,即是伸腰拜跪也。雖長跪而其拜則僅肅拜,不作男子俯伏之狀。《朱子語錄》所謂直身長跪,拜時亦只俯手如揖,便是肅拜。婦人首飾甚多,自難俯伏地上也。此席地而坐時,婦人有跪拜之禮也。迨後坐用床榻,則婦人之跪不便,故無復引身長跪之儀,而僅存攏手肅拜之禮,此所以有拜而無跪也。周天元特詔婦人如男子拜,是其時婦人久無跪拜之禮而知。而謂起於唐武后欲尊婦人,故不令拜跪,究屬臆說也。《宋史·王貽孫傳》:太祖嘗問趙中令:「何以男子跪而婦人不跪?」趙不能對。貽孫為言:古詩「長跪問故夫」,即婦人亦跪。唐武后時,婦人始拜而不跪。因以太和中張建章渤海國記為證。趙甚重之。亦見《玉壺清話》及《愛日齋叢鈔》。總之,席地而坐時,婦人拜必兼跪。坐用床榻後,婦人有拜無跪。以古詩「伸腰跪拜」及周天元之詔彼此參看,自可了然也。後世婦人肅拜行禮時,稍作鞠躬虛坐之狀,此亦有所本。宋太祖問趙中令「何以男子跪,婦人不跪」。又明肅太后垂簾,欲被兗冕,親祠太廟,薛簡肅問:「陛下當為男子拜乎?」議遂止。是宋時婦人固亦無俯伏拜跪之禮。而《愛日齋叢鈔》云:古者男子之拜,但如今之揖,則婦人之拜安得已如今之伏?今之男子以古男子之拜為揖,故其拜也,加之以跪伏為稽首之容。今之婦人亦以古婦人之拜為揖,故其拜也,加之以拳曲虛坐之勢。然則拳曲虛坐,亦自宋時已如此也。惟是婦之於舅姑,及命婦之於君后,自有不可以常禮為敬者。《隋志》:皇帝冊后,后先拜後起。則隋時皇后受冊,固跪拜矣。唐李涪刊誤》云:今郊天祭地,止於再拜,乃婦謁姑嫜,其拜必四。詳其所自,初則再拜,次則跪獻衣服,姑嫜跪而受之,當於此際授受多誤,故四拜相屬耳。則唐時婦初見舅姑亦跪拜矣。又王建宮詞云:「射生宮女宿紅狀,請得新弓各自張。臨上馬時齊賜酒,男兒拜跪謝君王。」則唐時宮人於君后亦拜跪矣。蓋家庭則舅姑,宮廷則君后,皆屬至尊,自宜加禮,是以相沿至今,非此則仍肅拜也。
19
高坐緣起古人席地而坐,其憑則有几,《詩》所謂「授几有緝御」也;寢則有床,《詩》所謂「載寢之床」也。應劭《風俗通》:趙武靈王好胡服,作胡床。此為後世高坐之始。然漢時猶皆席地,文帝聽賈誼語,不覺膝之前於席;暴勝之登堂坐定,雋不疑據地以示尊敬是也。至東漢末始斲木為坐縣,其名仍謂之床,又謂之榻。如向栩、管寧所坐可見。又《三國·魏志·蘇則傳》文帝據床拔刀,《晉書》桓伊據胡床取笛作三弄,《南史》紀僧真詣江學又,登榻坐,學又令左右移吾床讓客,狄當、周赳詣張敷就席席,敷亦令左右移床遠客。此皆高坐之證。然侯景升殿,踞胡床,垂腳而坐,《梁書》特記之,以為殊俗駭觀,則其時坐床榻,大概皆盤膝無垂腳者。至唐又改木榻,而穿以繩,名曰繩床。程大昌演繁露》云:穆宗長慶二年十二月,見群臣於紫宸殿,御大繩床是也。而尚無椅子之名。其名之曰椅子,則自宋初始。《丁晉公談錄》:竇儀雕起花椅子二,以備右丞及太夫人同坐。王金至《默記》:李後主入宋後,徐鉉往見,李卒取椅子相待。鉉曰:「但正衙一椅足矣。』李主出具賓主禮,鉉辭,引椅偏,乃坐。張端義《貴耳錄》:交椅即胡床也,向來只有栲栳樣,秦太師偶仰背墜巾,吳淵乃製荷葉托首以媚之,遂號曰太師樣。此又近日太師椅之所由起也。然諸書椅子猶或作倚字,近代乃改從椅,蓋取桐椅字假借用之。至杌子、墩子之名,亦起於宋,見《宋史·丁謂傳》及周益公《玉堂雜記》再拜、三拜、四拜、五拜古人拜,雖臣之於君,亦只再拜。《孟子》所謂「以君命將之,再拜稽首而受」是也。申包胥之九頓首,則以求救之切,本非常禮。至後周天元帝詔:諸應拜者,皆以三拜成禮。於是始有三拜。然唐李涪刊誤》謂,郊天祭地,止於再拜。是唐時郊廟尚只再拜。前明《會典》:臣見君行五拜禮,百官見親王、東宮行四拜禮,子於父母亦四拜禮。蓋儀文度數久則習以為常,成上下通行之具,故必須加隆以示差別,亦風會之不得不然諸也。按《樂記》有「百拜」之語。古人之拜,只如今之鞠躬,故通計一席之間,賓主交拜繁數如此。註云:言百拜者,以喻其多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