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387954"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金史
條件: 提到「完顏合達
Total 6

本紀第十五:宣宗中

28
三月丁卯朔,陜西兵破宋虎頭關,取興元、洋州。捷至,上大悅。庚午,破宋人於七口倉。甲戌,高麗先請朝貢,因遣使撫諭之,使還,表言道路不通,俟平定後議通款。命行省姑示羈縻,勿絕其好。戊寅,蔡州行元帥府右都監完顏合達破宋人於梅林關,擒統制張時。己卯,長春節,免朝賀。提控奧屯吾里不敗宋人於上津縣,軍還至濠州,宋人來拒,牙吾塔擊走之。乙酉,河南路節鎮以上立軍器庫,設使、副各一員,防刺郡設都監、同監各一員、完顏合達敗宋人于馬嶺堡。丙戌,行省安貞破宋人於石堌山。己丑,追賜皇后父太尉汴國公彥昌姓溫敦。庚寅,攻宋麻城縣,拔之,獲其令張倜等。辛卯,行省安貞破宋兵于塗山。壬辰,賽不敗宋兵于老口鎮,又敗宋人于石鶻崖。甲午,錄用罪廢官副元帥蒲察阿里不孫、御史大永錫等七十人。詔太原等路,州縣闕正授官,令民推其所愛為長,從行省量與職任。及運解鹽人陜西,以濟調度,命胥鼎兼領其事。閏三月丙申朔,申明屠宰牛罪律。以雄、霸以東付權中都經略李瘸驢,易州以西付權中都西路經略靖安民治之。遙授金安軍節度使完顏和尚、故行軍副提控夾古吾典皆除名。庚子,皇子平章政事濮王守純進封英王壬寅,叛賊王公喜構宋人取沂州甲辰,以沂國公主薨,輟朝。丙午,給空名宣敕及金銀符,付嵐州帥古里甲石倫,許便宜遷注,以招脅從。丁未,諭樞密院議晉安、東平、河中諸郡備兵之策。庚戌,行省左副元帥僕散安貞至自軍前,入見于仁安殿。辛亥,少府少監粘割梭失言利害七事。甲寅,以南伐師還,罷南邊州郡籍民為兵者。戊午,夏人破葭州之通秦砦,刺史紇石烈王家奴戰沒。壬戌,治書侍御史蒲魯虎上書,請選太子師傅。甲子胥鼎等各遷官,賞南伐之功。
29
夏四月丙寅朔,裕、宿等州置元帥府,選陜西步騎精銳六千人實京兆。戊辰,選精銳六萬分屯涼、涇、邠、乾、耀等州。庚午,以秦州主禦使女奚烈古里間行元帥府于平涼。罷募民運解鹽。築京師裏城,命侯摯董役,高琪總監之。甲戌,以知臨洮府事石盞合喜為元帥左都監,行元帥府事於鞏州。壬午,遣近侍四人巡視築城丁夫,時其飲食,聽其更休,督吏慘酷,悉禁止之。癸未,陜西黑風晝起,有聲如雷,地大震。甲申,詔河北州縣官止令土著推其所愛者充,朝廷已授者別議任使。乙酉,夏人據通秦寨,提控納合買住擊敗之。己丑,林州都統霍成以疑貳誣殺降人,論罪當死,元帥惟良不欲以殺敵人誅邊將,請寬其罰,仍請立護送降民賞格,以杜後患。上為之赦成,而命有司班賞格焉:護送十人以至者遷一官,不及者每名賞錢二百緡,五十人以上兩官,百人以上兩官雜班任使。庚寅,以時暑,詔朝臣四日一奏事。高汝礪請備防秋之糧,宜及年豐於河南州郡驗直立式,募民入粟。上與議定其法而行之。同提舉榷貨司王三錫請榷油,歲可入銀數萬兩,高琪主之,眾以為不便,遂止。辛卯,夏人犯通秦砦,元帥完顏合達出兵安塞堡以搗其巢。至隆州,夏人逆戰,官軍擊之,眾潰,進薄城,俄陷其西南隅,會日暮,還。壬辰,以同知平陽府事胡天作充便宜招撫使。

本紀第十七:哀宗上

4
三月熒惑犯左執法。戊申,奉安宣宗御容于孝嚴寺。辛亥,丞相高汝礪薨。癸丑,葬宣宗于德陵。甲寅。起復邠州節度使致仕張行信尚書左丞。以延安帥臣完顏合達戰禦有功,授金虎符,權參知政事,行尚書省事于京兆,兼統河東兩路。夏四月癸酉宣宗祔廟,大赦中外。熒惑犯右執法。
34
六年春二月丙辰,樞密院判官移剌蒲阿權樞密副使耀州刺史李興有戰功,詔賜玉兔鶻帶、金器。以丞相完顏賽不行尚書省事于關中,召平章政事完顏合達朝。移剌蒲阿率忠孝軍總領完顏陳和尚忠孝軍一千騎駐邠州。遣白華馳諭蒲阿以用兵之意。詔樞密更給忠孝軍馬疋,以漸調發都尉司步卒及忠孝馬軍屯京西。以白華專備軍須。

列傳第五十二:白華 斜卯愛實附:合周 石抹世勣

29
石抹世勣,字景略。幼勤學,為文有體裁。承安二年,以父元毅死王事,收充擎執。五年,登詞賦、經義兩科進士第。貞祐三年,累官為太常丞,預講議所事。時朝廷徙河北軍戶河南,宰職議給以田,世勣上言曰:「荒閑之田及牧馬地,其始耕墾,費力當倍,一歲斷不能熟。若奪民素蒔者與之,則民將失所,且啟不和之端。況軍戶率無耕牛,雖或有之,而廩給未敢遽減。彼既南來,所捐田宅為人所有,一旦北歸,能無爭奪?切謂宜令軍戶分人歸守本業,收其晚禾,至春復還為固守計。」會侍御史劉元規亦言給田不便,上大悟,乃罷之。未幾,遷同知金安軍節度使。興定二年,選為華州元帥府參議官。初,右都監完顏合達行帥府于楨州,嘗以前同知平涼府事卓魯回蒲乃速為參議,及移駐華州,陜西行省請復用蒲乃速,令世勣副之。上曰:「蒲乃速但能承奉人耳,餘無所長,非如世勣可任以事。為要鎮,而輕用其人,或致敗事。」遂獨用世勣焉。尋入為尚書省左司郎中。元光元年,奪一官,解職。初,世勣任華州,有薦其深通錢穀者,復察不如所舉,未籍行止中。後主者舉覺,平章英王以世勣避都司之繁,私屬治籍吏冀改他職,奏下有司,故有是責。久之,起為禮部侍郎,轉司農,改太常卿。正大中,為禮部尚書,兼翰林侍講學士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