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655825"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御定淵鑑類函
條件: 提到「顧歡
Total 4

卷一百九十三

6
增《孔叢子記義篇》曰:孔子讀《詩》及《小雅》,喟然而歎曰:吾於《周南》、《召南》,見周道之所以盛也,于柏舟見匹婦,執志之不可易也,于淇澳》見學之可以為君子也。于《考槃》見遁世之士而不悶也,于木𤓰見包且之禮行也,於緇衣見好賢之心至也。於雞鳴,見古之君子不忘其敬也,於伐檀,見賢者之先事後食也,於蟋蟀見陶唐儉徳之大也,於七月見豳公之所以造周也,于東山見周公之先公而後私也於狼跋,見周公之逺志,所以為聖也。于鹿鳴》見君臣之有禮也,于彤弓見有功之必報也,於羔羊見善政之有應也。「於節南山,見忠臣之憂世也。於《蓼莪》見孝子之思養也於四月,見孝子之思祭也於裳,裳者,華見古之賢者,世保其祿也於采菽,見古之聖王所以敬諸侯也。 《左傳》襄公十六年,晉侯與諸侯宴于溫,使諸大夫舞曰:歌詩必𩔖齊髙厚之詩不𩔖。 又《二十七年》:「鄭伯享趙孟於垂隴子展伯有子西,子産子太叔,二子石從趙」。孟曰:「請皆賦以卒。君貺」武亦以觀七子之志。「子展賦草蟲」。趙孟曰:「善哉,民之主也,抑武也,不足以當之」。伯有賦「鶉之奔奔」。趙孟曰:「牀第之言不踰閾,況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聞也。子西賦「黍苖之四章。趙孟曰:「寡君在,武何能焉?」子産《賦隰桑》。趙孟曰:「武請受其卒。章子太叔賦:「野有蔓草」。趙武曰:「吾子之惠也,印段賦蟋蟀」。趙孟曰:「善哉,保家之主也!吾有望矣」。公孫段賦:桑扈、趙孟曰:「匪交匪敖,福將焉往?若保是言也,欲辭福祿,得乎?《韓詩外傳》曰:「子夏讀《詩》已畢。夫子問曰:爾亦可言于《詩》矣。子夏對曰:「詩之於事也,昭昭乎!若日月之光明,燎燎乎如星辰之錯行。上有堯舜之道,下有三王之義,弟子不敢忘。雖居蓬戶之中,彈琴以咏先王之風。有人亦樂之,無人亦樂之,亦可發憤忘食矣」。 《羣輔錄八儒篇》曰:顔氏傳詩,為道為諷誦之儒。 《前漢書傳》曰:「轅固,齊人也。以治詩,為博士。竇太后好《老子書》,召問固,固曰:此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書乎?」 《後漢書傳》曰:「杜撫叔和,少有髙才,受業于薛漢定韓詩章句,所作詩題,詞約義通,學者傳之曰「杜君注」。 又曰:衛宏敬仲。初,九江謝曼卿善《毛詩》,宏從曼卿受學,因作《毛詩序》,得風雅之旨,今傳於世。 又曰:「周磐堅伯,居貧養母,儉薄不充。嘗誦詩至「汝墳之卒」章,慨然而嘆。乃解韋帶,就孝亷之舉。 《天祿閣外史琴論篇》曰:徴君燕居中夜,鼓琴而歌《豳風》,秦王使左右伺之,館人覺,私告于從者曰:「子之師所。歌者何?詩也?」對曰:「《豳風》曰奚,取《豳風》也?曰:《豳風》,王化之紀也。夫子思周室之隆,治而咏歌焉。 《晋書》曰:王裒偉元,性好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三復流涕,門人受業者,皆廢《蓼莪》之篇。 《南史傳》曰:「顧歡景怡,早孤,讀《詩》至哀哀父母,輙執書慟泣。學者廢《蓼莪篇》,不復講焉。 《唐書傳》曰:「許叔牙延基,于《詩》、《禮》尤邃,獻《詩纂義》十篇,太子寫付司經。御史大夫髙智周見之,曰:「欲明詩者,宜先讀此」。 《唐文粹》李行修曰:「劉迅說《詩》三千言,言詩者尚之」。 謝氏曰:明道先生善言詩,未嘗章解句釋,但優㳺涵泳而自得之。 《宋史傳》曰:「周堯卿子俞,善《毛詩》及《左氏春秋》。其學詩,以孔子所謂一言以蔽孟子,所謂以意逆志」,考經指歸,以見毛、鄭之得失」。 又曰:沈銖子平,講《詩》「南山有臺」,至「萬夀無期」,以為此太平之基,立而可久之應,哲宗屢首肯之。 王應麟《詩考自序》曰:「朱文公《集傳》,閎意𦕈旨,卓然千載之上,言《闗雎》則取匡衡。柏舟婦人之詩則取劉向。笙詩有聲,無辭則取《儀禮》。上天甚神則取《戰國䇿》。凡此𩔖一洗末師,專已守殘之陋。 《宋史傳》曰:劉鑰字晦伯,權工部尚書,兼太子右庶子,進讀《詩》之說,詹事戴溪為之吐舌。《吾學編傳》曰:朱善,字備萬,豐城人。元末,兵亂隠山中,著《毛詩解》,頥 《明紀》:宣徳七年七月,上閲內庫書,畫得趙孟頫《豳風圗》,因賦詩一章,召詞臣示之曰:「《豳詩》周公陳后稷公,劉王業所由,興民情早晩之宜,以告成王,使知稼穡艱難,萬世人君皆當鑒此,朕愛斯圗為賦長句,將揭于便殿之壁,有所箴儆,爾其書於圗之右」。 明文衡劉夏尊《聞齋記》曰:「予始至金陵,郭士中要予共讀詩。其法先經後傳,日可十許篇。少少就熟,翼翼焉。如鷙鳥,乘涼風,如巨魚,縱廣淵,合三百篇。天秩有序,如親姻族姓三百人,同堂列坐,昭穆相從。

卷一百九十四

27
原束晳隱几、讀書。束晳《讀書賦》云:「垂帷帳以隱几,披䊵素而讀書」。 元帝後宮讀書王褒集序云:褒字子淵,蜀郡人,有俊才。元帝為太子,喜褒所為甘泉及《洞簫頌》,令後宫、貴人左右皆誦讀之」。 鄭𤣥奴婢讀書,《世說》云:鄭𤣥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𤣥怒,使人曵著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荅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杏壇弟子讀書《莊子》云:「孔子遊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 㸐柴讀書謝承《後漢書》云:「侯瑾,字子瑜,傭作為資暮㸐。柴讀書,獨處一室,如對尊賔。。 牧羊讀書,《魏志楊俊傳》云:俊避地幷州,本郡王象少孤,特為人僕隷,年十七八,見使牧羊而私讀書,因被箠楚。俊嘉其才質,即贖象著家聘娶,立屋然後與別。 止輒讀之《魏略》云:隗禧,字子牙,擔負經書,每以采梠餘日,則讀誦之。 不解其義《俗說》云:傅迪為左丞,讀書而不解其義。 一見便誦。《華陽國志》云:趙閑讀書,一見便誦聞人讀書,自識章句。 一見輒誦。孔融《薦禰衡疏》云:「處士平原禰衡,年二十四歲,淑質貞亮,英才卓躒。幼渉藝文,升堂覩奥,目所一見,輒誦於口。耳所暫聞,不忘於心。性與道合,思若有神」。 一冬誦論語。邴原別傳云:原十一而喪父,家貧早孤,鄰有書舍原過其旁而泣,師問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則羡其不孤,二則羡其得學,心中惻然而為涕零也」。師哀之,為之泣曰:「欲書可耳」。荅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茍有志,我徒相敎不求資也」。於是遂就書一冬之間,誦孝經》、《論語。 百日習一經晉書云:魏舒年四十餘,郡上計掾,察孝廉,宗黨以舒無學業,勸令不就,可以為髙耳,舒曰:「若試而不中,其負在我,安可虚竊不就之髙以為己榮乎?」於是自課百日,習一經,因而對策升第。 婦女讀誦。《桓子新論》云:劉子政、子駿、伯玉三人,尤珍重《左氏》,敎子孫下至婦女,無不讀誦。 侍婢誦賦,《蜀志》云:劉琰為車騎將軍,然不豫國政,但領兵千餘,隨丞相諸葛亮諷議而已,車服飲食,號為侈靡,侍婢數十,皆能為聲學,又悉敎誦讀魯《靈光殿賦》。 李則讀《左氏》舉一,反三蔡邕《別傳》云:「邕與李則遊學,時在弱冠始,共讀《左氏傳》。性通敏,兼人舉一反三」。。 王恭讀《左氏》,「輟卷而歎,劉謙《晉紀》云:王恭每讀《左氏傳》,至於「奉王命,討不庭,輟卷而歎。布衣徒行,講誦孜孜,《東觀漢記》:劉𢎞,字叔紀,年十五。治歐陽尚書云云。 素作牛衣,手繩口誦。王隱《晉書》,劉實云云。 未葬,讀喪禮,復常讀樂章《曲禮》云:「居喪未葬,讀喪禮。旣葬,讀祭禮,喪復常讀樂章 。以上《北堂書鈔》。 増騎牛讀書,明詩紀事:王冕,字元章,或騎黃牛,持漢書以讀人,咸以為狂生。 蒙草衣讀書》《元史傳》曰:蕭㪺字維斗,讀書南山下三十年,製一草衣,由身半以下。及臥,輒倚其榻翫誦,不少置,於是博極羣書。侯均謂元有天下百年,惟蕭維斗為識字人。 必至千徧。《元史傳》曰:韓擇積學四十年,多讀書,必熟誦,乃己嘗言人讀書不至千徧,終於無益」。 春誦冬讀《文王世子》曰:「春誦、夏弦、大師詔之瞽宗秋學禮,執禮者詔之冬,讀書典書者詔之」。。 晝誦夜讀。見上。 朝耕夜讀韓愈《董生行曰:「朝出耕夜歸,讀古人書,盡不得息」。。 晝樵暮讀《元史傳》曰:「郝經家貧,晝則負薪,暮則讀書」。 一氣五千字仙人彭宗能一氣誦五千字 一日》二十卷。《顔氏家訓》曰:梁元帝嘗為吾說,昔在㑹稽,年始十一,便已好學,時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屈,閉齋張幃,避蠅獨坐,自讀史書,一日二十卷。然松讀書,《南史傳》曰:顧歡景怡,一字元平,鄉人有學舍歡貧,無以受業,於舍壁,倚聽無遺忘者,夕則然松節讀書,或然糠自照。 織簾讀書又曰:沈麟士字雲禎,居貧,織簾讀書,手口不息,學者稱為織簾先生。 以鐘為限。《南史傳》曰:丘仲孚公信,少好學,讀書常以中宵鐘鳴為限,叔靈鞠常稱為千里駒也。 以瓜鎭心又曰:鄭灼茂昭,性精勤,尤明《三禮》。家貧鈔》、《義疏,以日繼夜,筆毫盡,每削用之。嘗蔬食講授,多苦心,熱若𤓰時,輒偃臥,以瓜鎮心起,便讀書。 經目輒誦。《唐書傳曰:褚亮少警敏,博覽國史,一經目輒誦於心。 誦說略徧又曰:韋述家有書二千卷,誦說略徧。 樓居讀書《吾學編傳》曰:黄孔昭初名曜,以字行,浙江太平人。樓居讀書,刻苦特甚,至忘寢食。 韜燈讀書。又曰:陳茂烈,字時用,莆田人。髫年喪父,繼戎役晝入公署,夜歸讀書,祖母憐其孱弱,亟止之,乃韜燈,黙誦不輟。 焚香讀書又曰:耿九疇禹範,盧氏人。平生無他,嗜好公事,退焚香讀書而已。 不終,歲誦《五經》。《宋史傳》曰:戚同文,字同文。始,聞邑人楊慤敎授生徒,日過其學,舍授《禮記》,隨即成誦,日諷一卷,慤異而留之,不終,歲畢五經。慤即妻以女弟。 才一月,誦二《經》。《元史傳》曰:黃溍,字晉卿,成童授以《詩》、《書》,一月即成誦。 《讀書破》萬卷杜甫《贈韋左丞詩》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誦書歘萬言,劉基《旅興詩》曰:「誦書歘,萬言,落筆飛煙雲」。誦讀五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