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嘉祐三年十月 (1058/10/20 - 1058/11/18)"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續資治通鑑長編
條件: 包含字詞「嘉祐三年十月 (1058/10/20 - 1058/11/18)」
Total 8

卷一百八十八

12
冬十月辛丑,以故西蕃奬州團練使轄戬子轄竒鼎摩正為河州刺史,轄竒鼎摩正即趙思忠,熙寧七年六月賜姓名,治平元年七月丙戌,更授河州轄結策丹烏沁為本族都軍主,轄結策丹烏沁,不知後来有無曽賜姓名。轄烏察為副軍主。轄烏察,即趙紹忠。本傳云:摩正母弟轄烏察,居銀川聶家山,至和二年,補本族副軍主,與實録不同,㑹要至和二年亦無轄烏察補副軍主事,今不取。本傳又稱轄烏察為摩正母弟,與髙永年元符隴右録及汪藻青唐録不同,當考。轄戬居康古,屢通貢,初授澄州團練使。授澄團在寳元二年四月。居龕谷,其詳附景祐三年末。 遷奬州不得其時,既生摩正,因入秦州,過伏羗蕃部李提克星見其女,欲之,提克星曰:「吾女已嫁,棄夫歸,今妻汝。夫聞之必怨,恐其讐我。汝今還以兵来刼我可也」。轄戬從之,遂舉兵逆其女以歸,生轄智及轄烏察此據髙永年隴右日録及汪藻青唐録。汪藻云:生轄智,髙永年云生轄烏察,今兩存之。而轄戬又有子曰轄烏納克戬,轄烏納克戬後不及賜姓名曰轄烏延正。後賜姓名曰趙濟忠,轄戬凡五子,此據汪藻青唐録。轄戬既死,摩正弱不能自立,青唐族酋轄約髙永年云:轄約,今岷州包順之兄。格羅及僧羅尊迎居洮州,欲立以服洮岷疊宕、武勝軍諸羗,髙永年云:武勝軍,今熙州秦州以其近邊,逐之,乃還河州。此據本傳。又汪藻青唐録云:轄約格羅及僧羅尊共迎摩正,徙帳居宕州,欲立丈法服諸羗,秦州遣人諭之,㑹諸羗不從,摩正逐轄,約復還河州,藻所云徙帳居宕州,又云逐轄,約與本傳不同,當考。妹又摩髙永年云:轄戬舅李都克占與轄約争班轄,約以妻正摩正右轄,約都克占怒曰:「爾以妻為親,以父為䟽耶?」遂占舉兵攻摩正,摩正徙居安鄉城,偽與都克占和,遂殺都克。永年所云徙安鄉城,與本傳及青唐録不同,兼下載還占和州事,當考。永年稱都克占即李遵子,熙州蕃官李楞訥芝叔,而汪藻乃以都克占為提克星子,轄智母恰凌之弟,不知孰是也。癸卯,詔客省、引進、四方館使,自今遇有闕員,須改官四年以上,方聽除授之。
13
甲辰,詔:「河北、陜西、河東路轉運使,應有功使錢州軍,並權停回易,聽以官地所産及不係省房錢,助其嵗用,如尚不足,即以戶絶及閑田,差官檢定所出課利,量多少給之」。從包拯議也。
14
乙巳,出內藏庫紬絹十萬,下河東轉運使助糴軍儲。丙午,賜天竺譯經三藏,試光祿卿法䕶諡曰演法大師,法䕶遺表,請度十僧,秘閣校理陳襄判祠部,執奏不行。襄已見蔡襄知福州時。襄傳云趙槩奏列子廟,三年度道,士襄亦執奏不行,當考年月。巳未,降內侍副都知、昭宣使、果州防禦使武繼隆為單州都監,尋改海州都監,坐故出內侍省吏䦨入御在所死罪及私役兵匠,計庸至百二十二匹,及受洪福寺僧餽遺事,為諫官所奏。此據英宗實録。八年七月繼隆復嘉防日所書仁宗實録但云私役兵葺園亭耳,然英録乃云責單州都監,與仁録不同,葢先責單州,尋改海州,百官表并陳旭傳可考。陳旭傳云:繼隆擅役官兵匠治圃舎,內侍省吏人闌入,罪當死,杖而縱之,旭劾奏,繼隆坐追官,為單州都監。當追一官勒停,特免之。
16
癸亥,詔河北諸州軍坊郭客戶乾食鹽錢,令坊正陪納者,特除之。
17
甲子,提㸃江南東路刑獄、祠部員外郎王安石度支判官,安石獻書萬言,極陳當世之務,其略曰:「今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而風俗日以衰壊,患在不知法度故也」。又曰:「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法先王之政者,當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則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傾駭天下之耳目,囂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又曰:「方今天下之才不足,豈非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而然乎?」又曰:「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又曰:「人之才未甞不自人主,陶冶而成之,所謂陶冶而成之者,亦教之、養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已」。又曰:「今之教者,非特不能成人之才,又從而困苦,毀壊之使,不能成才」。又曰:「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自古治世未嘗以不足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財無其道爾」。又曰:「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矣,而閭巷草野之間亦少可用之才,則非特行先王之政而不得也。社稷之託、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為常,而無一旦之憂乎?臣願陛下鑒漢唐五代之所以亂亡,懲晉武茍且因循之禍,明詔大臣,思所以陶成天下之才,慮之以謀,計之以數,為之以漸,期為合于當世之變,而無負于先王之意,則天下之人才不勝用矣」。又曰:「陛下誠有意成天下之才,則臣願陛下勉之而已,又願陛下斷之而已」。又曰:「臣之所稱,流俗之所不講,而今之議者,以謂迂濶而熟爛者也,惟陛下留神而察之」。 詔淮南、江、浙、荊湖制置發運使孫長卿理三司副使,資序,令久任。長卿,揚州人。是月,詔于景靈宮建郭皇后影殿。翰林學士歐陽修言:「景靈宮自先朝以来,崇奉聖祖,陛下又建真宗皇帝、章懿太后神御殿于其間,天下之人皆知陛下奉先廣孝之意,然則此宮乃陛下奉親之所,今乃欲以後宮已廢追復之后建殿與先帝、太后並列,瀆神違禮,莫此之甚。伏乞特賜寢罷,以全典禮」。詔送禮院詳定。禮院言:「臣等㸔詳諸寺觀建立神御殿,已非古禮,先朝崇奉先帝、太后,示廣孝思,猶依倣西漢原廟故事,今議立郭皇后影殿,于禮無據,難以奉行」。其事遂寢。案太常因革禮云:嘉祐三年十月二十二日,敕于景靈宮建郭皇后影殿,歐陽修等言其不可,而實録不書。二年八月,書詔修郭皇后影殿于洪福禪院,其令太常禮院参定典禮以聞。又于三年十二月壬辰書禮院言:奉敕修郭皇后影殿于洪福院,今詳景祐追册詔書,已停諡册祔廟之禮,其修影殿又于典禮無文,伏請寢罷,詔兩制同禮官檢詳祔廟典禮以聞,據㑹要,請建影殿于洪福院,乃楊安國,事在四年七月,不知實録何故乃于二年八月及三年十二月書之,今不取。實録又于四年八月書知制誥劉敞言禮官倡議,欲祔郭后于廟。禮官倡議祔廟,實録亦不載縁由,按因革禮則事固有次第,大抵實録書此事太踈略,固當以因革禮為正,㑹要但能記洪福影殿由楊安國建議,若祔廟,又且稱詔書,亦未詳盡也。員司馬光日記云:先是,詔為郭后于寺觀立影殿,都官外郎權發遣修造案,陳昭素以其勞費,乃上言神御殿非古法,按禮當祔于祖姑,乞祔淑徳皇后廟」。詔從之。按因革禮,則祔廟之議實出禮官,不録昭素。司馬記當時事不應誤,然國史不載,今亦止從因革禮。孫抃行狀、蘇頌傳當考,已附四年八月。十一月辛未,太常博士、秘閣校理、知濵州王起,著作佐郎、簽書判官㕔事宋定國,各追一官勒停。初,本州牙前劉玉經轉運使李參訟私舡侵奪官渡課利,而起等常以私舡回易官鹽,益公用,故主私舡戶而不直玉,及轉運司劾其事,輒上奏論辨,至是,遣職方員外郎李真卿就州置獄,皆以上書詐不實罪,坐之。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