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淳化二年六月丁亥 (991/8/2)"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續資治通鑑長編
條件: 包含字詞「淳化二年六月丁亥 (991/8/2)」
Total 1

卷三十二

15
丁亥,詔右正言、直史館王世則,殿中丞、直史館王旦、張復,殿中丞、直集賢院程宿,賛善大夫、史館檢討、兼秘閣校理杜鎬,秘書郎、直史館李宗諤等,檢討皇太子、親王、皇族、后族等故事,仍令史館修撰賈黃中等編録進呈。復,開封人也。 都官員外郎、知雜事范陽張都上言:「正衙之設,謂之外朝,羣臣辭見及謝,皆先詣正衙見訖。御史䑓具官位姓名以報,閤門方許入對,此國家舊制也。自乾徳以後,始詔先赴中謝,後詣正衙,至今有司遵行,而文武官中謝辭見之後,多不即詣正衙,致朝經之隳廢。欲望自今內外官中謝後,次日並赴正衙,內諸司遙領刺史者,及閤門通事舎人已上新授者,皆同百官例,並赴正衙辭謝,出使急速,免衙辭者,亦須具狀報䑓,違者罰一月俸」。都又言:「案令式,毎假日百司不奏事,陛下憂勤萬機,雖遇旬假,亦親聽斷,邇來文武百官,多就假日辭謝,貴就便坐,以免舞蹈之儀。望自今假日除內職級将校,閤門不得引接辭謝,其受急命者,不在此限」。又言:「內殿起居,百官皆露,立于廊廡之下,望自今前一日設幕次于閤門外,及復令御史重戴」。詔皆從之,重戴者,大裁帽之遺象也,本巖叟野夫之服,以帛為之,後魏文帝自雲中徙代,以賜百僚,國初但御史服之,其後詔兩省及尚書省五品以上皆服,樞宻、三司使副則否。太宗初即位,申嚴正衙辭謝之制,張都至今猶以為言,豈太平興國之詔蓋未施行故耶?當考。秋七月己亥,上謂三司使李惟清等曰:「夫貨財所以濟用度,或取之不以其道,違朕恵養庶民之意,豈能召和氣乎?當共務均節,無致厚歛于下」。己亥,初二日也。本紀専著上語,不因他事,實録無之,寳訓則以此語繫之。端拱二年二月李惟清請調河南民運糧之後,不知寳訓何據。然寳訓于年月先後,或多不得其實,本紀又専著此,必不妄,今從之。李繼遷聞翟守素將兵來討,恐懼,奉表歸順,丙午,授繼遷銀州觀察使,賜以國姓名曰趙保吉。保吉又薦其親弟繼沖,上亦賜姓,改名保寕,授綏州團練使,封其母罔氏西河郡太夫人。王禹偁草繼遷詔詞。 先是,祠祀文命著作局官屬臨事撰進,多不合典禮。秘書監李至撰成數百道,號《正辭録》,凡三巻以進,詔永為定式。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