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熙寧五年十月壬寅 (1072/12/9)"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續資治通鑑長編
條件: 包含字詞「熙寧五年十月壬寅 (1072/12/9)」
Total 1

卷二百四十八

6
壬寅,詔河北緣邊安撫司指揮歸信、容城兩縣令尉,自今遇北界廵馬,並徐行襲逐,毋得相傷。初,北界廵馬過白溝,而歸信尉臧景射傷涿州小鷹軍使固徳等,故約束之。七月二十五日日録:韓縝奏留,馮行已以為若罷行已,北人以為射殺人故罷,即愈驕,若復來必以為有計議,北人更疑上曰:「行已奏報,亦不覺其昏錯」。或曰:「昨對北人言展拓城池是錯」。上曰:「昨曾孝寛所帶去使臣,乃是張利一所辟人,不過聼此軰語故爾」。縝退,余白上:「孫永言臧景者,邢佐臣壻,疑射殺人,或非全屬南界地分,此事未可知,然不可不察」。又白上:「趙子幾云人甚稱張利一,臣為言朝廷所知利一實事數條,乃言都不知有此」。蓋雄州使臣盡是利一所奏辟,故如此。此事與臧景相闗,附見待考。 詔今冬不閉汴口,令造栰截浮凌。先是,權判將作監范子竒言:「汴口每嵗開閉,勞人費財,不惟民力重困,兼閉口後阻絶漕運,乞每至冬,更勿閉口以外,江綱運直,入汴至京,廢罷轉般,其年計必大有所增,操舟兵士自可減省,上下酒税課利,亦當以故增多,公私便利,無越於此。若謂經冬不閉,致湮河道,緣每嵗閉口,多在冬深,已是霜降水落,迨至斷流,亦有澄沙,卻遇春水衝注,別無停積,若後當淘浚修疊,自可約定年限,權行閉塞,比之嵗嵗興功,煩省異矣」。乃詔汴口官吏相度,卒如子竒議。時髙麗遣使入貢,令自汴泝流赴闕,初議不閉汴口,上曰:「舊閉口,良有所費」。安石曰:「聞有時費至百萬」。上曰:「數年前,若言不閉汴口,即人須大駴」。乃令不閉汴口及勘㑹遞年所費閉口人工物料進呈,上曰:「聞都省有碑言溝洫前通於汴水,不知自何時,如此河底漸髙」。安石曰:「今溝首皆深,汴極低,又觀相國寺積沙幾及屋簷,則汴河如此漸髙未久」。上曰:「有汴河來已久,何故近如此漸髙?」安石曰:「舊不建都,即不如本朝專恃河水,故諸陂澤溝渠清水皆入汴,諸陂澤溝渠清水皆入汴,即沙行而不積,自建都以來,漕運不可一日不通,專恃河水灌汴,諸水不復得入汴,此所以積沙漸髙也」。沈括筆談頗與王安石之言相表,𠂻今附注于此,待考國朝汴渠,發京畿輔郡三十餘縣,夫嵗一浚。祥符中,閤門祗候使臣謝徳權,領治京畿溝渠,權借浚汴夫,自爾三嵗一浚,始令京畿民官皆兼溝洫河道,以為常職,久之,治溝洫之工漸弛,邑官徒帶空名,而汴渠至有二十年不浚,嵗嵗堙澱,異時京師溝渠之水,皆入汴,舊尚書省都堂壁記疏治八渠南入汴水是也,自汴流堙澱,京城東水門下至雍邱、襄邑,河底皆髙,出堤外平地一丈二尺餘,自汴堤下瞰民居,如在深谷。熈寧中,議改疏洛水入汴,予因出使,按行汴渠,自京師上善門,量至泗州淮岸,凡八百四十里一百三十歩,地勢,京師比泗州髙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就京城東數里渠心穿井至三丈,方見舊底,驗量地勢,用水平望尺幹尺量之,亦不能無小差,汴渠堤外,皆是出土故溝,予令決溝水令相通,時為一堰節,其水平其上,漸淺涸,則又為一堰,相齒如階陛,乃量堰之上下水面相髙,下之數㑹之,乃得地勢髙下之實。癸卯,麟府路走馬承受全惟幾請罷廂軍為弓箭手,從之。初,河外多曠土,上遣帶御器械王中正募民為弓箭手以實之,用省戍兵,轉運使趙子幾因上兼募廂軍䇿,而不較廩給之費,至是罷之。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