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熙寧九年三月辛未 (1076/4/21)"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續資治通鑑長編
條件: 包含字詞「熙寧九年三月辛未 (1076/4/21)」
Total 1

卷二百七十五

12
己巳,提㸃淮南東路刑獄周約兼權發遣本路轉運司公事,仍根究運河事以聞。 遣司農寺主簿郟亶往熈河路相度營田利害。 詔罷熟藥庫合藥所,其應御前諸處取索藥等及所減吏人,並𨽻合賣藥所,仍改為太醫局。此據實錄,與八日所書事差不同,當考。 根究公事所言參知政事呂惠卿弟溫卿等,託張若濟貸富民朱庠等六家錢四千緡,於部內買田等事。又御史中丞鄧綰言:「昨惠卿事敗,罪惡上聞,小則䜛慝私邪,大則害政殃民,欺天罔上,以前代及祖宗之法處之,當即時重誅逺竄,然中外之議,皆謂朝廷所以未即行者,葢俟推究交結張若濟、王利用事,王利用,華亭縣吏人,此據熈寧十年正月二十七日時政記所載鄧綰章,亦已見八年九月。今聞惠卿黨人徐熈、尹政等尹政葢三司吏人,據中書時政記十年正月二十七日鄧綰章䟽可見。庇䕶不究情實,又全無體訪惠卿等,其他罪惡,中外失望,嗟憤不平,竊恐朋邪之計遂行,營救之言漸進,誤陛下流共放驩之舉,重為聖政之累,兼其弟溫卿亦罪狀已明,而久居一路按察。和卿才兩考選人,一無所能,而張諤等詐欺,以手實法保明改京官,既妄冒事發,亦未即追奪,且賞罰天下公共,朝廷必不以私姦欺負國之人,然久稽施行,未允中外之議,且四凶象恭之誅,豈須檢法?兩觀偽辯之戮,無事計贓,今朝廷依違,除姦去凶,必俟吏議,則舜之共工、魯之少正卯,可以肆行於今而無害矣!乞先檢㑹惠卿詐妄諸罪,早議誅責,其餘出張若濟死罪等事,自當根治。溫卿賈販庸下,亦乞早責降追奪,庶以消沮黨人,慰塞公議」。中書時政記於十年正月二十七日載綰及承禧䟽極詳,今但依實錄。又御史蔡承禧言:去歲中丞鄧綰呂惠卿等以勢脅借華亭縣民湯倫等錢物,結張若濟買田事,臣言方澤穢行,以惠卿薦,得提舉官。實錄及時政記并承禧奏議,皆云方澤以王完得惠卿薦舉,按承禧前章附八年八月十六日,亦無王完姓名,今並不取。朝廷差官體量,所差官雖欲掩覆,而事皆有跡,然勘司皆不研究情實,致難論法。若朝廷必以為本人悉已謫去,餘事不須勘鞫,此則惠卿兄弟等貪惡之跡,塵穢天下,而猶處衣冠,或尚居宻,近使指實,無以沮勸四方也。其惠卿、妹壻、殿中丞郭附為兩浙轉運司管勾公事,事皆干渉,乞先廢罷,然後按劾,或止責情,各行屏廢,以肅衆多」。詔淮南東路轉運副使蹇周輔往秀州置司推勘,罷賛善大夫呂溫卿、河北東路轉運判官郭附,送審官東院,蔣靜作呂惠卿家傳云:於是罷惠卿政事,以本官知陳州,又上猶降詔封示承禧章,惠卿亦條析上之,凡承禧所言二十有一條,無一實者。宗道等既究治田事,無如綰承禧言者,窮無自解,則又上言禧為朋黨,公然庇䕶,乞併案之。而惠卿弟溫卿,以賈販庸下,尚居一路按察之任,乞早賜降責。初,綰之言惠卿借錢買田也,惠卿自辨無之,而弟溫卿居憂時,嘗於秀州買田,質貸於富人家,亦既償矣,惠卿方䕶䘮歸葬泉州,初不與知也。事既辨明,當路者必欲害惠卿,乃言雖已根究,而干連人未麗於法,當置勘。有㫖溫卿先次衝替,而遣蹇周輔置勘於秀州。御批:「除五月二十一日有罪官吏依法禁勘外,其餘干渉百姓,如昨根究所推究到事狀,已是明白,即不得更致滋彰追逮」。而上亦廷諭謂惠卿無一事,既而中書降勑,不用御批之語,猶以勘惠卿為名,而並坐綰、承禧再言之章,於前日導證左使,得飜異無罪,惠卿前後十四上章辨,中書降𢽟之文,與御批元差周輔意指不同,乞罷遣周輔,更置大吏與左右信臣,取根究所奏牘詳考,而蔽於上前。周輔雖卒遣,而朝廷不得已以為出勑差誤,罰檢正官等,而加遣李竦參治之,自始根究,至是歳餘,逮繫千人,而周輔酷吏,吹毛洗垢,無所不至,卒不能以一毫私衊也。按差李竦在六月七日,罰檢正官,在六月十三日。 權開封府界提㸃諸縣鎮公事蔡確言:府界提舉司乞專差官一員,更不令司農寺丞兼領,從之。 同知太常禮院林希言:「伏見故事,遣官朝拜諸陵,宣祖、太祖、太宗三陵,共遣官一員,真宗及章獻、章惠三后陵,共遣官一員,並以太常、宗正卿充。孝明皇后以下九陵,別遣郎中或清望官二員分拜。太常、宗正卿或闕,即以尚書省四品、兩省五品以上,或大卿監,又闕,即差以次官。仁宗時,獨永定陵輪差宗正寺及太常禮院官一員,春秋朝享,仍令㸃檢祠事,以陵臺令陪位,若非時祭告,即止差朝臣。自永昭、永厚二陵復上之後,審官院依諸陵例增差朝臣二員而已。又凡陵官陳設執事之人,並𨽻宗正寺及太常寺禮院,逐時所差朝臣,暫令統攝,例多惰慢,諸陵祭器多已損弊,因循久不修完,臣以謂方今永厚陵,宜如先朝奉永定陵故事,輪差宗正寺及太常禮院,遍至諸陵,㸃閱祠事,有不如法,案舉施行,器服或有損壞,移牒本陵修換,行事日,仍以陵臺令陪位,若遇非時祭告,則自如舊差朝臣以往。又陵宮奉祀、牙床、祭器等,祀畢但置於獻殿內,暴露日久,易致腐剝,況諸陵宮門各有東西闕庭,專藏牙床祭器,遇行禮畢,即收藏」。從之。 是日,上謂王安石曰:「王韶疑卿廹之力求去,恐復如呂惠卿,韶幸無他,冀後尚有可任使,卿宜勉留之」。又言:「韶論事時不燭理,然不忌能平直」。安石曰:「韶緩急足用,誠亦豪傑之士」。王珪言:「昨緣馬城高遵裕事,必不悅」。安石曰:「高遵裕害馬城,既不見聽,遂乞自引避城以為非我,莫能守熈河,朝廷竟移城江西,若監司才守法,便為方鎮傾害,則國家紀綱敗壞矣!此臣所以不敢阿韶所奏,臣與韶無他,陛下所知,又熈河事臣始與聞開拓之議,今所以治遵裕等,正欲成就本議,不貽國家後患而已」。他日,韶又言于上,以為熈河宜且靜候年歳,不然有踈失,臣豈免責?」上曰:「治作過官吏,使來者不敢復然。省浮費,實邊備,乃所以使熈河無疎失也」。安石曰:「今按作過官吏及浮浪之人,於熈河安危何所繫?若擾蕃部,不撫結使嚮漢,則熈河危,若使犯法官吏知恐懼,浮浪人不敢往,乃所以靜熈河。且人常言省靜,省乃能靜,煩而能靜,難矣」。此據日錄五月十四日并二十三日所書,略刪取之。庚午,召輔臣觀麥于後苑。 鄜延路經畧司言:「延州懷寧寨、綏德城界西人侵占兩不耕生地,乞移文宥州詰問,其耕過地依舊存留,永為界隔」。從之。四月二十三日可參考。辛未,成都府路轉運司言:「鈐轄司己牓示,有物力人戶,願以人丁隨官軍往茂州助討蕃賊者,候事平日奏聞加賞」。上批:「蜀人既素不習武事,所募必亦不多,徒為張皇,使人情驚動,可速令止罷」。 又批:「茂州已得安帖,前募環慶兵可罷,止令王中正募秦鳳兵以往」。時蔡延慶命范百常復與蕃部和故也。茂州已得安帖,罷環慶募兵,此據御集復與蕃部和,此據司馬光記聞,今附見十六日。御集乃十五日事。王中正以四月三十日出門,時已在道矣。詔省兵部勾當公事官五員。四月庚戌,選留五員指揮可考。壬申,詔罷開封府界溝河司,以其事𨽻都水監。時以開治修濬漸成,故省專官也。 詔:安南諸軍過嶺,有疾病寄留者,令所寄州軍專選官管勾醫治,提㸃刑獄往來提舉,如能用心醫治,痊損數多,候師還日,比較分數,當議優奬。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