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元祐元年七月丙辰 (1086/8/12)"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續資治通鑑長編
條件: 包含字詞「元祐元年七月丙辰 (1086/8/12)」
Total 1

卷三百八十二

5
元祐元年秋七月丙辰朔,尚書省言:「舊制,中外學官並試補,近詔尚書、侍郎、左右司郎中、學士、待制、兩省、御史臺官、國子司業,各舉二員,宜罷試法」。先是,王巖叟言:「伏以砥名礪行,以待用於世者,士人之所自處也,養士人之節以成就其美,而風天下之俗者,朝廷之所以處士人也。臣竊見內自太學,外至諸郡學官之制,皆令就試,四方之士,區區於進巻,屑屑於程文,不憚奔馳之逺,留滯之久者,顧豈其心哉?禄仕迫之,有不得已耳!甚非所以重師道,崇儒風、惜士人之節也。禮曰: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今立法如此,使人人自求為師,欲天下之民知敬學,恐不可得。臣愚伏望聖慈令罷此法一用,應詔薦舉之士為中外學官,以重教導之選,為天下勸」。貼黃稱:「如䝉特賜罷試用舉,乞歲令近臣并諸路監司各舉所知,朝廷採察而用之,其武學學官,亦乞依此罷試用舉」。於是從巖叟之言也。舊録云:時法無巨細悉罷,新録辨曰:前此詔舉學官,今所舉人材既衆,自不須別行選試,乃曰法無巨細悉罷」,非也,今刪去。按:罷試學官,實從王巖叟議,新録似考之未詳。丁巳,詔開封府界提㸃刑獄司置檢正官一員。 中書舍人蘇軾言:「臣先曾奏論衙前一役,只當招募,不當定差,執政不以為然,臣遂奏乞罷免臣詳定役法。奉聖㫖:不許,經今月餘,前所論奏,並不䝉施行,而臣愚憃,終執所見,近又竊見吏部尚書孫永奏駁臣所論,蓋是臣愚闇無狀,上與執政不同,下與本局異議,若不罷免,即執政所欲立法,無縁得成。況今來季限已滿,諸路立法文字,節次到局,全藉通曉協同之人,共力裁定,如臣乖異,必害成法,乞早賜指揮罷免,所有臣固違聖㫖之罪,亦乞施行」。又以狀申中書省曰:「軾近奏乞罷詳定役法,已奉聖㫖依奏,竊見孫給事繳奏前件聖㫖,乞取孫尚書及軾所議,付臺諫、給舍、郎官,定其是否,然後罷其不可者,須至申乞指揮。軾前後所論役法事,軾已自知疎繆,決難施行,所有是否,更無可定奪,乞只依前降指揮行下。軾自今日以後,更不敢赴詳定所簽書公事,伏乞早賜施行」。從之。軾意以為差役法弊當改,但不當於雇役實費之外,多取民錢,若量出為入,無多取民錢,則亦足以利民。嘗白司馬光,光不然之,軾曰:「昔韓魏公刺陜西義勇,公為諫官,争之甚力,魏公不樂,公亦不顧。軾昔聞公道其詳,豈今日作相,不許軾盡言耶?」光不悅而罷,政目:軾奏,詳定役法與執政及同局不同,乞罷免,從之。蘇轍誌軾墓云:「遷中書舍人,時君實方議改免役為差役,行於祖宗之世,法久多弊,編戶充役,不習官府,吏虐使之,多以破産,而狹鄉之民有不得休息者,先帝知其然,故為雇役使,民以户髙下出錢,而無執役之害,行法者不循上意,於雇役實費之外,取錢過多,民遂以為病,若量出為入,無多取於民則足矣,君實為人,忠信有餘而才智不足,知免役之害而不知其利,欲一切以差役代之,方差官置局,公亦與其選,獨以病在告,而君實不恱,公常見之政事堂,條陳不可,君實忿然,公曰:「昔韓魏公刺陜西義勇,公為諫官,争之甚力,魏公不樂,公亦不顧。軾昔聞公道其詳,豈今日作相,不許軾盡言耶?」君實怒而止,公知言不用,乞補外,不許,君實始怒,有逐公意,㑹其病卒乃已。時臺諫官皆君實之人,皆希合以求進,惡公以直形已争,求公瑕疵,既不可得,則因縁以謗訕之語讒公公,自是不安于朝矣!按轍所作墓誌,恐有私意,難盡信,今刪取之。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