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統和十四年四月 (996/4/21 - 996/5/19)"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續資治通鑑長編
條件: 包含字詞「統和十四年四月 (996/4/21 - 996/5/19)」
Total 2

卷三十九

7
二月壬申朔,贈司徒、諡文正李昉卒。昉溫和無城府,寛厚多恕,為文章慕白居易,尤淺近易曉。江南平,士大夫歸朝,昉多與㳺,雅厚善,張洎而薄張佖,及昉罷相,洎草制力攻昉之短,佖朔望嘗詣昉第,人或謂佖曰:「李公待君素不厚,何數詣之?」佖曰:「我掌廷尉日,李公方秉政,未嘗有所請求於我,我故重之」。昉素病心悸,每一發,必彌年不瘳,嘗謂諸子曰:「我前後典誥命,三十年勞役,思慮而致是疾爾」。卒後,上嘗謂近臣曰:「昉本以文章進用,及居相位,自知才微任重,無所彌綸,但憂愧而已」。 祠部員外郎、主判都省郎官事王炳上言曰:「尚書省,國家藏載籍,興治敎之府,所以周知天下地里廣袤,風土所宜,民俗利害之事,當成周之世,治定制禮,首建六官,即其原也。漢唐因之,軌範斯著,簡策所載,煥然可觀,葢自唐末以來,亂離相繼,急於經營,不遑治教,故金榖之政,主於三司,尚書六曹,名雖存而其實亡矣。謹案六曹凡二十四司,所掌事物,各有圗書,具載名數,藏於本曹,謂之載籍,所以周知天下之事,由中制外,教導官吏,興利除害,如指諸掌臣,故曰藏載籍、興治教之府也。今職司久廢,載籍散亡,惟吏部四司,官曹小具,祠部有諸州僧道文帳,職方有諸司閏年,圗刑部有詳覆諸州巳決大辟案牘及勾禁奏狀,此外無舊式,欲望令諸州每年造户口租税,實行簿帳,寫以長巻者,別寫一本,送尚書省,藏於戶部,以此推之,其餘天下官吏民口、廢置、祠廟甲兵、徒𨽻百工、疆畔封洫之類,亦可籍其名數,送尚書省,分配諸司,俾之緘掌,俟朞嵗之後,可以振舉官守,興崇治教,望選大僚數人博通治體者,參取古今典禮令式,與三司所受金榖器械、簿帳之類,仍詳定諸州供送二十四司載籍之式,如此,則尚書省備藏天下事物名數之籍,如秘閣藏圗書,國學藏經典,三館藏史𫝊,皆其職也」。上覽奏嘉之,詔令尚書丞郎及兩省五品以上集議其事,吏部尚書宋琪等上奏曰:「王者六官,法天地四時之柄,文昌列署,體象緯環拱之文,是為布政之宫,王化之本,典教所出,何莫由斯?然而古今異宜,沿革殊制,或從權而改作,亦因時而立法,唐之中葉,兵革弗寧,始建使名,專掌邦事,權去省闈,政歸三司,五代相循,未能復舊。今聖文垂拱,書軌無外,將循名而責實,庶稽古以建官,悉舉舊章,以蹈前軌,而嵗祀寢久,曹局僅存,有司失傳,遺編多闕,臣等欲望委崇文院檢討六曹所掌圖籍,自何年不係都省,詳其廢置之始,究其損益之源,別俟討論,以期恢復」。上以其迂濶,竟寢之王炳奏議不得其日。宋琪自吏部尚書遷右僕射在二月,今琪猶以吏書見,故附此事於二月末。實録別本亦載此事於二月乙未。夏四月甲申,屯田員外郎呂奉天上言:「司馬遷《史記》、王超五位圖,嵗次、朔閏,皆與經傳不合,以為唐堯即位之年,嵗在丙子,迄太平興國元年,嵗亦在丙子,凡三千三百一年,起商王小甲七年正月甲申朔旦冬至,自此之後,每七十六年得一朔旦冬至,此即古歴一蔀,每一蔀積月九百四十、積日二萬七千七百五十九,率以為常,直至《春秋》魯僖公五年正月辛亥朔旦冬至,了無差爽,用此為法,以推經傳,縱小有増減,乃經傳之誤,皆可發明也。古歴到齊梁以來,或差一日,更用,近歴校課,亦得符同。恭惟聖朝文教聿興,禮樂咸備,惟此一事,久未刋修,伏望聖慈,許臣撰進,不出百日,其書必成,儻有可觀,願藏秘府」。詔許之,書卒不就。
8
先是,遣使采訪川陜諸州府貳之能否,多不治者,獨知䕫州袁逢吉、知遂州李虛已、通判查道、知忠州邵曄、知雲安軍薛顔等七人,以稱職聞,戊子,皆賜詔書奨諭。逢吉,鄢陵人。顔,河中人。道,元方之子也。道事母至孝,母嘗病思鱖羮,方冬苦寒,市之不獲,道泣禱於河,鑿氷脫巾下,取之,得鱖尺許以饋焉,刺臂血寫佛經,母疾尋愈,及母卒,絶意名宦,遊五臺,將落髮為僧,一夕震雷破柱,道坐其下,了無怖色,寺僧異之,咸勸以仕,乃從進士得官,為館陶尉,亷介與妻采野蔬雜米為薄粥以療飢税,過期不辦,州召縣吏悉枷之,既出門,它吏皆脫去,道獨荷之,自下鄉督税,鄉之富民盛具酒饌以待之,道不食,杖其富民,於是餘民大驚,道税立辦,道不勝貧,與妻謀,欲去官賣藥,㑹都運使樊宗古素知道節行,欲薦之,辭以與其縣主簿葉齊,宗古曰:「齊素不識也」。道曰:「公不薦齊道,亦不敢當公薦也」。宗古不得已,兩薦之,齊緣是得改光祿寺丞、直史館,道尋自遂州徙知果州。道為館陶尉,薦主簿葉齊,此據司馬光日記。日記乃以道為主簿,葉齊為縣令。據葉齊以館陶主簿,改光祿寺丞、直史館,實録載於端拱二年十月,日記誤也。時冦盗尚有伏巖谷依險為柵者,其酋何彥忠集二百餘衆,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詔書招諭未下,咸請發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懼罪,欲延數刻命爾,其黨豈無詿誤耶?」即微服單馬,從僕不持尺鐡,間關林壑間百里許,直趨賊所,初悉驚畏,持滿外嚮,道神色自若,據胡床而坐,諭以詔意,或識之曰:「郡守也,常聞其仁,是寧害我者」。乃相率投兵羅拜,號呼請罪,悉給劵歸農,加賜袍帶,驛奏之,又賜詔書奨諭七人者,又有朱恊、劉檢二人名迹不顯,因削去,但有其目。朱恊恐即是朱昂弟,然本𫝊亦不著嘗為川陜何官先是,五品以上官任子,皆攝太祝,上謂宰相曰:「膏粱之族,官勲固已榮貴,子孫仕宦者多至四五人,毎覃慶,中書皆授攝官,未㡬即補正員,不數十年,遂通閣籍,此甚弊政,亟宜革之」。乙未,詔自今止賜同學究出身,依例赴選集。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