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景祐三年九月 (1036/9/23 - 1036/10/21)"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續資治通鑑長編
條件: 包含字詞「景祐三年九月 (1036/9/23 - 1036/10/21)」
Total 10

卷一百十九

20
九月丙子朔,司天監丞邢中和上所藏古今天文格子圖。
21
戊寅,降祠部員外郎、集賢校理趙良規通判蘄州,屯田員外郎、崇政殿說書、諸王府侍講趙希言通判沂州。初,良規等領宗正丞事,坐宗正史薛誥盜太廟夾室冊匣所飾金,既贖銅,罷所領,而言者尚以為責輕,故復黜之。庚辰,幸睦親宅,燕宗室及從官,賜宗室器幣有差。時儒臣多為賦頌以獻者。 許絳州立學。
22
丁亥,詳定黍尺鐘律丁度等言:「鄧保信所製尺,用上黨秬黍圓者,一黍之長,累百而成。又律管一據,尺裁九十黍之長,空徑三分,圍九分,容秬黍千二百。遂用黍長為分,再累成尺,校保信尺律不同。其龠、合、升、斗深濶,推以算法,類皆差舛,不合周、漢量法。阮逸、胡瑗所製亦上黨秬黍中者,累廣求尺,制黃鐘之律。今用再累成尺,比逸、瑗所製,又復不同。至於律管,龠、合、升、斗、斛、豆、區、鬴亦率類是。蓋黍有圓長大小而保信所用者圓黍,又首尾相衘,逸等止用大者,故再考之即不同。尺既有差,故難以定鐘、磬。謹詳古今之制,自晉至隋,累黍之法,但求尺管,不以權量參校,故歴代黃鐘之管,容黍之數不同。惟後周掘地得古玉斗,據斗造律,兼制權量,亦不同周、漢制度。故漢志有備數、和聲、審度量、權衡之說,悉起於黃鐘。今欲器數之制參伍無失,則班志積分之法為近。逸等以大黍累尺、小黍實龠,自戾本法。保信黍尺以長為分,雖合後魏公孫崇所說,然當時已不施用,況保信今尺以圓黍累之,及首尾相銜,又與實龠之黍再累,成尺不同。其量器分寸既不合古,即權衡之法不可獨用」。詔悉罷之。又詔度等詳定太府寺并保信、逸、瑗所制四尺,度等言:「尺度之興尚矣,周官璧羡以起度,廣徑八寸,袤一寸。禮記布手為尺,淮南子十二粟為寸,孫子十釐為分,十分為寸,雖存異說,莫可適從。漢志,元始中,召天下通知鐘律者百餘人,使劉歆典領之,是時周滅二百餘年,古之律度,當有存者,以歆之博貫藝文,曉達歴筭,有所制作,宜不凡近,其審度之法云,一黍之廣為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先儒訓觧經籍,多引以為義,歴世祖襲,著之定令,然而嵗有豐儉,地有磽肥,就令一嵗之中,一境之內,取黍校驗,亦復不齊,是蓋天之生物,理難均一,古之立法,存其大槩爾,故前代制尺,非特累黍,必求古雅之器,以黍校焉。晉泰始十年,荀公曽等校定尺度,以調鐘律,是為晉之前尺。公曽等以古物七品勘之,一曰姑洗玉律,二曰小呂玉律、三曰西京銅望臬、四曰金錯望臬,五曰銅斛、六曰古錢、七曰建武銅尺。當時以公曽尺揆校古器,與本銘尺寸無差,前史稱其用意精宻,隋志所載,諸代尺度,十有五等,然以晉之前尺為本,以其與姬周之尺、劉歆銅斛尺、建武銅尺相合。竊惟周漢二代,享年永久,聖賢制作,可取則焉,而隋氏鑄毀金石,典正之物,罕復存者,夫古物之有分寸,眀著史籍,可以酬驗者,惟有法錢而已。周之圜法,歴載曠逺,莫得而詳,秦之半両,實重八銖,漢初四銖,其文亦曰半兩,孝武之世,始行五銖,下洎隋、唐,多以五銖為號,既歴代尺度屢改,故大小輕重,鮮有同者,惟劉歆制銅斛之世,所鑄錯刀并大泉五十,王莽天鳯元年改鑄貨布貨泉之類,不聞後世復有鑄者。臣等檢詳漢志、通典、唐六典》云:大泉五十,重十二銖,徑一寸二分,錯刀環如大泉,身形如刀,長二寸,貨布重二十五銖,長二寸五分,廣一寸,首長八分,有竒,廣八分,足枝長八分,間廣二分,圜好徑二分半,貨泉重五銖,徑一寸,今以大泉、錯刀、貨布、貨泉四物相參校,分寸正同,或有大小輕重,與本志微差者,蓋當時盜鑄既多,不必皆中法度,但當校其手足、肉好、長廣分寸,皆合正史者用之,則銅斛之尺,從可知矣。況經籍制度,皆起周世,如劉歆術業之博、祖沖之算數之妙,荀公曽之詳宻,既合而周尺,則最為可法。兼詳隋牛里仁等議,稱後周太祖敕蘇綽造鐡尺與銅尺,以調鍾律,以均田度地,唐祖孝孫云:隋平陳之後,廢周玉尺,用此鐡尺律,然比晉前尺長六分四釐,今司天監景表尺,和峴所謂西京銅望臬者,蓋以其洛都舊物也,公曽所用西京銅望臬者,蓋西漢之物,和峴謂洛陽、西京乃唐都爾,今以貨布、錯刀、貨泉、大泉等校之,則景表尺長六分有竒略,合宋、周、隋之尺,由此論之,銅斛與貨布等尺寸,昭然可驗。唐代享國三百年,其制作法度,雖未逮周漢,然亦可謂治安之世矣。今朝廷必求尺度之中,當依漢錢分寸,若以為太祖膺圖受禪,創制垂法,嘗詔和峴等用景表尺典修金石,七十年間,薦之郊廟,稽合唐制,以示詒謀,則可且依景表舊尺,俟有妙達鍾律之學者,俾考正之,以從周漢之制。王朴律凖尺,比漢錢尺寸長二分有竒,比景表尺短四分,既前代未嘗施用,復經太祖朝更易,其逸、瑗、保信及照所用太府寺尺,其制彌長,去古彌逺,又逸進周禮度量法議,欲先鑄嘉量,然後取尺度、權衡,其說踈舛,不可依用,謹考舊文,再造景表尺一、校漢錢尺二,并大泉、錯刀、貨布、貨泉總十七枚上進,詔度等以錢尺、景表尺各造律管,比驗逸、瑗,并太常新舊鐘磬,考定音之髙下以聞。度等言:「前承詔考太府等四尺,定可用者,止按典故,及以漢志古錢分寸,參校景表尺,略合宋、周、隋之尺,謂宜凖景表尺施用,今被㫖造律管,驗音髙下,非素所習,乞別詔曉音者,總領較定」。詔乃罷之,而髙若訥卒用漢貨泉度二寸,依隋書定尺十五種上之,藏於太常寺:一、周尺,與漢志》劉歆銅斛尺、後漢建武中銅尺,晉尺同。二,晉田父玉尺與梁法同,比晉前尺為一尺七釐。三梁表尺,比晉前尺為一尺二分二釐一毫有竒。四、漢官尺,比晉尺為一尺三分七毫。五、魏尺杜䕫之所用也,比晉前尺為一尺四分七釐。六,晉後尺,晉江東用之,比前尺為一尺六分二釐。七,魏前尺,比晉前尺為一尺一寸七釐。八中尺,比晉前尺為一尺二寸一分一釐,九後尺,同隋開皇尺、周市尺,比晉前尺為一尺二寸八分一釐十。東魏後尺,比晉前尺為一尺三寸八毫。十一、蔡邕銅龠尺、後周玉尺,比晉前尺為一尺一寸五分八釐。十二,宋氏尺,與錢樂之渾天儀尺、後周鐡尺同,比晉前尺為一尺六分四釐十三,太府寺鐡尺,制大樂所新造尺也。十四,雜尺,劉曜渾儀土圭尺也,比晉前尺為一尺五分十五,梁朝俗尺,比晉前尺為一尺七分一釐。太常所掌,又有後周王朴律凖尺,比晉尺長二分一釐,比梁表尺短一釐。有司天監景表尺,比晉前尺長六分三釐,同晉後尺有中黍尺,亦制樂所新造也。此皆用本志聨書。度等詳定四尺,乃十月丁卯,髙若訥上十五種尺又不在今年,今且附見。實録又云:丁度等以王朴律准為率,則太府寺鐡尺比律尺長三寸二分強,景表尺長四分,鄧保信尺長一寸九分強,阮逸等尺長七分強,詔度等以太府寺第四等尺比較詳定,可以行用者以聞,然論者謂漢志分、寸、尺、丈、引本起黃鐘之長,以子穀秬黍中者,一黍之起,積一千二百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鐘之長,一為一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然則尺生於黃鐘也,晉隋以來諸儒之議,乃先制尺而為律,至有縱黍横黍之别,而容受不能合,故其說皆置而不用,所以然者,由漢志脫文「起積一千二百黍之八字,今逸等所陳,乃古人棄而不用之說,度等又泥於漢書脫文,卒不能是正之,此實録盖范鎮所修,故專主房庶議,今移見皇祐三年。己丑,出內藏庫緡錢五十萬,下河北轉運司,市糴邊儲,賜河南府新修太室書院,名曰嵩陽書院。庚寅,以潞王舊宅為嘉慶院,為殿前都虞候廨舍,昭成太子舊院,為開封府司。
23
辛卯,召輔臣至邇英閤觀講書。 詔淮南轉運使嵗一詣闕奏事。先是,罷發運使及嵗入奏計,至是,祠部郎中楊告領轉運使兼發運使,請復之。
24
壬辰,以鎮江節度推官阮逸為鎭安節度掌書記、知城父縣,鄉貢進士胡瑗試校書郎。初,召逸瑗作鐘磬律度按之,雖與古多不合,猶推恩而遣之。
25
乙未,以祠部員外郎、崇文院檢討、崇政殿說書、國子監直講王宗道,太常博士、國子監說書兼監丞事楊中和,並為睦親宅講書,仍兼國子監講說。睦親宅講書始此。詔自今翰林侍講、侍讀學士雜給,並如龍圖閣學士例。 増崇政殿說書,月廪錢十千。
26
辛丑,御崇政殿,閲諸軍轉員,凡三日。 詔里正衙前嵗滿而有主守官物未得代者,其戸下稅租,權與免折科。冬十月乙巳朔,國子博士周越為膳部員外郎、知國子監書學。越上所纂集古今人書并所更體法,名曰書苑,凡二十九巻,特除之。越,起弟也。 降提㸃廣西路刑獄、金部員外郎牛昭儉知婺州,以知桂州于大城言昭儉在所部按劾不公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