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檢索內容: |
---|
檢索範圍: 明史 |
條件: 提到「汪克寬」 |
Total 9 |
《志第七十二 藝文一》
281 | 汪克寬《詩集傳音義會通》三十卷 |
393 | 汪克寬《經禮補逸》九卷 |
500 | 汪克寬《春秋胡傳附錄纂疏》三十卷 |
《志第七十五 藝文四》
46 | 汪克寬《環谷集》八卷 |
1113 | 汪克寬《春秋作義要訣》一卷 |
《列傳第一百七十 儒林一》
5 | ○范祖幹葉儀等謝應芳汪克寬梁寅趙汸陳謨薛瑄閻禹錫周蕙等胡居仁餘祐蔡清陳琛林希元等羅欽順曹端吳與弼胡九韶等陳真晟呂柟呂潛等邵寶王問楊廉劉觀孫鼎李中馬理魏校王應電王敬臣周瑛潘府崔銑何瑭唐伯元黃淳耀弟淵耀 |
11 | 汪克寬,字德一,祁門人。祖華,受業雙峰饒魯,得勉齋黃氏之傳。克寬十歲時,父授以雙峰問答之書,輒有悟。乃取《四書》,自定句讀,晝夜誦習,專勤異凡兒。後從父之浮梁,問業於吳仲迂,志益篤。元泰定中,舉應鄉試,中選。會試以答策伉直見黜,慨然棄科舉業,盡力於經學。《春秋》則以胡安國為主,而博考眾說,會萃成書,名之曰《春秋經傳附錄纂疏》。《易》則有《程朱傳義音考》。《詩》有《集傳音義會通》。《禮》有《禮經補逸》。《綱目》有《凡例考異》。四方學士,執經門下者甚眾。至正間,蘄、黃兵至,室廬貲財盡遭焚掠。簞瓢屢空,怡然自得。洪武初,聘至京師,同修《元史》。書成將授官,固辭老疾。賜銀幣,給驛還。五年冬卒,年六十有九。 |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
22 | 趙壎,字伯友,新喻人,好學,工屬文。元至正中舉於鄉,為上猶教諭。洪武二年,太祖詔修《元史》,命左丞相李善長為監修官,前起居注宋濂、漳州府通判王禕為總裁官,征山林遺逸之士汪克寬、胡翰、宋僖、陶凱、陳基、曾魯、高啟、趙汸、張文海、徐尊生、黃篪、傅恕、王錡、傅著、謝徽為纂修官,而壎與焉。以是年二月,開局天界寺,取元《經世大典》諸書,用資參考。至八月成,諸儒並賜齎遣歸。而順帝一朝史猶未備,乃命儒士歐陽佑等往北平采遺事。明年二月還朝,重開史局,仍以宋濂、王禕為總裁,征四方文學士朱右、貝瓊、朱廉、王彞、張孟兼、高遜志、李懋、李汶、張宣、張簡、杜寅、殷弼、俞寅及壎為纂修官。先後纂修三十人,兩局並與者,壎一人而已。閱六月,書成,諸儒多授官,惟壎及朱右、朱廉不受歸。 |
24 | 始與壎同纂修者汪克寬、陶凱、曾魯、高啟、趙汸、貝瓊、高遜志並有傳,今自宋僖以下可考者,附著於篇。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