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814579"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明史
條件: 提到「洪文衡
Total 6

志第二十七 禮五吉禮五

21
二十七年,帝欲祔孝烈皇后方氏於太廟,而祧仁宗。大學士嚴嵩禮部尚書徐階等初皆持不可,既而不能堅其議。二十九年十一月,祧仁宗,遂祔孝烈於西第四室。隆慶六年八月,穆宗將祔廟,敕禮臣議當祧廟室。禮科陸樹德言:「宣宗於穆宗僅五世,請仍祔睿宗於世廟,而宣宗勿祧。」疏下禮部,部議宣宗世次尚近,祧之未安。因言:「古者以一世為一廟,非以一君為一世,故晉之廟十一室而六世,唐之廟十一室而九世。宋自太祖上追四祖至徽宗,始定為九世十一室之制,以太祖、太宗同為一世故也。其後徽宗祔以與哲宗同一世,高宗祔以與欽宗同一世,皆無所祧,及光宗升祔,增為九世十二室。今自宣宗至穆宗凡六世,上合二祖僅八世,準以宋制,可以無祧,但於寢殿左右各增一室,則尊祖敬宗,並行不悖矣。」帝命如舊敕行,遂祧宣宗。天啟元年七月,光宗將祔廟。太常卿洪文衡請無祧憲宗,而祧睿宗。不聽。

列傳第一百十八

31
說者謂皇上於諸臣,雖三下明詔,意若向用,實未欲用者,臣獨以為不然。皇上初嘗罷傅應禎、餘懋學、鄒元標、艾穆、沈思孝吳中行趙用賢、朱鴻謨、孟一脈、趙世卿、郭惟賢王用汲等,後又嘗謫魏允貞李三才、黃道瞻、譚希恩、周弘禴江東之、李植、曾乾亨、馮景隆、馬應圖、王德新顧憲成李懋檜、董基、張鳴岡、饒伸、郭實、諸壽賢顧允成彭遵古薛敷教吳正志、王之棟等,旋皆擢用。頃年改調銓曹鄒觀光、劉學曾、李復陽、羅朝國、趙邦柱、洪文衡等於南京,亦俱漸還清秩。而鄒元標起自戍所,累蒙遷擢,其後未有一言忤主,而謂皇上忽復怒之,而調之南,而錮不復用,豈不厚誣皇上也哉。蓋皇上本無不用諸臣之心,而輔臣實決不用諸臣之策也。說者謂俗流世壞,宜用潔清之臣表率之。然古今廉相,獨推楊綰、杜黃裳,以其能推賢薦士耳。王安石亦有清名,乃用其學術驅斥諸賢,竟以禍宋。為輔臣者可不鑒於此哉。

列傳第一百三十

1
陳邦瞻畢懋康兄懋良蕭近高白瑜程紹翟鳳翀郭尚賓洪文衡何喬遠陳伯友李成名董應舉林材朱吾弼林秉漢張光前
26
洪文衡,字平仲,歙人。萬曆十七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帝將封皇長子為王,偕同官賈巖合疏爭。尋改禮部。與郎中何喬遠善,喬遠坐詿誤被謫,文衡已遷考功主事,竟引病歸。
54
贊曰:朝政弛,則士大夫騰空言而少實用。若陳邦瞻畢懋康翟鳳翀董應舉,尚思有所建立,惜不逢明作之朝,故所表見止此耳。蕭近高洪文衡諸人皆以清素自矢,白瑜論鄭氏獄能持平,固卿貳之錚錚者歟。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45
鄭以偉,字子器,上饒人。萬曆二十九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累遷少詹事泰昌元年,官禮部右侍郎。天啟元年,光宗祔廟,當祧憲宗,太常少卿洪文衡以睿宗不當入廟,請祧奉玉芝宮,以偉不可而止,論者卒是文衡。尋以左侍郎協理詹事府。四年,以偉直講筵,與璫忤,上疏告歸。崇禎二年,召拜禮部尚書。久之,與光啟並相,再辭,不允。以偉修潔自好,書過目不忘,文章奧博,而票擬非其所長。嘗曰:「吾富於萬卷,窘於數行,乃為後進所藐。」章疏中有「何況」二字,誤以為人名也,擬旨提問,帝駁改始悟。自是詞臣為帝輕,遂有館員須歷推知之諭,而閣臣不專用翰林矣。以偉累乞休,不允。明年六月,卒官,贈太子太保。御史言光啟、以偉相繼沒,蓋棺之日,囊無餘貲,請優恤以愧貪墨者。帝納之,乃謚光啟文定,以偉文恪。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