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洪武二年九月 (1369/10/1 - 1369/10/30)"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明史
條件: 包含字詞「洪武二年九月 (1369/10/1 - 1369/10/30)」
Total 17

本紀第二 太祖二

2
二年春正月乙巳,立功臣廟於雞籠山。丁未,享太廟。庚戌,詔曰:「朕淮右布衣,因天下亂,率眾渡江,保民圖治,今十有五年。荷天眷祐,悉皆戡定。用是命將北征,齊魯之民饋糧給軍,不憚千里。朕軫厥勞,已免元年田租。遭旱民未蘇,其更賜一年。頃者大軍平燕都,下晉、冀,民被兵燹,困徵斂,北平、燕南、河東、山西今年田租亦與蠲免。河南諸郡歸附,久欲惠之,西北未平,師過其地,是以未逞。今晉、冀平矣,西抵潼關,北界大河,南至唐、鄧、光、息,今年稅糧悉除之。」又詔曰:「應天、太平、鎮江、宣城、廣德供億浩穰。去歲蠲租,遇旱惠不及下。其再免諸郡及無為州今年租稅。」庚申常遇春取大同。是月,倭寇山東濱海郡縣。二月丙寅朔,詔修元史。壬午,耕耤田。三月庚子徐達至奉元,張思道遁。振陜西饑,戶米三石。丙午常遇春至鳳翔,李思齊奔臨洮。夏四月丙寅,遇春還師北平。己巳,諸王子受經於博士孔克仁。令功臣子弟入學。乙亥,編《祖訓錄》,定封建諸王之制。徐達下鞏昌。丙子,賜秦、隴新附州縣稅糧。丁丑,馮勝至臨洮,李思齊降。乙酉徐達襲破元豫王於西寧。五月甲午朔,日有食之。丁酉徐達下平涼、延安。張良臣以慶陽降,尋叛。癸卯,始祀地於方丘。月己卯常遇春克開平,元帝北走。壬午,封陳日煃安南國王秋七月己亥,鄂國公常遇春卒於軍,詔李文忠領其眾。辛亥擴廓帖木兒遣將破原州、涇州。辛酉,馮勝擊走之。丙辰,明升遣使來。八月丙寅,元兵攻大同,李文忠擊敗之。己巳,定內侍官制。諭吏部曰:「內臣但備使令,毋多人,古來若輩擅權,可為鑒戒。馭之之道,當使之畏法,勿令有功,有功則驕恣矣。」癸酉,《元史》成。丙子,封王顓為高麗國王。癸未徐達克慶陽,斬張良臣,陜西平。是月,命儒臣纂禮書。九月辛丑,召徐達、湯和還,馮勝留總軍事。癸卯,以臨濠為中都。戊午,征南師還。冬十月壬戌,遣楊璟諭明昇。甲戌,甘露降於鐘山,群臣請告廟,不許。辛卯,詔天下郡縣立學。是月,遣使貽元帝書。十一月乙巳,祀上帝於圜丘,以仁祖配。十二月甲戌,封阿答阿者為占城國王。甲申,振西安諸府饑,戶米二石。己丑,大賚平定中原及征南將士。庚寅擴廓帖木兒攻蘭州,指揮于光死之。是年,占城、安南、高麗入貢。

志第十六 地理一

140
灤州洪武二年九月以州治義豐縣省入。南濱海。東有灤河,又南有開平中屯衛,永樂元年二月自沙峪移置於此。東北距府四十里,領縣一:
191
應天府元集慶路,屬江浙行省。太祖丙申年三月曰應天府。洪武元年八月建都,曰南京。十一年曰京師。永樂元年仍曰南京。洪武二年九月始建新城,六年八月成。內為宮城,亦曰紫禁城,門六:正南曰午門,左曰左掖,右曰右掖,東曰東安,西曰西安,北曰北安。宮城之外門六:正南曰洪武,東曰長安左,西曰長安右,東之北曰東華,西之北曰西華,北曰玄武。皇城之外曰京城,周九十六里,門十三:南曰正陽,南之西曰通濟,又西曰聚寶,西南曰三山,曰石城,北曰太平,北之西曰神策,曰金川,曰鐘阜,東曰朝陽,西曰清涼,西之北曰定淮,曰儀鳳。後塞鐘阜、儀鳳二門,存十一門。其外郭,洪武二十三年四月建,周一百八十里,門十有六:東曰姚坊、仙鶴、麒麟、滄波、高橋、雙橋,南曰上方、夾岡、鳳臺、大馴象、大安德、小安德,西曰江東,北曰佛寧、上元、觀音。領縣八。洪武二十六年編戶一十六萬三千九百一十五,口一百十九萬三千六百二十。弘治四年,戶一十四萬四千三百六十八,口七十一萬一千三。萬曆六年,戶一十四萬三千五百九十七,口七十九萬五百一十三。
200
鳳陽府元濠州,屬安豐路。太祖吳元年升為臨濠府。洪武二年九月建中都,置留守司於此。六年九月曰中立府。七年八月曰鳳陽府。洪武二年九月建中都城於舊城西,三年十二月始成。周五十里四百四十三步。立門九:正南曰洪武,南之左曰南左甲第,右曰前右甲第,北之東曰北左甲第,西曰後右甲第,正東曰獨山,東之左曰長春,右曰朝陽,正西曰塗山。中為皇城,周九里三十步,正南門曰午門,北曰玄城,東曰東華,西曰西華。領州五,縣十三。距南京三百三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編戶七萬九千一百七,口四十二萬七千三百三。弘治四年,戶九萬五千一十,口九十三萬一千一百八。萬曆六年,戶一十一萬一千七十,口一百二十萬二千三百四十九。
202
臨淮府東北。元曰鐘離,為濠州治。洪武二年九月改曰中立。三年十一月改曰臨淮。七年為府屬。北濱淮。有二濠水,東源出濠塘山,西源出鏌邪山,至城西南合流,東入淮。
207
壽州元安豐路,屬河南江北行省。太祖丙午年曰壽春府。吳元年曰壽州,屬臨濠府。洪武二年九月直隸中書省。四年二月還屬,後以州治壽春縣省入。北濱淮。淮水經山硤中,謂之硤石山,有西肥水來合焉。東北有八公山,東肥水經其下,西入淮,謂之肥口。又西北有潁水,亦入淮。又南有芍陂水,西有渒水,俱入淮。又北有下蔡縣,南有安豐縣,俱洪武中省,有下蔡鎮巡檢司。又東有北爐鎮、西有正陽鎮二巡檢司。東距府一百八十里,領縣二:
210
泗州元屬淮安路。太祖吳元年屬臨濠府。洪武二年九月直隸中書省。四年二月還屬府,後以州治臨淮縣省入。南濱淮,有汴水自城北南流入焉。西距府二百十里,領縣二:

志第十八 地理三河南陜西

232
臨洮府元臨洮府,屬鞏昌總帥府。泰定元年九月改為臨兆路。洪武二年九月仍為府。領州二,縣三。南距布政司千二百六十里。
235
蘭州元屬鞏昌總帥府。洪武二年九月降為縣,來屬。成化十三年九月復為州。建文元年,肅王府自甘州衛遷此。南有皋蘭山。北濱大河,所謂金城河也,湟水自西,洮水、阿乾河俱自南,先後流入焉。又西南有漓水,合於洮水。北有金城關,下有鎮遠浮橋,有河橋巡檢司。西北有京玉關,南有阿干鎮關。西南有鳳林關。南距府二百十里。領縣一:
236
金州東少南。元金州,屬鞏昌總帥府。洪武二年九月降為縣,屬府。成化十三年改屬州。舊城在南,洪武中,移於今治。北有大河,東北流亂山中,入靖虜衛界。又南有浩尾河,一名閃門河,入於大河。東北有一條城,萬曆二十五年置。

志第二十一 地理六福建廣東廣西

188
藤府西。元藤州。直隸廣西兩江道。洪武二年九月省州治鐔津縣入焉。十月來屬。十年五月降為縣。北有藤江,亦曰鐔江,即潯江也。東南有繡江,西有幕僚江,俱流入焉。又西北有五屯守禦千戶所,嘉靖初置。西有白石寨、南有竇家寨、東北有赤水鎮三巡檢司。又東有溻洲、南有周村、西南有驛面、又南有思羅四巡檢司,廢。
192
鬱林州元直隸廣西兩江道。洪武二年九月以州治南流縣省入。十月來屬。南有南流江,至廣東合浦縣入海。有橫嶺、文俊二巡檢司,廢。東北距府三百三十里。領縣四:
211
賓州元直隸廣西兩江道。洪武二年九月以州治領方縣省入。十月來屬。東南有鎮龍山。西南有燈臺山。西有古漏山,下有古漏關,古漏水出焉,入於賓水。賓水在南,即都泥江也。東有安城鎮巡檢司。又東有梁村巡檢司,後廢。北距府三百里。領縣二:
230
橫州元直隸廣西兩江道。洪武二年九月以州治寧浦縣省入,屬潯州府。十年五月降為縣,來屬。十三年十一月復為州,仍置寧浦縣為州治,縣尋廢。東有烏蠻山。南有鬱江,又東南有武流江,源自廣東靈山縣,流入境合焉。東有古江口、西有南鄉二巡檢司。又南有太平關,成化四年置。西北距府二百四十里。領縣一: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