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長慶壬寅年 (822/1/27 - 823/2/14)"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資治通鑑考異
條件: 包含字詞「長慶壬寅年 (822/1/27 - 823/2/14)」
Total 11

卷二十

27
二年正月,白居易言「諸道兵計十七八萬」。白集作「七八十萬」,計無此數,恐是十七八萬誤耳。
28
二月,元稹同平章事。實録:以御史中丞牛僧孺為戸部侍郎,翰林學士李徳裕為御史中丞。舊李徳裕傳:「元和初,用兵伐叛,始於杜黃裳誅蜀,吉甫經畫,欲定兩河,方欲出師而卒繼之元衡、裴度,而韋貫之、李逢吉沮議,深以用兵為非,而韋、李相次罷相,故逢吉常怒吉甫、裴度,而徳裕於元和時久之不調,逢吉、僧孺、忠閔以私怨,恒排擯之,時徳、裕與李紳、元稹俱在翰林,以學識才名相類,情頗欵宻,逢吉之黨深惡之,其月,罷學士,出為御史中丞」。按徳裕元和中驟歴清要,非為不調,此際元稹入相,逢吉在淮南,豈能排擯徳裕,葢出於徳裕黨人之語耳,今不取。
31
三月,王智興逐崔羣,實録:羣累表請追智興,授以它官,事未行,詔班師,智興帥衆斬闗而入。舊智興傳亦同。舊羣傳則曰:「羣以智興早得上心,表請因授智興旄鉞,寢不報。智興回戈,城內皆是父兄開闗延入」。今兼取之。
33
四月,張平叔請官自糶鹽,韓愈、韋處厚言不可。實録因三月壬寅平叔遷戸部侍郎事,遂言變鹽灋及處厚駮議。按韓愈時奉使鎮州猶未還,又壬寅三月十一日,愈論鹽灋狀云「奉今月九日敕」,不知其何月也,今附於四月之末。
34
五月,于方客、王昭、于友明。實録初作于友明」,後作「于啓明」,舊元稹傳作王友明」,今從實録之初。
36
七月壬辰,宣武軍亂,逐李愿。實錄:戊戌,汴州監軍使奏:六月四日夜,軍亂,節度使李愿踰城以遁。新紀亦云:「六月癸亥,李睿反,逐李愿。按李愿若以六月四日夜被逐,不應至此月十日方奏到京師。疑實録七月誤為「六」。舊紀止用此奏到日,今從愿傳七月四日。
37
九月,竇易直誅王國清及其黨二百餘人。舊易直紹曰:「時江、淮旱,水淺,轉運司錢帛委積不能漕,國清指以為賞。敵諷州兵為亂,先事有告者,乃收國清下獄,其黨數千,大呼,入獄中。簒取國清而出之,因欲大剽。易直登樓謂將吏曰:能誅為亂者,每獲一人,賞千萬,衆喜,倒戈擊亂黨,擒國清等三百餘人,皆斬之」。今從實録。
38
十二月,立景王湛為太子。劉軻《牛羊日歴》曰:穆宗不念宰臣,議立敬宗為皇太子。時牛僧孺懐異圖,欲立諸子,僧孺乃昌言於朝曰:「梁守謙、王守澄將不利於上,又使楊虞卿、漢公輩宣言於外曰:王守澄欲謀廢立,又令其徒於街衢門牆上施牓,每於穆宗行幸處路傍,或苑內草間削白而書之,冀謀大亂,其兇險若此」。此出於朋黨之言,不足信也。
48
二年正月,張權輿言裴度名應圖䜟,舊逢吉傳曰:寳歴初,度連上章請入覲,逢吉之黨坐不安席,如矢攢身,乃相與為謀,欲阻其來。張權輿撰非衣小兒之謡,傳於閭巷,言度相有天分,名應謡䜟,而韋處厚於上前解析言權輿所撰之言。按權輿若撰謡言,當更加以惡言,不止云「天上有口被驅逐而已」。葢民間先有此謡,權輿因言度名應謡䜟,非撰之也。
49
十一月癸卯,百官謁見江王。甲辰,見諸軍使。魏謩文宗實録見軍使事承見百官下,不云別日,今從敬宗實録。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