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檢索內容: |
---|
檢索範圍: 舊唐書 |
條件: 提到「劉禹錫」 |
Total 16 |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順宗 憲宗上》
14 | 九月丁卯朔。己巳,罷教坊樂人授正員官之制。辛未,河陽三城節度使元韶卒。癸酉,以陳州刺史孟元陽為懷州刺史、河陽三城孟懷節度使。丙子,敕申光蔡、陳許兩道比遭亢旱,宜加賑恤,申、光、蔡賑米十萬石,陳、許五萬石。丁丑,前戶部侍郎蔡弁卒。襄州于頔進鷹,詔還之。己卯,京西神策行營節度行軍司馬韓泰貶撫州刺史,司封郎中韓曄貶池州刺史,禮部員外郎柳宗元貶邵州刺史,屯田員外郎劉禹錫貶連州刺史,坐交王叔文也。辛巳,給事中陸質卒。 |
15 | 冬十月丙申朔。丁酉,集百僚發曾太皇太后沈氏哀於肅章門外。檢校司空兼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魏國公賈耽卒。戊戌,以宰臣劍南安撫使袁滋檢校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觀察等使,以西川行軍司馬齊闢為給事中。舒王誼薨。庚子,南詔使趙迦寬來赴山陵。浙東觀察使賈全卒。辛丑,吐蕃使論乞縷貢助山陵金銀衣服。太常上大行曾太皇太后沈氏謚曰睿真皇后。丙午,以華州刺史楊於陵為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丁未,改桂州純化縣為慕化縣,蒙州純義縣為正義縣。乙酉,葬德宗皇帝於崇陵。甲寅,以刑部尚書高郢為華州刺史、潼關防禦、鎮國軍使,御史中丞李鄘為京兆尹。貶京兆尹王權為雅王傅。久雨,京師鹽貴,出庫鹽二萬石,糶以惠民。乙巳,祔睿真皇后神主、德宗皇帝神主於太廟。壬申,貶正議大夫、中書侍郎、平章事韋執誼為崖州司馬,以交王叔文也。潤、池、揚、楚、湖、杭、睦、江等州旱。貶劍南西川節度使袁滋為吉州刺史,以其慰撫三川逗留不進故也。以左驍衛將軍李演為夏州刺史、夏綏銀等州節度使,以右庶子武元衡為御史中丞。己卯,再貶撫州刺史韓泰為虔州司馬,河中少尹陳諫臺州司馬,邵州刺史柳宗元為永州司馬,連州刺史劉禹錫朗州司馬,池州刺史韓曄饒州司馬,和州刺史凌準連州司馬,岳州刺史程異郴州司馬,皆坐交王叔文。初貶刺史,物議罪之,故再加貶竄。辛巳,宣、撫、和、郴、郢、袁、衢七州旱。壬午,吏部尚書鄭珣瑜卒。甲申,以湖南觀察使楊憑為洪州刺史、江西觀察使,以虢州刺史薛苹為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鄂、岳、婺、衡等州旱。癸巳,宣歙觀察使穆贊卒。 |
22 | 秋七月壬辰朔。壬寅,葬順宗於豐陵。己酉,太子少保致仕韓全義卒。八月辛酉朔。癸亥,以左衛大將軍李願檢校禮部尚書、夏州刺史,充夏、綏、銀節度使。甲子,郇王母王昭儀、宋王母趙昭儀、郯王母張昭訓、衡王母閻昭訓等,各以其王並為太妃。以許氏為美人,尹氏、段氏為才人。潯陽公主母崔昭訓為太妃。韓全義子進女樂八人,詔還之。丁卯,封王子平原郡王寧為鄧王,同安郡王寬為澧王,建安郡王宥為遂王,彭城郡王察為深王,高密郡王寰為洋王,文安郡王寮為絳王,第十男審為建王。己巳,以建王審為鄆州大都督、平盧淄青節度使;以節度副使李師道權知鄆州事,充節度留後。乙亥,冊妃郭氏為貴妃。靈武李欒奏,黃河岸塌處得古錢三千三百,其形小,方孔,三足。壬午,左降官韋執誼,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凌準、程異等八人,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癸未,京兆尹董叔經卒。甲申,御史臺奏,常參官在城未上及在外未到、假故等,在外未到,計水陸程外,滿百日,並停解,從之。丙戌,以尚書右丞李鄘為京兆尹。 |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憲宗下》
29 | 三月壬申朔,以右金吾將軍李奉仙為豐州刺史、天德軍西城中城都防禦使。己卯,以劍南西川節度行軍司馬李程為兵部郎中、知制誥。乙酉,以虔州司馬韓泰為漳刑刺史,以永州司馬柳宗元為柳州刺史、饒州司馬韓曄為汀州刺史,朗州司馬劉禹錫為播州刺史,臺州司馬陳諫為封州刺史。御史中丞裴度以禹錫母老,請移近處,乃改授連州刺史。贈故太常卿崔邠禮部尚書。李光顏破賊於南頓。辛亥,盜焚河陰轉運院,凡燒錢帛二十萬貫匹、米二萬四千八百石、倉室五十五間。防院兵五百人營於縣南,盜火發而不救,呂元膺召其將殺之。自盜火發河陰,人情駭擾。壬戌,以長安縣令徐俊為邕管經略使。 |
《卷一十七下 本紀第十七下 文宗下》
57 | 冬十月癸酉。乙亥,杜悰復為陳許節度使,李聽為太子太保分司。內出曲江新造紫雲樓彩霞亭額,左軍中尉仇士良以百戲於銀臺門迎之。時鄭注言秦中有災,宜興土功厭之,乃浚昆明、曲江二池。上好為詩,每誦杜甫《曲江行》云:「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乃知天寶已前,曲江四岸皆有行宮臺殿、百司廨署,思復升平故事,故為樓殿以壯之。王涯獻榷茶之利,乃以涯為榷茶使。茶之有榷稅,自涯始也。京兆、河南兩畿旱。以吏部尚書令狐楚為左僕射,以刑部尚書鄭覃為右僕射。辛巳,遣中使李好古齎酖賜王守澄,是日,守澄卒。壬午,賜群臣宴於曲江亭。癸未,以前廣州節度使王茂元為涇原節度使。丁亥,禮部郎中錢可復、兵部員外郎李敬彞、駕部員外郎盧簡能、主客員外郎蕭傑、左拾遺盧茂弘等皆授鳳翔使府判官,從鄭注奏請也。乙未,以新受同州刺史白居易為太子少傅分司,以汝州刺史劉禹錫為同州刺史。己亥,以前河陽節度使蕭洪為鄜坊節度使。淄青觀察使王彥威請停管內縣丞一十九員,從之。庚子,東都留守、特進、守司徒、侍中裴度進位中書令,餘如故。以前山南西道節度使王源中為刑部尚書。 |
《卷一百三十九》
38 | 王叔文者,越州山陰人也。以棋待詔,粗知書,好言理道。德宗令直東宮。太子嘗與侍讀論政道,因言宮市之弊,太子曰:「寡人見上,當極言之。」諸生稱贊其美,叔文獨無言。罷坐,太子謂叔文曰:「向論宮市,君獨無言何也」?叔文曰:「皇太子之事上也,視膳問安之外,不合輒預外事。陛下在位歲久,如小人離間,謂殿下收取人情,則安能自解?」太子謝之曰:「茍無先生,安得聞此言?」由是重之,宮中之事,倚之裁決。每對太子言,則曰:「某可為相,某可為將,幸異日用之。」密結當代知名之士而欲僥幸速進者,與韋執誼、陸質、呂溫、李景儉、韓曄、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等十數人,定為死交;而凌準,程異,又因其黨以進;籓鎮侯伯,亦有陰行賂遺請交者。 |
39 | 德宗崩,已宣遺詔,時上寢疾久,不復關庶政,深居施簾帷,閹官李忠言、美人牛昭容侍左右,百官上議,自帷中可其奏。王伾常諭上屬意叔文,宮中諸黃門稍稍知之。其日,召自右銀臺門,居於翰林,為學士。叔文與吏部郎中韋執誼相善,請用為宰相。叔文因王伾,伾因李忠言,忠言因牛昭容,轉相結構。事下翰林,叔文定可否,宣於中書,俾執誼承奏於外。與韓泰、柳宗元、劉禹錫、陳諫、凌準、韓曄唱和,曰管,曰葛,曰伊,曰周,凡其黨僴然自得,謂天下無人。 |
44 | 伾闒茸,不如叔文,唯招賄賂,無大志,貌寢陋,吳語,素為太子之所褻狎;而叔文頗任氣自許,粗知書,好言事,順宗稍敬之,不得如伾出入無間。叔文入止翰林,而伾入至柿林院,見李忠言、牛昭容等。然各有所主:伾主往來傳授;王叔文主決斷;韋執誼為文誥;劉禹錫、陳諫、韓曄、韓泰、柳宗元、房啟、凌準等謀議唱和,採聽外事。而伾與叔文及諸朋黨之門,車馬填湊,而伾門尤盛,珍玩賂遺,歲時不絕。室中為無門大櫃,唯開一竅,足以受物,以藏金寶,其妻或寢臥於上。與叔文同貶開州司馬。 |
46 | 伾、叔文既逐,詔貶其黨韓曄饒州司馬,韓泰虔州司馬,陳諫臺州司馬,柳宗元永州司馬,劉禹錫朗州司馬,凌準連州司馬,程異郴州司馬,韋執誼崖州司馬。 |
51 | 柳宗元、劉禹錫自有傳。 |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八 武元衡從父弟儒衡 鄭餘慶子瀚 瀚子允謨 茂休 處誨 從讜 韋貫之兄綬 弟纁 子澳》
6 | 順宗即位,以病不親政事。王叔文等使其黨以權利誘元衡,元衡拒之。時奉德宗山陵,元衡為儀仗使。監察御史劉禹錫,叔文之黨也,求充儀仗判官。元衡不與,其黨滋不悅。數日,罷元衡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始冊為皇太子,元衡贊引,因識之。及登極,復拜御史中丞。持平無私,綱條悉舉,人甚稱重。尋遷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正月,拜門下侍郎、平章事,賜金紫,兼判戶部事。上為太子時,知其進退守正,及是用為宰相,甚禮信之。 |
《卷一百六十四》
1 | ○韓愈張籍孟郊唐衢李翱宇文籍劉禹錫柳宗元韓辭 |
43 | 劉禹錫,字夢得,彭城人。祖雲。父漵,仕歷州縣令佐,世以儒學稱。禹錫貞元九年擢進士第,又登宏辭科。禹錫精於古文,善五言詩,今體文章復多才麗。從事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典記室,尤加禮異。從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與吏部郎中韋執誼相善。 |
48 |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還,宰相復欲置之郎署。時禹錫作《游玄都觀詠看花君子詩》,語涉譏刺,執政不悅,復出為播州刺史。詔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劉禹錫有母,年八十餘。今播州西南極遠,猿狖所居,人跡罕至。禹錫誠合得罪,然其老母必去不得,則與此子為死別,臣恐傷陛下孝理之風。伏請屈法,稍移近處。」憲宗曰:「夫為人子,每事尤須謹慎,常恐貽親之憂。今禹錫所坐,更合重於他人,卿豈可以此論之?」度無以對。良久,帝改容而言曰:「朕所言,是責人子之事,然終不欲傷其所親之心。」乃改授連州刺史。去京師又十餘年。連刺數郡。 |
55 | 元和十年,例移為柳州刺史。昌朗州司馬劉禹錫得播州刺史,制書下,宗元謂所親曰:「禹錫有母年高,今為郡蠻方,西南絕域,往復萬里,如何與母偕行?如母子異方,便為永訣。吾於禹錫為執友,胡忍見其若是?」即草章奏,請以柳州授禹錫,自往播州。會裴度亦奏其事,禹錫終易連州。 |
《卷一百八十一》
151 | 長慶中,李德裕拜浙西觀察使,三復以德裕禁密大臣,以所業文詣郡幹謁。德裕閱其文,倒屣迎之,乃闢為從事,管記室。母亡,哀毀殆不勝喪。德裕三為浙西,凡十年,三復皆從之。太和中,德裕輔政,用為員外郎。居無何,罷相,復鎮浙西,三復從之。汝州刺史劉禹錫以宗人遇之。深重其才,嘗為詩贈三復,序曰:「從弟三復,三為浙右從事,凡十餘年。往年主公入相,薦用登朝,中復從公之京口,未幾而罷。昨以尚書員外郎奉使至潞,旋承新命,改轅而東。三從公皆在舊地,徵諸故事,夐無其比,因賦詩餞別以志之。」又從德裕歷滑臺、西蜀、揚州,累遷御史中丞。會昌中,德裕用事,自諫議、給事拜刑部侍郎、弘文館學士判館事。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