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正隆六年十月壬子 (1161/11/2)"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三朝北盟會編
條件: 包含字詞「正隆六年十月壬子 (1161/11/2)」
Total 2

卷二百三十四

8
十三日壬子,御營前軍統制李捧往江上捍禦朝辭,四川宣撫使吳璘收復秦州,吳璘遣統領官劉海等領兵掩殺,敵衆退走入城,尋分布官兵,自九月二十五日申時,攻打至二更以來,打破秦州,除撫存軍民外,捉到金兵活人金人蕭安撫、髙同知、千戶明威、將軍旺信王、主簿趙通事、李淮提、劉天使,及捉到金兵活人,斫到首級,奪到戰馬器甲,莫知其數。 吳璘報至,上曰:「金人無故敗盟,四路出師,朕之應兵,良不得已。今日之㨗,雖由祖宗徳澤,然亦天人信順之助,可使吳璘存撫四民,令各安業,以慰壺漿向化之意。內為金國僉起從軍之人,務在優䘏其家,毋令重擾,一應非理徭役、虐用刑戮等事,一切除去」。宰相陳康伯等奏曰:「神州陷沒三十餘年,今日一方之人,喜見漢官威儀」。上曰:「何止是完顔家兵,即是吾民脫去湯火,如解倒垂,此皆卿等指蹤之效」。康伯奏曰:「臣等何功之有?皆仗陛下弔伐威靈,中原傳檄而下自此始矣」。 湖北京西制置使成閔申:「據知襄陽府郝晸申:據權知光化軍張超申,九月二十七日辰時,有金人全裝軍馬約五千餘騎,直入軍衙,遂部統官兵七百人于本軍上水門北開城裏外,與金人血戰鬭敵,前後共六陣,至酉時殺敗北界軍馬,退回,奪到衣甲器械,及斫到番人首級,保䕶軍城百姓百官員無虞,委是勝㨗」。清逺軍節度使、龍神衞四廂都指揮使、建康府駐剳御前諸軍都統制王權奏:「臣統率諸軍,自壽春縣界首金帥重兵,連日攻打,及經大戰,殺死甚衆,大軍至和州城下,臣分布諸軍人馬,披城擺陣,與敵相拒,臣召募敢死二千餘人,令統領官王宗、楊宣分頭管押軍,刼金寨,即時發行,良久先刼中金軍大寨,相射廝殺間,其第二寨不知其數,委是大獲勝㨗」。 劉錡退軍備江,劉錡在淮陰,與金人隔淮相持,用舟載甲士,以弓弩相射已數日。壬子,自清江口有一小舟順流而下,錡使人邀取之,有粟米數布袋,有驢一頭,錡曰:「此探水勢者也」。俄頃,金人各抱草一束,作馬頭過舟,舟約有五百餘艘,皆自清河口出。有載糧食往濠州者,有載激犒之物,取楚州之維揚者,上水牽挽甚速。錡與諸軍方視之,忽承金字牌報淮西敵勢甚盛,令錡退軍備江。 淮南路轉運副使楊抗遁走至江陰。 遺史曰:「楊抗字抑之,貪沓詭激之人也。敢大言,喜輕易談兵,聚民作水寨,自期必成大功。以胡深為都統領,抗隨劉錡軍于淮陰,見清河口與金人相持,抗言欲自守水寨,且催錢糧應副大軍,遂棄其軍而去,遁走渡江,止于江陰軍。
10
十六日乙卯,劉錡自淮陰退軍,劉錡既承金字牌,令退軍備江,又聞淮西王權之軍棄廬州,文移不通,且金人在淮西相持,其勢益盛。壬子,發傳宣撫問中使回。乙卯,㑹諸軍自楚州,寳應退軍,淮甸之民,初恃錡以安,及聞錡退,皆倉卒流離于道路,錡單馬雜行于其間,乃諭之曰:「我劉制置也,百姓當無慮不用,驚憂民至!」愚又以為然,遂徐徐其行,故死于路者十六七。 勸諭民助軍。 户部狀:「伏覩國家多事,軍旅方興,主上既出內帑以賞軍輔,臣又辭大賜以節費,經常有限,用度浩瀚,凡在臣民,孰不興念?古人所謂:智者獻謀,勇者効力,今是時也,唯是富人巨室,久擅髙貲,豈不能懷忠抱義,有助國家者?倘朝廷有以激昂,則用度可以無乏,欲望朝廷明降指揮,若有肯損家貲以自獻者,州縣受納,隨便犒軍,以其數上聞朝廷,當因其多寡而等第推恩,則上無横歛之名,下有効忠之實,公私皆便,以為可用,若曰拱手坐視,漠然無意,其亦何顔必有議之者矣!奉聖㫖:令戶部行下諸路州縣,出榜曉諭,如首先獻納人,保明取㫖,優異推恩。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