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檢索內容: |
---|
檢索範圍: 漢書 |
條件: 提到「傅喜」 |
Total 10 |
《卷七十二·王貢兩龔鮑傳第四十二》
54 | 宣每居位,常上書諫爭,其言少文多實。是時帝祖母傅太后欲與成帝母俱稱尊號,封爵親屬,丞相孔光、大司空師丹、何武、大司馬傅喜始執正議,失傅太后指,皆免官。丁、傅子弟並進,董賢貴幸,宣以諫大夫從其後,上書諫曰: |
58 | 方陽侯孫寵、宜陵侯息夫躬辯足以移衆,彊可用獨立,姦人之雄,或世尤劇者也,宜以時罷退。及外親幼童未通經術者,皆宜令休就師傅。急徵故大司馬傅喜使領外親。故大司空何武、師丹、故丞相孔光、故左將軍彭宣,經皆更博士,師古曰:「更亦歷也,音工衡反。」位皆歷三公,智謀威信,可與建敎化,圖安危。師古曰:「建,立也。圖,謀也。」龔勝為司直,郡國皆慎選舉,三輔委輸官不敢為姦,師古曰:「委輸謂輸委積者也。委音迂偽反。輸音式喻反。」可大委任也。陛下前以小不忍退武等,海內失望。師古曰:「小有不快於心,不能忍之也。」陛下尚能容亡功德者甚衆,曾不能忍武等邪!治天下者當用天下之心為心,不得自專快意而已也。上之皇天見譴,下之黎庶怨恨,次有諫爭之臣,陛下苟欲自薄而厚惡臣,天下猶不聽也。臣雖愚戇,獨不知多受祿賜,美食大官,廣田宅,厚妻子,不與惡人結仇怨以安身邪?誠迫大義,官以諫爭為職,不敢不竭愚。惟陛下少留神明,覽五經之文,原聖人之至意,深思天地之戒。臣宣吶鈍於辭,師古曰:「吶亦訥字也。」不勝惓惓,盡死節而已。 |
63 | 孫寵、息夫躬不宜居國,可皆免以視天下。師古曰:「視讀曰示。」復徵何武、師丹、彭宣、傅喜,曠然使民易視,師古曰:「易,改也。」以應天心,建立大政,以興太平之端。 |
《卷七十七·蓋諸葛劉鄭孫毋將何傳第四十七》
15 | 鄭崇字子游,本高密大族,世與王家相嫁娶。師古曰:「女嫁王家,男又娶也。」祖父以訾徙平陵。父賔明法律,為御史,事貢公,師古曰:「貢禹也。」名公直。崇少為郡文學史,至丞相大車屬。如淳曰:「丞相大車屬如今公府御屬。」弟立與高武侯傅喜同門學,師古曰:「同門謂同師也。」相友善。喜為大司馬,薦崇,哀帝擢為尚書僕射。數求見諫爭,上初納用之。每見曳革履,師古曰:「孰曰韋,生曰革。」上笑曰:「我識鄭尚書履聲。」 |
16 | 久之,上欲封祖母傅太后從弟商,崇諫曰:「孝成皇帝封親舅五侯,天為赤黃晝昏,日中有黑氣。今祖母從昆弟二人已侯。孔鄉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師古曰:「孔鄉侯,傅晏也。高武侯,傅喜也。」尚有因緣。今無故欲復封商,壞亂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福也。臣聞師曰:『逆陽者厥極弱,逆陰者厥極凶短折,犯人者有亂亡之患,犯神者有疾夭之禍。』故周公著戒曰:『惟王不知艱難,唯耽樂是從,時亦罔有克壽。』師古曰:「周書亡逸之篇也。言王者不知稼穡之艱難,唯從耽樂,則致夭喪,無能壽考也。」故衰世之君夭折蚤沒,師古曰:「蚤,古早字也。」此皆犯陰之害也。臣願以身命當國咎。」崇因持詔書案起。李竒曰:「持當受詔書案起也。」師古曰:「李說非也。案者,即寫詔之文。」傅太后大怒曰:「何有為天子乃反為一臣所顓制邪!」師古曰:「顓與專同也。」上遂下詔曰:「朕幼而孤,皇太太后躬自養育,免于襁褓,敎道以禮,師古曰:「道讀曰導。」至於成人,惠澤茂焉。師古曰:「茂,美也。」『欲報之德,皡天罔極。』師古曰:「詩小雅蓼莪之篇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言欲報父母之恩德,心無已也。呼昊天者,陳己至誠也。皞字與昊同。」前追號皇太太后父為崇祖侯,惟念德報未殊,朕甚恧焉。師古曰:「殊,異也。恧,愧也,音女六反。」侍中光祿大夫商,皇太太后父同產子,小自保大,如淳曰:「太后從小養之,使至大也。」恩義最親。其封商為汝昌侯,為崇祖侯後,更號崇祖侯為汝昌哀侯。」 |
23 | 哀帝即位,徵寶為諫大夫,遷司隷。初,傅太后與中山孝王母馮太后俱事元帝,有郤,師古曰:「以當熊事,慚而嫉之。」傅太后使有司考馮太后,令自殺,衆庶冤之。寶奏請覆治,傅太后大怒,曰:「帝置司隷,主使察我。馮氏反事明白,故欲擿觖以揚我惡。師古曰:「擿觖謂挑發之也。擿音它歷反。觖音決。挑音它聊反。」我當坐之。」上迺順指下寶獄。尚書僕射唐林爭之,上以林朋黨比周,師古曰:「比音頻寐反。」左遷敦煌魚澤障候。大司馬傅喜、光祿大夫龔勝固爭,上為言太后,出寶復官。 |
《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
18 | 傅喜字稚游,河內溫人也,哀帝祖母定陶傅太后從父弟。少好學問,有志行。哀帝立為太子,成帝選喜為太子庶子。哀帝初即位,以喜為衞尉,遷右將軍。是時,王莽為大司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旣聽莽退,衆庶歸望於喜。喜從弟孔鄉侯晏親與喜等,如淳曰:「俱傅太后從父弟也。」而女為皇后。又帝舅陽安侯丁明,皆親以外屬封。喜執謙稱疾。傅太后始與政事,師古曰:「與讀曰豫。」喜數諫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輔政。上於是用左將軍師丹代王莽為大司馬,賜喜黃金百斤,上將軍印綬,以光祿大夫養病。 |
《卷八十三·薛宣朱博傳第五十三》
33 | 初,哀帝祖母定陶太后欲求稱尊號,太后從弟高武侯傅喜為大司馬,與丞相孔光、大司空師丹共持正議。孔鄉侯傅晏亦太后從弟,讇諛欲順指,會博新徵用為京兆尹,與交結,謀成尊號,以廣孝道。繇是師丹先免,師古曰:「繇讀與由同。」博代為大司空,數燕見奏封事,言「丞相光志在自守,不能憂國;大司馬喜至尊至親,阿黨大臣,無益政治。」上遂罷喜遣就國,免光為庶人,以博代光為丞相,封陽鄉侯,食邑二千戶。博上書讓曰:「故事封丞相不滿千戶,而獨臣過制,誠慙懼,願還千戶。」上許焉。傅太后怨傅喜不已,使孔鄉侯晏風丞相,師古曰:「風讀曰諷。」令奏免喜侯。博受詔,與御史大夫趙玄議,玄言「事已前決,得無不宜?」師古曰:「得無猶言無乃也。」博曰:「已許孔鄉侯有指。匹夫相要,尚相得死,何況至尊?博唯有死耳!」玄即許可。博惡獨斥奏喜,以故大司空汜鄉侯何武前亦坐過免就國,師古曰:「汜音凡。」事與喜相似,即并奏:「喜、武前在位,皆無益於治,雖已退免,爵土之封非所當得也。請皆免為庶人。」上知傅太后素常怨喜,疑博、玄承指,即召玄詣尚書問狀。玄辭服,有詔左將軍彭宣與中朝者雜問。宣等劾奏:「博宰相,玄上卿,晏以外親封位特進,股肱大臣,上所信任,不思竭誠奉公,務廣恩化,為百寮先,皆知喜、武前已蒙恩詔決,事更三赦,師古曰:「詔已罷官,事又經三赦也。更音工衡反。」博執左道,虧損上恩,以結信貴戚,背君鄉臣,師古曰:「鄉讀曰嚮。」傾亂政治,姦人之雄,附下罔上,為臣不忠不道;玄知博所言非法,枉義附從,大不敬;晏與博議免喜,失禮不敬。臣請詔謁者召博、玄、晏詣廷尉詔獄。」制曰:「將軍、中二千石、二千石、諸大夫、博士、議郎議。」右將軍蟜望等四十四人,師古曰:「蟜音矯。」以為「如宣等言,可許。」諫大夫龔勝等十四人以為「春秋之義,姦以事君,常刑不舍。師古曰:「舍,置也。」魯大夫叔孫僑如欲顓公室,譖其族兄季孫行父於晉,晉執囚行父以亂魯國,春秋重而書之。師古曰:「僑如,叔孫宣伯也。行父,季文子也。宣伯通於成公之母穆姜,欲去季孟而取其室,使告晉曰:『魯之有季孟,猶晉之有欒范也,政令於是乎成。今其謀曰晉政多門,不可從也。若欲得志於魯,請止行父而殺之。不然,歸必畔矣。』晉人執文子于苕丘。事在成十六年。」今晏放命圮族,干亂朝政,要大臣以罔上,本造計謀,職為亂階,師古曰:「此引詩小雅巧言之章也。職,主也。階者,基之漸也。」宜與博、玄同罪,罪皆不道。」上減玄死罪三等,削晏戶四分之一,假謁者節召丞相詣廷尉詔獄。博自殺,國除。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