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933866"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宋史紀事本末
條件: 提到「張栻
Total 5

卷八十道學崇詘

26
戊申,視太學,謁孔子,遂御崇化堂,命祭酒曹觱講《禮記大學》篇,諸生推恩錫帛有差。製《道統十三贊》,就賜國子監,宣示諸生。復親書朱熹《白鹿洞學規》,賜焉。(原注:按宋世道學之傳,自周敦頤始。敦授之程顥及其弟,而其學始盛。同時張載、邵雍與顥兄弟實相師友,雖立言各成一家,至澤於仁義道德,不求同而自不能異。程氏之門人,則謝良佐、游酢、楊時、尹焞最著。時傳之羅從彥從彥傳之李侗朱熹受學於侗,出而程氏所傳之學始發明無遺蘊。其與同時而志同道合者為張栻呂祖謙,持論異者為陸九齡兄弟。今自敦而下,略採師友淵源所自,以見一代道脈之大較云。〕
38
朱熹,字元晦,新安人。父松,與籍溪胡憲、白水劉勉之、屏山劉子翬三人者善。松疾革,命父事此三人,且稟學焉。子翬嘗告曰「吾於《易》得入德之門,所謂不遠復者,吾三字符也」既而復受學於李侗,侗亦父友也。言自見李先生,為學始就平實,乃知向者從事釋、老之說皆非。侗與人書曰「元晦初從謙開善處下工夫來,故皆就裏面體認,今既論難,見儒者路脈,極能指其差誤之處。自見羅先生來,未有如此者。且別無他事,一味潛心於此。初講學時,頗為道理所縛,今漸能融釋,於日用處一意下工夫,若於此漸熟,則體用合矣。此道理全在日用處熟,若靜處有而動處無,即非矣」生平於書無所不讀,於義理無所不究極,而其綱領樞要,則在《中庸》「未發」一語,先後與張栻論之最詳。其言曰「人之一身,知覺運用,莫非心之所為,則心者固所以主於身,而無動靜語默之間者也。然方其靜也,事物未至,思慮未萌,而一性渾然,道理全具,其所謂中,是乃心之所以為體,而寂然不動者也。及其動也,事物交至,思慮萌焉,則七情迭用,各有攸主,其所謂和,是乃心之所以為用,感而遂通者也。然性之靜也,而不能不動,情之動也,而必有節焉,是則心之所以寂然感通,周流貫徹,而體用未始相離者也。然人有是心而或不仁,則無以著此心之妙,人雖欲仁而或不敬,則無以致求仁之功。蓋心主乎一身,而無動靜語默之間,是以君子之於敬,亦無動靜語默而不用其力焉。未發之前,是敬也固已主乎存養之實。已發之際,是敬也又常行於省察之間。方其存也,思慮未萌,而知覺不昧,是則靜中之動,復之所以見天地之心也。及其發也,事物紛糾,而品節不差,是則動中之靜,《艮》之所以不獲其身,不見其人也。有以主乎靜中之動,是以寂而未嘗不感。有以察乎動中之靜,是以感而未嘗不寂。寂而常感,感而常寂,此心之所以周流貫徹,而無一息之不仁也。然則君子之所以致中和而天地位、萬物育者,在此而已。蓋主於身而無動靜語默之間者,心也,仁則心之道,而敬則心之真也。此徹上徹下之道,聖賢之本統。明乎此,則性情之中,中和之妙,可一言而盡矣」門人黃乾狀行曰「道之正統,待人而後傳。自周以來,任傳道之責,得統之正者,不過數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後,曾子、子思繼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後,周、程、張子繼其絕,至先生而始著。蓋千有餘年之間,孔、孟之徒所以推明是道者,既已煨燼殘闕,離析穿鑿,蠹壞之後,扶持植立,厥功偉然。未及百年,趶駁尤甚。先生出而自周以來聖賢相傳之道,一旦豁然,如日中天,昭晰呈露。起斯文於將墜,覺來裔於無窮,雖與天壤俱敝可也」
39
張栻,字敬夫,廣漢人。栻穎悟夙成,父浚愛之,自幼學所教,莫非仁義忠孝之實。長從胡宏仁仲問程氏學,宏一見,知其大器,即以孔門論仁親切之指告之。栻退而思,若有得焉,以書質之宏。宏喜曰「聖門有人矣」栻益自奮勵,以古聖賢自期,作《希顏錄》一篇,蚤夜觀省,以自警策。為人表裏洞然,勇於從義,無毫髮滯吝。朱熹每言,己之學乃銖積寸累而成,如敬夫則大本卓然先有見者也。栻嘗有言曰「學莫先於義利之辨,義者本心之所當為而不能自己,非有所為而為之者也。一有所為而為,則皆人欲,非天理矣」學者稱為南軒先生。
40
呂祖謙,字伯恭,婺州人。其學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獻之傳。長從汪應辰、林之奇、胡憲游,而友張栻朱熹。學以關、洛為宗,旁稽載籍,心平氣和,不立崖異。少卞急,一日,誦孔子「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之言,忽覺平時忿懥,渙然冰釋。朱熹嘗言,學如伯恭,方是能變化氣質。其所講畫,將以開物成務。既臥病,而任重道遠之志不衰,居家之政皆可以為後世法。祖謙嘗與朱熹書曰「學者須是專心致志,絕利之原,凝聚停畜,方始收拾得上」又與張栻書曰「從前病痛,良以嗜欲粗薄,故卻欠克治經歷之功。思慮稍少,故卻欠操存澄定之力。積畜未厚而發用太遽,涵泳不足而談說有餘」其自克治如此。學者稱為東萊先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