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119298"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漢書
Total 15

卷45 史部·正史類

史部一·正史類·漢書》一百二十卷內府刊本

卷91 子部·儒家類一

2
孔子二十二世孫有孔猛者,家有其先人之書,昔相從學。頃還家,方取以來。與予所論,有若重規疊矩云云。是此本自肅始傳也。考《漢書藝文志》有《孔子家語》二十七卷。顏師古注云:非今所有《家語》。《禮樂記》稱舜彈五弦之琴以歌南風。鄭注:其詞未聞。孔穎達疏載肅作《聖証論》,引《家語》阜財解慍之詩以難康成。又載馬昭之說,謂《家語》,王肅所增加,非鄭所見。故王柏《家語考》曰:四十四篇之《家語》,乃王肅自取《左傳》、《國語》、《荀》、《孟》、二戴記,割裂織成之。孔衍之序,亦王肅自為也。獨史繩祖學齋占畢》曰:《大戴》一書,雖列之十四經,然其書大抵雜取《家語》之書,分析而為篇目。其公冠篇載成王冠,祝辭內有先帝及陛下字,周初豈曾有此?《家語》止稱王字,當以《家語》為正云云。今考陛下離顯先帝之光曜已下,篇內已明云孝昭冠辭,繩祖誤連為祝雍之言,殊未之考。蓋王肅襲取公冠篇為冠頌,已誤合孝昭冠辭於成王冠辭,故刪去先帝陛下字,竄改王字。《家語》襲《大戴》,非《大戴》襲《家語》,就此一條,亦其明証。其割裂他書,亦往往類此。反覆考証,其出於肅手無疑。特其流傳已久,且遺文軼事,往往多見於其中,故自唐以來,知其偽而不能廢也。其書至明代,傳本頗稀,故何孟春所注《家語》,自云未見王肅本。王鏊震澤長語》亦稱《家語》今本,為近世妄庸所刪削。惟有王肅注者,今本所無多具焉,則亦僅見之也。明代所傳凡二本,閩徐𤊹家本,中缺二十餘頁。海虞毛晉家本,稍異而首尾完全。今徐本不知存佚,此本則毛晉所校刊,較之坊刻,猶為近古者矣。
2
仕陳涉為博士。臧,高祖功臣孔藂之子,嗣爵蓼侯。武帝時官太常。其書《文獻通考》作七卷。今本三卷,不知何人所並。晁公武讀書志》云:《漢志》無《孔叢子》,儒家有《孔臧》十篇,雜家有孔甲《盤盂書》二十六篇,其獨治篇,鮒或稱孔甲。意者,《孔叢子》即孔甲《盤盂》,《連叢》即孔臧書。案《漢書藝文志》顏師古注,謂孔甲黃帝之史,或云夏后孔甲,似皆非。則《孔叢》非《盤盂》。又志於儒家《孔臧》十篇外,詩賦家別出《孔臧賦》二十篇。今《連叢》有賦,則亦非儒家之孔臧。公武未免附會。《朱子語類》謂:《孔叢子》文氣軟弱,不似西漢文字,蓋其後人集先世遺文而成之者。陳振孫錄解題》亦謂:案孔光傳,孔子八世孫鮒,魏相順之子,為陳涉博士,死陳下。則固不得為漢人。而其書記鮒之沒,則又安得以為鮒撰?其說當矣。《隋書經籍志論語家》有《孔叢》七卷。注曰:陳勝博士孔鮒撰。其序錄稱《孔叢》、《家語》並孔氏所傳仲尼之旨,則其書出於唐以前。然《家語》出王肅依托,《隋志》既誤以為真,則所云《孔叢》出孔氏所傳者,亦未為確証。朱子所疑,蓋非無見。即如舜典禋於六宗何謂也,子曰:所宗者六,皆潔祀之也。埋少牢於泰昭,所以祭時也。祖迎於坎壇,所以祭寒暑也。主於郊宮,所以祭日也。夜明,所以祭月也。
1
舊本題陸賈撰。案:《漢書》賈本傳稱著《新語》十二篇。《漢書藝文志》儒家陸賈二十七篇,蓋兼他所論述計之。《隋志》則作《新語》二卷。此本卷數與《隋志》合,篇數與本傳合,似為舊本。然《漢書司馬遷傳》稱遷取《戰國策》、《楚漢春秋》、陸賈新語》作《史記》。《楚漢春秋》,張守節《正義》猶引之,今佚不可考。《戰國策》取九十三事皆與今本合。惟是書之文悉不見於《史記》。王充論衡本性篇》引陸賈曰:天地生人也,以禮義之性。
1
賈誼撰。《漢書藝文志儒家》賈誼五十八篇。《崇文總目》云:本七十二篇。劉向刪定為五十八篇。隋、唐志皆九卷,別本或為十卷。考今隋、唐志皆作十卷,無九卷之說。蓋校刊《隋書》、《唐書》者未見《崇文總目》,反據今本追改之。明人傳刻古書,往往如是,不足怪也。然今本僅五十六篇,又問孝一篇有錄無書,實五十五篇,已非北宋本之舊。又陳振孫書錄解題》稱,首載過秦論,末為吊湘賦,且略節誼本傳於第十一卷中。今本雖首載過秦論,而末無吊湘賦,亦無附錄之第十一卷,且並非南宋時本矣。其書多取誼本傳所載之文,割裂其章段,顛倒其次序,而加以標題,殊瞀亂無條理。《朱子語錄》曰:賈誼新書》除了《漢書》中所載,餘亦難得粹者,看來只是賈誼一雜記稿耳。中間事事有些個。陳振孫亦謂其非《漢書》所有者輒淺駁不足觀,決非誼本書。今考《漢書》誼本傳贊,稱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於世事者著於傳。應劭《漢書注》亦於《過秦論》下注曰:賈誼書第一篇名也。則本傳所載皆五十八篇所有,足為顯証。贊又稱三表五餌以系單于。顏師古注所引賈誼書,與今本同。又文帝本紀注引賈誼書衛侯朝於周,周行人問其名,亦與今本同。則今本即唐人所見,亦足為顯証。然決無摘錄一段立一篇名之理,亦決無連綴十數篇合為奏疏一篇上之朝廷之理。疑誼《過秦論》、《治安策》等本皆為五十八篇之一,後原本散佚,好事者因取本傳所有諸篇,離析其文,各為標目,以足五十八篇之數,故餖飣至此。其書不全真,亦不全偽,朱子以為雜記之稿,固未核其實,陳氏以為決非誼書,尤非篤論也。且其中為《漢書》所不載者,雖往往類《說苑》、《新序》、《韓詩外傳》,然如青史氏之記,具載胎教之古禮。《修政語》上下兩篇,多帝王之遺訓。《保傅篇》、《容經篇》並敷陳古典,具有源本。其解《詩》之騶虞、《易》之潛龍、亢龍,亦深得經義。又安可盡以淺駁不粹目之哉!雖殘闕失次,要不能以斷爛棄之矣。
1
劉向撰。子政,初名更生。以父任為輦郎,歷官中壘校尉。事跡具《漢書》本傳。案班固漢書藝文志》,稱向所序六十七篇,《新序說》、《苑世說》、《列女傳》,《頌圖》也。《隋書經籍志》,《新序》三十卷,《錄》一卷。《唐書藝文志》,其目亦同。曾鞏《校書序》則云,今可見者十篇。鞏與歐陽修同時,而其所言卷帙懸殊。蓋《藝文志》所載據唐時全本為言,鞏所校錄則宋初殘闕之本也。晁公武謂曾子固綴輯散逸,《新序》始複全者,誤矣。此本雜事五卷,刺奢一卷,節士二卷,善謀二卷,即曾鞏校定之舊。《崇文總目》云,所載皆戰國、秦、漢間事。以今考之,春秋時事尤多,漢事不過數條。
1
揚雄撰。司馬光集注。有《方言》,有《易說》,皆已著錄。考《漢書藝文志》,儒家揚雄所序三十八篇,注曰:《法言》十三。本傳具列其目,曰學行第一,吾子第二,修身第三,問道第四,問神第五,問明第六,寡見第七,五百第八,先知第九,重黎第十,淵騫第十一,君子第十二,孝至第十三。凡所列漢人著述,未有若是之詳者,蓋當時甚重書也。自程子始謂其曼衍而無斷,優柔而不決。蘇軾始謂其以艱深之詞,文淺易之說。至朱子作《通鑒綱目》,始書莽大夫揚雄死。之人品著作,遂皆為儒者所輕。若北宋之前,則大抵以為孟、荀之亞。故光作《潛虛》以擬《太玄》,而又採諸儒之說以注此書。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