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檢索內容: |
---|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條件: 提到「南宋」 |
Total 17 |
《卷85 史部·目錄類一》
1 | 宋王堯臣等奉敕撰,蓋以四館書並合著錄者也。宋制:以昭文、史館、集賢為三館。太平興國三年,於左升龍門東北建崇文院,謂之「三館新修書院」。端拱元年,詔分三館之書萬餘卷,別為書庫,名曰「秘閣」,以別貯禁中之籍,與三館合稱四館。景祐元年閏六月,以三館及秘閣所藏或謬濫不全,命翰林學士張觀,知制誥李淑、宋祁等看詳,定其存廢。訛謬者刪去,差漏者補寫。因詔翰林學士王堯臣、史館檢討王洙、館閣校勘歐陽修等校正條目,討論撰次,定著三萬六百六十九卷。分類編目,總成六十六卷。於慶歷元年十二月己丑上之,賜名曰《崇文總目》。後神宗改崇文院曰秘書省,徽宗時因改是書曰《秘書總目》。然自南宋以來,諸書援引,仍謂之《崇文總目》,從其朔也。李燾《續通鑒長編》云,《崇文總目》六十卷,《麟台故事》亦同。《中興書目》云六十六卷,江少虞《事實類苑》則云六十七卷,《文獻通考》則云六十四卷,《宋史藝文志》則據《中興書目》作六十六卷。其說參差不一。考原本於每條之下具有論說,逮南宋時鄭樵作《通志》,始謂其文繁無用,紹興中遂從而去其序釋,故晁公武《讀書志》、陳振孫《書錄解題》著錄皆云一卷。是刊除序釋之後,全本已不甚行。南宋諸家,或不見其原書,故所記卷數各異也。考《漢書藝文志》本劉歆《七略》而作,班固已有自注。《隋書經籍志》參考《七錄》,互注存佚,亦沿其例。《唐書》於作者姓名不見紀傳者,尚間有注文,以資考核。後來得略見古書之崖略,實緣於此,不可謂之繁文。鄭樵作《通志》二十略,務欲凌跨前人,而《藝文》一略,非目睹其書則不能詳究原委。自揣海濱寒畯,不能窺中秘之全,無以駕乎其上,遂惡其害己而去之。此宋人忌刻之故智,非出公心。厥後脫脫等作《宋史藝文志》,紕漏顛倒,瑕隙百出,於諸史志中最為叢脞。是即高宗誤用樵言,刪除序釋之流弊也。宋人官私書目,存於今者四家。晁氏、陳氏二目,諸家藉為考証之資。而尤袤《遂初堂書目》及此書則若存若亡,幾希湮滅。是亦有說無說之明效矣。此本為範欽天一閣所藏,朱彞尊抄而傳之,始稍見於世,亦無序釋。彞尊《曝書亭集》有康熙庚辰九月作是書跋,謂欲從《六一居士集》暨《文獻通考》所載,別抄一本以補之。然是時彞尊年七十二矣,竟未能辦也。今以其言考之,其每類之序,見於《歐陽修集》者,只經、史二類及子類之半。馬端臨《文獻通考》所載論說亦然。晁公武《讀書志》、陳振孫《書錄解題》皆在《通考》之前,惟晁公武所見多《通考》一條。陳氏則但見六十六卷之目,題曰「紹興改定」者而已。《永樂大典》所引,亦即從晁、陳二家目中採出,無所增益,已不能複睹其全。然蒐輯排比,尚可得十之三四,是亦較勝於無矣。謹依其原次,以類補入,厘為一十二卷。其六十六卷之原次,仍注於各類之下。又《續宋會要》載,大觀四年五月,秘書監何志同言:「慶歷間,集四庫為籍,今案籍求之,十才六七。宜頒其名類於天下,《總目》之外,別有異書,並借傳寫。」 |
《卷112 子部·藝術類一》
1 | 宋岳珂撰。珂有《刊正九經三傳例》,已著錄。是書以其家所藏墨跡,自晉、唐迄於南宋,各系以跋而為之贊。珂處南渡積弱之餘,又承家難流離之後,故其間關涉時事者多發憤激烈,情見乎詞。至於諸家古帖,尤徵人論世,考核精審。 |
《卷113 子部·藝術類二》
1 | 明朱謀垔撰。謀垔旣續陶宗儀《書史會要》,因推廣其類,採上古迄明能畫人姓名事跡,輯為此編,亦附以畫法一卷。成於崇禎辛未。全用宗儀之體例,故書名亦複相因。然宗儀之書,止於元代,故謀垔所續,明人別為一卷,列之外域之後可也。此書為謀垔所自編,旣以金列元前,稍移其次,而所列明人雖太祖、宣宗亦次於外域之後,則拘於舊目,顛倒乖剌之甚矣。至目錄以宋為第二卷,金、元及外域為第三卷,而其書乃以北宋為第二卷,南宋、金、元及外域為第三卷。 |
2 | 又削去南宋之號,但以都錢塘、三字為卷端標目,舛迕尤甚。蓋明之末年,士大夫多喜著書,而競尚狂禪,以潦草脫略為高尚,不複以精審為事。故顧炎武《日知錄》謂萬歷後所著之書,皆以流賊劉七攺為賊七之類,所刻之書皆以壯月朔改為牡丹朔之類。雖詆之稍過,亦未可謂全無因也。今為改正其文,而附注原目之謬如右。其書雖採摭未富,疏漏頗多,而宋、金、元、明諸畫家頗賴以考見始末,故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畫家傳》中多引以為據,亦談丹青者所不可遽廢也。 |
1 | 國朝王毓賢撰。毓賢字星聚,鑲紅旗漢軍。官至湖廣按察使。陳鼎《留溪外傳》記獄吏汪金章事,稱毓賢勤於吏治,案無留牘,則其人本以吏才見。然是編即康熙辛未官按察使時所作,乃又能留心於賞鑒。第一卷為總論,皆撮錄諸家畫法。二卷至八卷則取古來畫家姓名事跡,以時代分序。自軒轅至隋,共為一卷,遼、金、元共為一卷,唐、五代、南宋、明俱各為一卷,惟北宋家數繁多,析為三子卷。故總目雖分八卷,其實乃十卷也。其例每人各立小傳,而以諸書所載傳世名跡附於其人之後。大抵以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夏文彥《圖繪寶鑒》為藍本,增廣其所未備,蒐輯頗為詳贍。其中如《穆天子傳》,封膜晝于河水之陽,郭璞注明云膜晝人名,張彥遠誤以晝字作畫字,遂稱封膜為畫家之祖,並妄造璞注以實之。毓賢乃沿襲其訛,殊失於訂核。又遼常思言人品畫品並高,附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中,諸書並佚其名,此亦闕載。至於明之畫家,僅據韓昂《圖繪寶鑒續編》所載迄正德而止,嘉靖以後,竟不為採摭續添,亦殊傷闕略。然前代如李嗣真、釋彥悰、劉道醇之流,往往分別品第,時代混淆,難於檢核。是書仿張、夏二家舊例,因時類敘,一覽可知。又芟汰繁冗,易於尋討,雖多用舊文,固不以遞相祖述為病矣。 |
1 | 國朝厲鶚撰。鶚有《遼史拾遺》,已著錄。南宋自和議旣成以後,湖山歌舞,務在粉飾太平,於是仍仿宣和故事,置御前畫院,有待詔、祗候諸官品,其所作即名為《院畫》。當時如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等,有四大家之稱。說者或謂其工巧太過,視北宋門徑有殊,然其初尚多宣和舊人,流派相傳,各臻工妙,專門之藝,實非後人所及。故雖斷素殘縑,收藏者尚以為寶。鶚嘗撰《宋詩紀事》、《南宋雜事詩》,於宋事最為博洽。因臚考院畫本末,作為此書。首總述一卷。 |
3 | 觀稱仲甫為今日,則為南宋初人。蓋此書在當時已為弈家之模範矣。考《通志圖譜略》云,《太宗棋圖》一卷,《邯鄲藝術志御棋圖》一卷,上為制局名之。凡十四局,有逍遙自在、千變萬化、凝神靜心、玄之又玄諸名。玄玄之名,或本諸此歟。 |
《卷114 子部·藝術類存目》
1 | 舊本題唐王維撰。詞作駢體,而句格皆似南宋人語。王縉編維集,亦不載此篇。明焦竑《國史經籍志》始著於錄,蓋近代依托也。明人收入維集,失考甚矣。 |
3 | 其口訣一則,詞旨凡鄙。其取象一則,附會於太極陰陽奇偶,旁涉講學家門徑,尤乖畫家蕭散之趣。末有補之總論一則,華光指迷一則。補之即楊無咎字,南宋高宗時始以畫梅著。曾敏行《獨醒雜志》,載紹興初有華光寺僧來居清江慧力寺,士人揚補之、譚逢原與之往來,乃得仲仁之傳。仲仁在元祐間、不應先引其說。 |
《卷115 子部·譜錄類》
1 | 宋陳仁玉撰。仁玉字碧棲,台州仙居人。擢進士第。開慶中官禮部郎中,浙東提刑,入直敷文閣。嘉定中重刊《趙清獻集》,其序即仁玉所作。其事跡則無考矣。是編成於淳祐乙巳。前有自序。案葉夢得《避暑錄話》曰:四明、溫、台山谷之間多產菌。又周密《癸辛雜識》曰:天台所出桐蕈,味極珍,然致遠必漬以麻油,色味未免頓減。諸謝皆台人,尤嗜此品,乃並舁桐木以致之,旋摘以供饌。是南宋時台州之菌為食單所重,故仁玉此譜備述其土產之名品。曰合蕈,曰稠膏蕈,曰慄殼蕈,曰松蕈,曰竹蕈,曰麥蕈,曰玉蕈,曰黃蕈,曰紫蕈,曰四季蕈,曰鵝膏蕈,凡十一種。各詳所生之地,所採之時,與其形狀色味,然不及桐蕈,則未喻其故也。案《爾雅釋草》曰:中馗菌。郭璞注曰:地蕈也。《呂氏春秋》稱和之美者,越駱之菌。是菌自古入食品。然為物頗微,類事者多不之及。陳景沂《全芳備祖》僅載二條。存此一編,亦博物之一端也。末附解毒之法,以苦茗白礬勻新水咽之,與張華《博物志》、陶宏景《本草注》以地漿治之者法又不同,可以互相參証,亦有裨於醫療焉。 |
2 | 是楙所見者非北宋之本。又楙書中辨鶯遷一條,引《禽經》鸎鳴嚶嚶。辨杜詩白鷗沒浩蕩一條,引《禽經》鳧善沒,鷗善浮。辨葉夢得詞睡起啼鶯語一條,引《禽經》啼鶯解語,流鶯不解語。今本又無之。馬驌《繹史》全錄此書,而別取《埤雅》、《爾雅翼》所引今本不載者,附錄於末,謂之《古禽經》。今考所載楙已稱《禽經》無其文者凡三條,其餘尚有青鳳謂之鶡,赤鳳謂之鶉,黃鳳謂之焉,白鳳謂之肅,紫鳳謂之鷟,鶴愛陰而惡陽,雁愛陽而惡陰,鶴老則聲下而不能高,近而不能尞,旋目其名鹮,方目其名厷鳥,交目其名鳽,鳥之小而鷙者皆曰隼,大而鷙者皆曰鳩,烏鳴啞啞,鸞鳴噰々,鳳鳴喈喈,凰鳴啾啾,雉鳴鷕鷕,雞鳴咿咿,鶯鳴嚶嚶,鵲鳴唶唶,鴨鳴呷呷,鵠鳴哠々,鵙鳴口具々,卻近翠者能步,卻近蒲者能擲,朱鳶不攫肉,朱鷺不吞腥,摯好風,鸍好雨,鷞好霜,鷺好露,陸鳥曰棲,水鳥曰宿,獨鳥曰止,眾鳥曰集,鵝見異類差翅鳴,雞見同類拊翼鳴,鵻上無尋,鷚上無常,雉上有丈,鷃上有赤,暮鳩鳴即小雨,朝鳶鳴即大風,鸇鸇之信不如鷹,周周之智不如鴻,淘河在岸則魚沒,沸河在岸則魚湧,雕以周之,鷲以就之,鷹以膺之,鶻以搰之,隼以尹之,鴻雁愛力,遇風迅舉,孔雀愛毛,遇雨高止,雁曰翁,雞曰沙鳥,鶉曰鷹,鷹不擊伏,鶻不擊妊,一鳥曰隹,二鳥曰雔,三鳥曰朋,四鳥曰乘,五鳥曰鳸,六鳥曰鶂,七鳥曰土鳥,八鳥曰鸞,九鳥曰鳩,十鳥曰章鳥,拙者莫如鳩,巧者莫如鶻,鵲見蛇則噪而賁,孔見蛇則宛而躍,山禽之咮多短,水禽之咮多長,山離之尾多修,水禽之尾多促,衡為雀,虛為燕,火為鷮,亢為鶴,鸛生三子一為鶴,鳩生三子一為鶚,鷹好跱,隼好翔,鳧好沒,鷗好浮,乾車斷舌則坐歌,孔雀拍尾則立舞,人勝之也,鸞入夜而歌,鳳入朝而舞,天勝之也,霜傅強枝,鳥以武生者少,雪封枯原,鳥以文死者多,雀交不一,雉交不再,冠鳥性勇,帶鳥性仁,纓鳥性樂,鴺鳥不登山,鶮鳥不踏土諸條。其中有兩條為楙所摘引,餘亦不云無其文。則今所見者,又非楙所見之本矣。觀雕以周之諸語,全類《字說》,疑即傳王氏學者所偽作,故陸佃取之。此本為左圭《百川學海》所載,則其偽當在南宋之末,流傳已數百年。文士往往引用。姑存備考,固亦無不可也。 |
《卷116 子部·譜錄類存目》
4 | 又宇文粹中列銜稱翰林直學士,考南宋《館閣錄》及《翰院題名記》,自乾道至淳熙,僅有王淮、崔敦詩、胡元質、周必大、程叔達諸人,無粹中之名。其可疑三也。又《宋史佞幸傳》載曾覿字純甫,汴人,紹興中為建王內知客。孝宗以潛邸舊人,除權知閤門事,淳熙元年除開府儀同三司,六年加少保,醴泉觀使。 |
6 | 又士祿列銜稱帶御器械忠州防禦使,直寶文閣。葉盛列銜稱帶御器械汝州團練使,直敷文閣。案帶御器械防禦團練皆環衛武臣所授階官,而直閣為文臣貼職,南宋一代,從未有以加武職者。其可疑七也。北宋有太常禮儀院,元豐定官制,已歸並太常寺,南渡無禮儀院之名,而此又有太常禮儀院使錢萬選,其可疑八也。 |
1 | 不著撰人名氏。考其書中所記,乃南宋臨安市賈所編也。所載金珠玉石以及器用等類,具詳出產價值,及真偽形狀。每種前載七言絕句一首,取便記誦,詞皆猥鄙。首載玉璽一條,非可估易之物,尤為不倫。 |
1 | 舊本題宋黃伯思撰。考伯思為北宋時人,卒於徽宗初年。此本前有自序,乃題紹熙甲寅十二月丙午,則南宋光宗之五年。如謂為紹聖之誤,則紹聖四年起甲戌盡丁丑,實無甲寅。前乎此者,甲寅為神宗熙寧七年,後乎此者,甲寅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亦皆不相及。又伯思字長睿,而序末題雲林居士黃長睿伯思序,以字為名,以名為字,尤舛誤顛倒,殆後人所依托也。其法初以幾長七尺者二,長五尺二寸五分者二,長三尺五寸者二,皆廣一尺七寸五分,高二尺八寸,縱橫錯綜,而列之為二十體,變為四十名。謂之骰子桌,取其六數也。後增一幾,易名七星。衍為二十五體,變為六十八名,各標目而系以說,蓋閒適者游戲之具。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