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檢索內容: |
---|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條件: 提到「李幼滋」 |
Total 2 |
《卷55 史部·詔令奏議類》
1 | 明潘季馴撰。萬歷初,河決高家堰,淮、揚、高、寶皆為巨浸。季馴建議築堤防,疏淤塞。論水勢之強弱,複黃河之故道。條上六事,詔如議行。書中所載,皆其時相度南北兩河奏疏。首冠以圖,末附書一通,不著所上者為何人。書中有「奉大司空之教,親往閱視」之語。考是時工部尚書李幼滋,始終主張其事,殆即其人歟。季馴先後總河務二十七年,晚輯《河防一覽》。其大旨在以堤束水,以水刷沙,卒以此奏功。此集所載諸疏,並規度形勢,利弊分明,足以見一時施工之次第。與所作《河防一覽》,均為有裨實用之言。不但補史志之疏略,備輿圖之考証已也。 |
《卷179 集部·別集類存目六》
1 | 明沈懋學撰。懋學字君典,宣城人。萬厯丁丑進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追謚文節。事跡附見《明史田一俊傳》。是編詩三卷,雜文七卷,萬厯乙巳其兄子有容刊於福建。懋學官翰林時,值張居正奪情,與吳中行、趙用賢謀各上疏,吳、趙皆受杖去國,而懋學疏章為人所持,不果進。乃貽居正子嗣修書,又與工部尚書李幼滋書以爭之。今集中有《擬救建言諸臣令大學士張居正奔喪疏》一篇,葢即其時未上之稿,然非擬疏之難,上疏之難也。既未上矣,存之何為乎?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