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316066"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Total 7

卷51 史部·雜史類

1
彭百川撰。百川叔融,眉山人。是書凡八十八門,皆宋代典故。《文獻通考》載《前集》四十卷,又《後集》三十三卷,載中興以後事。此本乃朱彝尊從焦竑家藏本抄傳,但有《前集》,不分卷數。又中間訛不勝乙。《彝尊跋》謂焦氏本卷帙次第,為裝訂者所亂。傭書人不知勘正,別用格紙抄錄,以致接處文理不屬。初,紹興江少虞作《皇朝事實類苑》,李攸又作《皇朝事實》,與百川此書,皆分門隸事。少虞書采摭雖富,而俳諧瑣事,一一兼載,體例頗近小說。攸書於典制特詳,記事頗略。惟此書於朝廷大政及諸臣事蹟,條分縷析,多可與史傳相參考。雖傳寫久訛,而規模終具。闕其斷爛之處,而取其可以考見端委者。固與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均一代記載之林矣。

卷53 史部·雜史類存目二

1
舊本題釣瀛子撰。不知何許人。所紀故事至弘治而止,所紀年號至正德而止,蓋在嘉靖以後矣。其體例仿佛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多紀明代典章。分目編次,無所論斷,大致與史傳相出入。

卷81 史部·政書類

史部三十七·政書類一·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四十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卷141 子部·小說家類二

2
觀所記庚辰京城災周端朝諷其論事一條,及與真德秀私校殿試卷一條,則似亦嘗為朝官,其所居何職則不可詳矣。所錄分甲、乙、丙、丁、戊五集,凡二百有七條。甲、乙、丙、戊四集皆雜敘高、孝、光、寧四朝軼事,各有標題,不以時代為先後。惟丁集所記僅寧宗受禪、慶元黨禁二事,不及其他。紹翁與真德秀游,故其學一以朱子為宗,然賣武夷山一條乃深惜朱在之頹其家聲案:在,朱子之子,時官戶部侍郎,無所隱諱。則非攀援門戶者比,故所論頗屬持平。南渡以後諸野史足補史傳之闕者,惟李心傳之《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號為精核,次則紹翁是書。陳郁藏一話腴》嘗摘其誤,以劉禹錫題壽安甘棠驛詩為趙仲湜游天竺詩一條,周密齊東野語》嘗摘其光宗內禪慈懿於臥內取璽一條,又摘其函韓侂胄首求和誤稱由章良能建議一條。又摘其南園香山一條,蓋小小訛異,記載家均所不免,不以是廢其書也,惟王士禎居易錄》謂其頗涉煩碎,不及李心傳書。

卷159 集部·別集類十二

1
李石撰。有《方舟易學》,已著錄。《宋史》不為石立傳,其集亦不見於《藝文志》。惟《書錄解題》載《方舟集》五十卷、《後集》二十卷。自明以來,絕無傳本。今從《永樂大典》採掇編次,猶可得十之六七。考鄧椿畫繼》,稱其出主石室案此指由太學博士黜為成都學官時,就學者如云。閩越之士,萬里而來,刻石題諸生名幾千人。蜀學之盛,古今鮮儷。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稱:「石在太學時,適右學生芝草,學官稱賀,石獨以為兵兆。由是坐斥。
2
雖不能領新標異,而周規折矩,尺寸不逾。前輩典型,茲猶未墜,未可等諸自鄶無譏。謹採掇編次,厘為十有二卷。第五卷內有《進重刪定呂祖謙所編文鑒札子》一篇,稱刪去增添別寫進呈云云。考李心傳朝野雜記》,謂呂祖謙文鑒》既成,近臣密啟其失當,乃命直院崔大雅更定。增損去留,凡數十篇。大雅者,其弟敦詩字也。《朱子語類》嘗論祖謙編錄《文鑒》事,亦有崔敦詩刪定奏議之語。

卷187 集部·總集類二

1
呂祖謙編。祖謙有《古周易》,已著錄。案: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稱臨安書坊,有所謂《聖宋文海》者,近歲江鈿所編。孝宗得之,命本府校正刻版。周必大言其去取差謬,遂命祖謙校正。於是盡取秘府及士大夫所藏諸家文集,旁採傳記他書,悉行編類,凡六十一門,又稱有近臣密啟,所載臣僚奏議,有詆及祖宗政事者,不可示後世。乃命直院崔敦詩更定,增損去留凡數十篇,然訖不果刻也。此本不著為祖謙原本,為敦詩改本。《朱子語錄》稱《文鑒》收蜀人呂陶《論制師服》一篇,為敦詩所刪;此本六十一卷中仍有此篇,則非敦詩改本確矣。商輅《序》,稱當時臨安府,及書肆皆有版,與心傳所記亦不合。蓋官未刻,而其後坊間私刻之,故仍從原本耳。祖謙之為此書,當時頗鑠於眾口,張端義貴耳集》,稱東萊修《文鑒》成,獨進一本,滿朝皆未得見,惟大璫甘昺有之。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