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394122"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薛瑄
Total 15

卷93 子部·儒家類三

1
薛瑄撰。德溫,河津人。永樂辛丑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入閣預機務。贈禮部尚書,謚文清。事跡具《明史儒林傳》。其書皆躬行心得之言。兩錄之首皆有自記,言其因程子心有所開、不思則塞之語,是以自錄隨時所得,以備屢省。其後萬歷中有侯鶴齡者,因所記錯雜,更為編次,刪去重複,名《讀書全錄》。然去取之間,頗失瑄本意。今仍錄原書以存其舊。瑄嘗言《樂》有雅、鄭,《書》亦有之。《小學》,《四書》,六經、濂、洛、關、閩諸聖賢之書,雅也,嗜者常少,以其味之淡也。百家小說,淫詞綺語,怪誕不經之書,鄭也,莫不喜談而樂道之,蓋不待教督而好之矣,以其味之甘也。淡則人心平而天理存,甘則人心迷而人欲肆。觀瑄是錄,可謂不愧斯言矣。
2
居仁則恪守新安,不逾尺寸,故以敬名其齋。而是書之中,辨獻章之近禪,不啻再三。蓋其人品端謹,學問篤實,與河津薛瑄相類。而是書亦與瑄《讀書錄並為學者所推。黃宗羲明儒學案》乃謂其主言靜中之涵養,與獻章之靜中養出端倪,同門冥契。特牽引附合之言,非篤論也。正德中有張吉者,嘗刪其書為要語。
1
周琦撰。廷璽,馬平人。成化辛丑進士。官至南京戶部員外郎。琦之學出於薛瑄。是編記所心得,分十三類。凡性道談二卷,理氣談一卷,祭祀談二卷,學術談一卷,出處談一卷,物理談一卷,經傳談三卷,著述談一卷,史系談二卷,儒正談一卷,文詞談一卷,異端談一卷,闢異談一卷。《廣西通志》載其著《日談錄》十八卷,又著《儒正篇》論薛河東之學。今考儒正,即此書之第十五卷,非別有《儒正篇》也。前有呂景蒙序,謂書刻於嘉靖丁酉。而此本乃系傳寫。或其版已佚,後人錄存之歟?琦為人以端直謹厚,見重鄉里,其書亦一本濂、洛之說。不失醇正。蓋河東之學雖或失之拘謹,而篤實近理,故數傳之後,尚能恪守師說,不至放言無忌也。
1
呂柟撰。楠有《周易說翼》,已著錄。楠師事渭南薛敬之,其學以薛瑄為宗。是書乃其門人所編語錄。凡雲槐精舍語二卷,東林書屋語一卷,端溪問答一卷,解梁書院語、柳灣精舍語二卷,鷲峰東所語十二卷,太常南所附邵伯舟中語三卷,太學語二卷,春官外署語二卷,禮部北所語一卷。其子畇等類而刻之。楠為學在格物以窮理,先知而後行。其所謂窮理,不是泛常不切於身,只在語默作止處驗之。所謂知者,即從聞見之知以通德性之知,但事事不肯放過。

卷95 子部·儒家類存目一

1
薛瑄撰。有《讀書錄》,已著錄。案瑄年譜,宣德元年四月,服闋至都,上章願就教職。宣宗特擢為御史,尋差監沅州銀場。此書第二條,稱吾居察院;第四條,稱餘始自京師來源南;則作於奉使沅州時也。其言皆切實通達,然精要已見《讀書錄》中,此其緒餘矣。
1
舊本題薛瑄撰。皆自瑄《讀書錄》中摘出,別立此名,以炫俗聽。蓋明末詭誕之習,凡屬古書,多改易其面目以求售。雖習見如《讀書錄》者,尚不免刪竄以市欺也。

卷98 子部·儒家類存目四

1
國朝楊名時撰。名時有《周易札記》,已著錄。是編乃其講學札記。體例全仿薛瑄讀書錄》,然中間頗涉雜論。第四卷中剖析鉛汞之說,尤於儒理無關。

卷170 集部·別集類二十三

1
薛瑄撰。有《讀書錄》,已著錄。是集為其門人關西張鼎所編。初,瑄集未有刊本。瑄孫刑部員外郎禥以稿付常州同知謝庭桂,雕版未竟而罷。弘治己酉,監察御史楊亨得其稿於毗陵朱氏,鼎又從亨得之。字句舛訛,多非其舊。

卷175 集部·別集類存目二 明一

1
薛瑄撰。有《讀書錄》,已著錄。是集第一卷載賦五篇,餘皆古今體詩。
1
楊廉撰。方震,豐城人,成化丁未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謚文恪,事迹具《明史儒林傳》。是編凡分六集。以所作歲月核之,《月湖淨稿》十九卷、《續稿》二卷、《遺稿》一卷,當在前;《月湖四稿》十卷、《五稿》七卷、《六稿》七卷,當在後。原本次序顛倒,葢編次偶誤也。廉以氣節稱,而其父崇嘗從吳與弼游,因亦喜講學。請頒薛瑄讀書錄》於同朝,請躋周、程、張、朱於漢、唐諸儒上,皆其所奏。故其詩多涉理路,其文亦概似語錄云。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