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529115"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刊誤
Total 10

卷42 經部·小學類三

1
洪武中奉敕撰。時預纂修者為翰林侍講學士樂韶鳳宋濂、待制王僎、修撰李淑允、編修朱右、趙塤、朱廉、典簿瞿莊、鄒孟達、典籍孫蕡、答祿與權,預評定者為左御史大夫汪廣洋右御史大夫陳寧御史中丞劉基、湖廣行省參知政事陶凱。書成於洪武八年,濂奉敕為之序。大旨斥沈約為吳音,一以中原之韻更正其失。並平、上、去三聲各為二十二部,入聲為十部。於是古來相傳之二百六部,並為七十有六。其注釋一以毛晃《增韻》為稿本,而稍以他書損益之。蓋歷代韻書,自是而一大變。考《隋志》載沈約《四聲》一卷,《新、舊唐書》皆不著錄,是其書至唐已佚。陸法言《切韻序》作於隋文帝仁壽元年,而其著書則在開皇初。所述韻書,惟有呂靜、夏侯該、陽休之、周思言、李季節、杜台卿六家,絕不及約。是其書隋時已不行於北方。今以約集詩賦考之上、下平五十七部之中,以《東》、《冬》、《鍾》三部通,《魚》、《虞》、《模》三部通,《庚》、《耕》、《清》、《青》四部通,《蒸部》、《登部》各獨用,與今韻分合皆殊。此十二部之仄韻,亦皆相應。他如《八詠》詩押「葦」字入《微韻》,與《經典釋文》陳謝嶠讀合。《梁大壯舞歌》押「震」字入《真韻》,與《漢書敘傳》合。《早發定山》詩押「山」字入《先韻》,《君子有所思行》押「軒」字入《先韻》,與梁武帝、江淹詩合。《冠子祝文》押「化」字入《麻韻》,與《後漢書·馮衍傳》合。與今韻收字亦頗異。濂《序》乃陸法言以來之韻指為沈約,其謬殊甚。法言《切韻序》又曰:「昔開皇初,有儀同劉臻等八人,同詣法言門宿,論及音韻。以今聲調既自有別,諸家取舍亦複不同。吳楚則時傷輕淺,燕趙則多傷重濁。秦隴則去聲為入,梁益則平聲似去。江東取韻,與河北複殊。因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選精切,除削疏緩,蕭、顏多所決定。魏著作謂法言曰:『向來論難,疑處悉盡,我輩數人,定則定矣。』法言即燭下握筆略記綱記。」今《廣韻》之首,列同定八人姓名,曰劉臻、顏之推、魏淵、盧思道、李若、蕭該、辛德源、薛道衡,則非惟韻不定於吳人,且《序》中「江左取韻」諸語,已深斥吳音之失,安得複指為吳音?至唐李涪,不加深考,所作《刊誤》,橫肆譏評,其誣實甚。濂在明初,號為宿學,不應沿訛踵謬至此。蓋明太祖既欲重造此書,以更古法,如不誣古人以罪,則改之無名。濂亦曲學阿世,強為舞文耳。然源流本末,古籍昭然,天下後世何可盡掩其目乎?觀《廣韻·平聲三鍾部》「恭」字下注曰:「陸以恭、蜙、縱等入《冬韻》,非也。」蓋一紐之失,古人業已改定。又《上聲二腫部》「湩」字下注曰:「冬字上聲。」

卷44 經部·小學類存目二

1
舊本題「梁吳興沈約撰類,宋會稽夏竦集古,明宏農楊愼轉注,江夏郭正域校」。前有正域《自序》曰:「近體詩惟宗沈韻。今所傳韻非沈也,唐禮部韻也,故唐詩宗之。沈韻《上平》有《九咍》、《十八痕》,《下平》有《二十二凡》。上有《十六混》、《十九豏》。《去》有《八祭》、《十代》、《十七焮》。入》有《十六昔》。而今韻無之。」其《凡例》又稱家藏有《四聲韻》及約故本。案《梁書》、《南史》、《沈約傳》,並載約撰《四聲譜》。《隋志》載其書一卷,而《唐志》已不著錄。觀陸法言《切韻序》,歷述呂靜、夏侯該、陽休之、周思言、李季節、杜台卿六家之韻,獨不及約書,是隋開皇時其書已不顯。唐李涪作《刊誤》,但詬陸韻而不及沈書,則僖宗時已佚矣。正域何由於數百年後得其故本?且沈韻雖不可見,而其集猶存。今以所用之韻一一排比鉤稽之,惟《東》、《冬》、《鍾》三韻同用,《魚》、《虞》、《模》三韻同用,《庚》、《耕》、《清》、《青》四韻同用,而《蒸》、《登》兩韻各獨用,與《廣韻》異。餘則四聲並同,又安得如正域所云「九咍」之類。其為贗托,殆不足辨。至夏竦《古文四聲》五卷,本採鐘鼎奇字分韻編次,以便檢尋,乃字書,非韻書,乃古文,非今文。正域乃稱夏竦集古,尤為乖迕。觀其首列徐蕆所作吳棫《韻補序》、楊愼《轉注古音略自序》,而不及竦《序》,知並未見其書,而但以名剿說也。
1
國朝萬斯同撰。斯同有《廟制圖考》,已著錄。其作此編,蓋欲詳考聲韻之沿革。首列歷代韻書之可考者,次列歷代韻書之無考者,而採摭其序文、凡例、目錄,以存梗概。上起魏李登《聲類》,下迄國朝顧炎武毛奇齡邵長蘅之書,無不採錄。而草創未終,略無端緒;匡廓粗具,挂漏宏多。如首列李登、呂靜、周顒、沈約、蕭該、陽休之、陸法言、唐玄宗、孫愐、顏元孫、顏真卿、李舟、李涪徐鍇、陳彭年、丁度、吳棫、毛晃、劉淵、周德清韓道昭、黃公紹、陰時夫、宋濂案此書以樂韶鳳為首,其《序》則濂所撰,專歸之濂,殊誤、孫吾與、楊黼案《韻學集成》著者章黼,此楊黼亦誤、張之象、潘恩之書,已為不備。而李涪刊誤》不過偶論韻一條,並非韻書,尤為循名失實。續列歷代韻書總目,自周研至張貴謨,凡三十二家,皆宋以前人,注云「已見前篇者不錄」。然其中有名可考者,如唐僧智猷《辨體加字切韻》五卷見於《唐志》、《宋志》,宋僧《鑒聿韻總》五篇見於歐陽修集,皆前篇所遺,竟漏不載。又載李啟《聲類》十卷,注曰「魏校書令」。隋、唐二《志》俱無,知斯同何所本。

卷50 史部·別史類

1
國朝陳厚耀撰。厚耀有《春秋長歷》,已著錄。是編採群書所載與《春秋三傳》、《國語》、《戰國策》有異同者,分國編次,以備考証,亦間為辨定。又取《史記》《十二諸侯表》、《六國年表》合而聯之,為《通表》二卷。其諧談瑣記、神仙藝術,無關體要,難以年次者,別為《摭遺》一卷,以附於後。其《通表》排比詳明,頗有條理。《異辭》以切實可據者為正文,而百家小說悠謬荒唐之論皆降一格,附於下。亦頗有體例。雖其間真贗雜糅,如《莊》、《列》之寓言,《亢倉子》之偽書,皆見採錄,未免稍失裁斷。而採摭浩繁,用力可稱勤至。又所引諸書,多著明某篇某卷,蓋仿李涪刊誤》、程大昌演繁露》之例。令觀者易於檢核,亦無明人杜撰炫博之弊。蓋馬驌繹史》用袁樞紀事本末體,厚耀是書則用齊履謙《諸國統記》體。而驌書兼採《三傳》、《國語》、《戰國策》,厚耀則皆摭於「五書」之外,尤獨為其難。雖涉蕪雜,未可斥也。

卷103 子部·醫家類一

1
王燾撰。,郿人。王珪孫也。《唐書》附見圭傳。稱其性至孝,為徐州司馬,母有疾,彌年不廢帶,視絮湯劑。案:視絮二字未詳,然《玉海》所引亦同,是宋本已然,姑仍其舊。數從高醫游,遂窮其術。因以所學作《外台秘要》,討繹精明,世寶焉。歷給事中、鄴郡太守。《藝文志》載《外台秘要》四十卷,又《外台要略》十卷。今《要略》久佚,惟《秘要》尚傳。此本為宋治平四年孫兆等所校,明程衍道所重刻,前有天寶十一載自序,又有皇祐二年內降札子及兆校上序,其卷首乃題林億等名。考《書錄解題引《宋會要》,稱嘉祐二年置校正醫書局於編修院,以直集賢院掌禹錫、林億,校理張洞,校勘蘇頌等並為校正,後又命孫奇、高保衡、孫兆同校正。每一書畢,即奏上,億等皆為之序。則卷首題林億名,乃統以一局之長,故有等字也。居館閣二十餘年,多見宏文館圖籍方書。其作是編,則成於守鄴時。其結銜稱持節鄴郡諸軍事,兼守刺史,故曰外台。案:《猗覺寮雜記》曰,外台見《唐高元裕傳故事》,三司監院官帶御史者,號外台。書錄解題》作《外台秘要方》,自序亦同。《唐書》及孫兆序中皆無方字,蓋相沿省其文耳。書分一千一百四門,皆先論而後方。其論多以巢氏病源為主,每條下必詳注原書在某卷,世傳引書注卷第,有李涪刊誤》及程大昌演繁露》,而不知例創於,可以見其詳確。其方多古來專門秘授之遺。陳振孫在南宋末,已稱所引小品深師崔氏、許仁則、張文仲之類,今無傳者,猶間見於此書。今去振孫四五百年,古書益多散佚,惟賴此編以存,彌可寶貴矣。其中間及禁術,蓋《千金翼方》已有此例。唐小說載賈耽以千年梳治虱瘕為異聞,其方乃出此書第十二卷中。宋小說載以念珠取誤吞漁鉤為奇技,其方乃在今八卷中。又唐制臘日賜口脂面藥,今不知為何物,其方亦具在三十一卷中。皆足以資博物,三十七卷、三十八卷皆乳石論。《世說》載何晏稱服五石散,令人神情開朗,《玉台新詠》有姬人怨服散詩,蓋江左以來,用為服食之術,今無所用。又二十八卷載貓鬼野道方,與《巢氏病源》同。亦南北朝時鬼病,唐以後絕不複聞,然存之亦足資考訂也。衍道刻此書,頗有校正,惟不甚解唐以前語與後世多異,如痢門稱療痢稍較。衍道注曰,較字疑誤。考唐人方言,以稍可為校,故薛能黃蜀葵詩有記得玉人春病校句,馮班校《才調集》辨之甚明。衍道知其有誤,而不知較為校誤,猶為未審。然大致多所訂定,故今亦並存焉。

卷118 子部·雜家類二

子部二十八·雜家類二·刊誤》二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4
陳振孫書錄解題》稱其考究書傳,訂正名物,辨証訛謬,可與李涪刊誤》、李濟翁資暇集》、邱光庭兼明書》並驅,良非溢美,尤不可不特錄存之,以備參稽也。原書十卷。今掇拾放佚,所得僅此。古書亡失,愈遠愈稀,片羽吉光,彌足珍貴。是固不以多寡論矣。

卷119 子部·雜家類三

2
不知景熙有集,玨無集。謂溶溶為水貌,晏殊詩不應借以詠月,當改為雨,不知月穆穆以金波,以水比月,漢郊祀歌已然。謂一東二冬為沈約所分,不知約之詩賦二韻實皆同用,據刊誤分用者,乃陸法言。謂《蒙齋筆談》為鄭景望作,沿商浚之誤,不知乃叶夢得書。謂李清照為趙拚子婦,不知趙明誠乃挺之之子。
2
至唐而《資暇集》、《刊誤》之類為數漸繁,至宋而《容齋隨筆》之類動成巨帙。

卷120 子部·雜家類四

4
而後人不察,有稱真卿取句首字不取句末字者,其說為杜撰欺人。並知《永樂大典》列篆隸諸體於字下,乃從此書竊取其式,而諱所自來。月中桂一條,記桂子月中落一聯為宋之問台州詩,足証計有功唐詩紀事》駱賓王為僧之妄。他如論金雞、露布、鹵簿、官銜、石志、碑碣、羊虎、拔河諸條,亦皆原委詳明。唐人說部,自顏師古匡謬正俗李匡乂資暇集》、李涪刊誤》之外,固罕其比偶矣。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