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641418"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殿中侍御史
Total 5

卷55 史部·詔令奏議類

1
陳次升撰。次升當時興化仙游人。熙寧六年進士。知安邱縣。以薦為監察御史,提點淮南河東刑獄。入為殿中侍御史,進左司諫。貶南安軍監酒稅。

卷66 史部·載記類

2
丞相商英之兄。熙寧中官至殿中侍御史,事跡附載《宋史張商英傳》。其書本《前蜀開國記》、《後蜀實錄》,仿荀悅漢紀》體,編年排次。於王建、孟知祥據蜀事跡,頗為詳備。歐陽修《二蜀世家》刪削太略,得此可補其所遺。今世官署戒石所刻「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蒼難欺」四語,自宋代以黃庭堅書頒行州縣者,實摘錄孟昶廣政四年所制官箴中語。其文全載於此書,凡此之類皆足以資考証。唐英嘗撰《嘉祐名臣傳》及此書,今《名臣傳》已佚,惟此書存。然考樓鑰攻愧集》引《外史檮杌》,王建四年書張琳始末,有大順初憘實為黔南節度使,闢為判官一條。今本無之,則亦非完帙矣。

卷109 子部·術數類二

2
元和中官至殿中侍御史。韓愈為作墓志銘,見於《昌黎文集》。後世傳星命之學者,皆以虛中為祖。愈《墓志》中所云,最深五行書,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勝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壽夭貴賤利不利,輒先處其年時,百不失一二者,是也。然愈但極稱其說之汪洋奧美,萬端千緒,而不言有所著書。《唐書藝文志》亦無是書之名,至《宋志》始有李虛中《命書格局》二卷。鄭樵《藝文略》則作李虛中《命術》一卷,《命書補遺》一卷。晁公武讀書志》又作《李虛中命書》三卷。焦氏《經籍志》又於《命書》三卷外別出《命書補遺》一卷。

卷153 集部·別集類六

1
范純仁撰。純仁堯夫仲淹次子。皇祐元年進士。神宗時累擢天章閣待制。哲宗時貶永州安置。建中靖國初,召為光祿卿,分司南京。卒謚忠宣。事跡附見《宋史》仲淹傳。文集凡二十卷。前五卷為詩,後十二卷皆雜文。其末三卷為國史本傳及李之儀所撰行狀,皆其侄孫之柔刊集時所附入也。前嘉定五年樓鑰序,後有之柔及知永州沈圻、廖視、永州教授陳宗道四跋。又《奏議》二卷,自治平元年殿中侍御史,至元祐八年再相前後所奏封事凡七十三首。又《遺文》一卷,載純仁文七首,附以其弟純禮文二首、純粹文十九首,乃其裔孫能濬據舊本重加刪補。又《附錄》一卷,為諸賢論頌十三首。《補遺》一卷,載純仁尺牘一首,附以制詞、題跋等十二首。亦能濬所編訂。康熙丁亥其二十世孫時崇與仲淹集合刻行之。《書錄解題》載純仁《言行錄》二十卷。在宋世已佚。又有《彈事》五卷、《國論》五卷,今悉未見。蓋亦久不傳矣。

卷156 集部·別集類九

1
許景衡撰。景衡少伊,溫州瑞安人。登元祐九年進士。宣和中召為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欽宗即位,以左正言召,累遷中書舍人。高宗朝至尚書右丞。罷為資政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卒謚忠簡。事跡具《宋史》本傳。景衡雖源出洛學,而立身剛直,不與賈易諸人囂爭門戶。其文章坦白光明,粹然一出於正。在徽宗時,即極言財力匱乏,請罷花石綱運,為王黼所中而去。及從高宗在揚州,又與黃潛善不協,借渡江之議,斥逐而死。雖厄於權幸,屢起屢躓,而終始不撓。今集中所存奏議,如《論童貫誤國》、《辨宗澤無過》、《論王安石當自便》、《乞寬恤東南》諸札子,皆誠意懇摯,剴切詳明。其他亦多關系國家大計。雖當時不能盡用其說,而史稱「既沒之後,高宗每念其遇事敢言,追思不置」。亦足見其忠愛之忱,有以感孚於平素也。至其詩篇,乃吐言淸拔,不露伉厲之氣,如「玉樽浮蟻一樣白,青眼與山相對橫」諸句,殊饒風調。胡仔《漁隱叢話》謂:「寇准詩含思淒婉,富於音情,殊不類其為人。」今景衡亦然。蓋詩本性情,義存比興,固不必定為濂洛風雅之派,而後謂之正人也。《宋史藝文志》載《橫塘集》三十卷,《書錄解題》亦同。自明以來,傳本久絕。今從《永樂大典》中採掇裒綴,以次排纂,厘為二十卷。《朱子語錄》嘗稱陳少陽事,其詳見《許右丞哀詞》中,今已不睹是篇。則鉅制鴻裁,佚者不少。其幸而存者彌宜寶貴矣。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