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檢索內容: |
---|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條件: 提到「李舜臣」 |
Total 4 |
《卷49 史部·紀事本末類》
4 ![]() | 諸葛亮之築樂城,引《通鑒》以辨《華陽國志》、《寰宇記》之異同。於地理亦頗精核。又所載羅尚之抗李雄、張羅之據犍為,亦較《晉書》載記及《十六國春秋》為詳。皆足裨史乘之考証。唯所論蜀之地勢,可以北取中原,引漢高祖為証,則與李舜臣《江東十鑒》同意,姑以勵恢復之氣耳。諸葛亮所不能為,而謂後人能之乎。末二卷敘西南夷始末。其載犍為郡之置,始於漢代。不知唐之莊、琬、播、郎等州即其故地。又所載南詔始末,謂驃信敗於韋皋,而南蠻始衰。不知敗於高駢,而蠻乃不振。所記未免稍略。然其時方慮內訌,無暇外攘。著書之志,主於捍拒秦隴之師,振控巴渝之險。其他邊徼之事,固在所略,亦其時勢為之矣。 |
《卷100 子部·兵家類存目》
1 ![]() | 宋李舜臣撰。舜臣字子思,井研人。乾道三年進士,官成都府教授,擢宗正寺主簿。事跡具《宋史》本傳。是編蒐輯江東戰勝之跡,上起三國,下至六朝,共得十事:一曰周瑜赤壁之戰,二曰祖逖譙城之戰,三曰褚裒彭城之戰,四曰桓溫灞水之戰,五曰謝玄淝水之戰,六曰劉裕關中之戰,七曰到彥之河南之戰,八曰蕭衍義陽之戰,九曰陳慶之洛陽之戰,十曰吳明徹淮南之戰。皆先敘其事,次加論斷。蓋宋自高宗南渡,偏據一隅,地處下游,外臨勍敵,岌岌乎不能自保,故舜臣特作此編,以勵戰氣。然自古以來,無以偏安江左而能北取中原者。舜臣徒為大言,未核事勢也。明姚廣孝等編緝《永樂大典》,特錄其書,殆以廣孝吳人,故借以誇鄉邦之形勝。又成祖詔修是書之時,猶在南都,故廣孝等遷就其說。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