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791299"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杜牧
Total 4

卷91 子部·儒家類一

4
杜牧樊川集》首有其甥裴延翰序,亦引《文中子》曰,言文而不及理,王道何從而興乎二語。亦與今本相合。知所謂文中子者實有其人。所謂《中說》者其子福郊、福畤等纂述遺言,虛相誇飾,亦實有其書。第當有唐開國之初,明君碩輔不可以虛名動。又陸德明、孔穎達、賈公彥諸人老師宿儒,布列館閣,亦不可以空談惑。故其人其書皆不著於當時,而當時亦無斥其妄者。至中唐以後,漸遠無徵,乃稍稍得售其欺耳。宋咸必以為實無其人,洪邁必以為其書出阮逸所撰,誠為過當。講學家或竟以為接孔、顏之傳,則傎之甚矣。據其偽跡炳然,誠不足採,然大旨要不甚悖於理。且摹擬聖人之語言自揚雄始,猶未敢冒其名。摹擬聖人之事跡則自通始,乃並其名而僭之。後來聚徒講學,釀為朋黨,以至禍延宗社者,通實為之先驅。坤之初六,履霜堅冰。姤之初六,系於金柅。錄而存之,亦足見儒風變古,其所由來者漸也。

卷151 集部·別集類四 唐三、五代

1
杜牧撰。牧之,京兆萬年人。太和二年登進士第。官至中書舍人。事跡附載《新唐書杜佑傳》內。是集為其甥裴延翰所編。唐《藝文志》作二十卷。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