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386664"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論衡
Total 16

卷34 經部·五經總義類存目

1
國朝李重華撰。重華君實,號玉洲,吳江人。雍正庚戌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是編所說,凡《易經》二卷、《書經》二卷、《詩經》二卷。於《易》皆推求於反對、正對之間,中引閩本異文者十八條,惟《賁卦》「小利有攸往」一條、《中孚卦》「信及豚魚」一條、《既濟卦》「小亨」一條,重華不以為然,餘皆從之。其所據,實皆郭京《周易舉正》之文,不知何以稱閩本。京書訛托王、韓,宋趙以夫、王應麟諸人皆排其謬。重華取之,亦好奇之過歟?又謂《繫辭》所釋十九爻,皆《文言傳》之文,王弼輩將經文參雜,遂遺入《繫辭傳》中,折中尚未歸正,古本不如是也。案王弼以前之古本,無可考矣。晁、呂以來之古本,一一可稽,並無十九爻原在《文言傳》之本。惟元吳澄作《易纂言》,始以臆見移之。而重華以為古本,誤之甚矣。其說《書》亦多臆斷。如謂《堯典》「象恭滔天」當作「饕餮」,音聲相近,由伏生之女口授而訛。然《漢書藝文志》稱秦燔書禁學,濟南伏生獨壁藏之,漢興亡佚,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齊魯之間。《儒林傳》及王充論衡》亦同。是伏生本自有書,獨遭亂亡失,百篇僅存二十有九。

卷35 經部·四書類一

2
《續辨》則辨王充論衡刺孟》者十條,辨蘇軾《論語說》者八條。此後又有《原孟》三篇,總括大意,以反覆申明之。其《尊孟辨》及《續辨》、《別錄》之名,亦厘然具有條理,蓋猶完書。今約略篇頁,以《尊孟辨》為三卷,《續辨》為二卷,《別錄》為一卷。冠原《序》於前,而系朱子《讀餘氏尊孟辨說》於後。

卷40 經部·小學類一

4
曹粹中《放齋詩說》曰:案此書今未見傳本,此據《永樂大典》所引「《爾雅》,毛公以前其文猶略,至鄭康成時則加詳。如『學有緝熙於光明』,毛公云:『光,廣也。』康成則以為學於有光明者。而《爾雅》曰:『緝熙,光明也。』又『齊子豈弟』,康成以為猶言『發夕』也。而《爾雅》曰:『豈弟,發也。』『薄言觀者,』毛公無訓。『振古如茲』,毛公云:『振,自也。』康成則以觀為多,以振為古。其說皆本於《爾雅》。使《爾雅》成書在毛公之前,顧得為異哉?」則其書在毛亨以後案《詩傳》乃毛亨作,非毛萇作,語詳《詩正義》條下。大抵小學家綴緝舊文,遞相增益,周公、孔子皆依托之詞。觀《釋地》有鶼鶼,《釋鳥》又有鶼鶼,同文複出,知非纂自一手也。其書歐陽修詩本義》以為學《詩》者纂集博士解詁。高承事物紀原》亦以為大抵解詁詩人之旨。然釋《詩》者不及十之一,非專為《詩》作。揚雄《方言》以為孔子門徒解釋六藝,王充論衡》亦以為《五經》之訓故,然釋《五經》者不及十之三四,更非專為《五經》作。今觀其文,大抵採諸書訓詁名物之同異,以廣見聞,實自為一書,不附經義。如《釋天》云:「暴雨謂之涷。」《釋草》云:「卷施草,拔心不死。」此取《楚辭》之文也。《釋天》云:「扶搖謂之猋。」《釋蟲》云:「蒺藜,蝍蛆。」此取《莊子》之文也。《釋詁》云:「嫁,往也。」《釋水》云:「瀵,大出尾下。」此取《列子》之文也。《釋地四極》云:「西王母。」

卷51 史部·雜史類

3
案:《國語》二十一篇,《漢志》雖載《春秋》後,然無《春秋外傳》之名也。《漢書·律曆志》始稱《春秋外傳》。王充論衡》云:「《國語》,《左氏》之《外傳》也。《左氏》傳經,詞語尚略,故複選錄《國語》之詞以實之。」劉熙釋名》亦雲:「《國語》亦曰《外傳》。《春秋》以魯為內,以諸國為外,外國所傳之事也。」考《國語》上包周穆王,下暨魯悼公,與《春秋》時代首尾皆不相應,其事亦多與《春秋》無關。系之《春秋》,殊為不類。至書中明有《魯語》,而劉熙以為外國所傳,尤為舛迕。附之於經,於義未允。《史通》六家,《國語》居一,實古左史之遺。今改隸之《雜史類》焉。

卷58 史部·傳記類二

1
區大任撰。大任字楨伯,廣東順德人,嘉靖壬戌以歲貢除江都訓導,遷光州學正,又遷國子監博士,官至南京戶部郎中,《明史文苑傳》附見《黃佐傳》中。蓋大任,佐之門人也。南方之國越為大,自勾踐六世孫無疆為楚所敗,諸子散處海上。其著者東越無諸,都東冶至漳、泉,故閩越也。東海王搖都於永嘉,故甌越也。自湘、漓而南,故西越也。牂柯西下邕、雍、綏、建,故駱越也。統而名之,謂之百越。大任家於南越,因搜輯百越先賢,斷自東漢,得一百二十人,各為之傳。所收兼及會稽,以勾踐舊疆,自南越北盡會稽故也。惟秦會稽郡跨有吳地者不載,以非越之舊也。書中所載,如趙煜以著述見收,而作《越紐錄》之袁康、吳平,事出王充論衡》,而不見載。《方技》收徐登、趙炳、董奉、介象,而作《參同契》之魏伯陽亦上虞人,名見葛洪神仙傳》,複不見載。蓋大任多憑史傳,而不甚採錄雜書,其間有遺漏在此。其體例謹嚴,勝於地志之冗蔓,亦即在此。至於引用史文,刊除不盡。如《梅福傳》稱語見《成紀》。此自《漢書》之文,此書無《成帝本紀》,何得有此語,亦未免失之因仍。而每傳之末必注所據某書,又據其書參修,一句一字,必有所本,尤勝於他家之杜撰,均未可以一眚議之。黃佐修《廣東新志》,漢以前之人物小傳,皆採是書,蓋亦深知纂述之不苟矣。萬歷壬辰,其鄉人游樸嘗為鋟版。歲久散佚,僅存抄本。第二卷中《養奮傳》、《傅蠹地傳》、《鄧盛傳》、《綦毋俊傳》、《李進傳》皆殘闕。

卷91 子部·儒家類一

1
舊本題陸賈撰。案:《漢書》賈本傳稱著《新語》十二篇。《漢書藝文志》儒家陸賈二十七篇,蓋兼他所論述計之。《隋志》則作《新語》二卷。此本卷數與《隋志》合,篇數與本傳合,似為舊本。然《漢書司馬遷傳》稱遷取《戰國策》、《楚漢春秋》、陸賈新語》作《史記》。《楚漢春秋》,張守節《正義》猶引之,今佚不可考。《戰國策》取九十三事皆與今本合。惟是書之文悉不見於《史記》。王充論衡本性篇》引陸賈曰:天地生人也,以禮義之性。

卷109 子部·術數類二

1
不著編輯者名氏。第一卷為《通玄遺書》,雜錄唐張果之說,凡三篇。第二卷為《果老問答》,稱明李憕遇張果所口授,凡四篇。第三卷為《玄妙經解》,稱張果撰,元鄭希誠注。第四卷為觀星要訣。第五卷為觀星心傳口訣補遺。均不云誰作。詳其題詞,似要訣為鄭希誠編,補遺又術士掇拾,增希誠所未備也。考《明皇雜錄》,載果多神怪之跡,不言其知祿命。獨是編以五星推命之學依托於果,術者遂以果老五星自名一家。考韓愈作李虛中墓志,稱其推命尚止用年日月不用時,則開元、天寶之間且無八字,似不應有五星。然王充論衡》稱天施氣而眾星布精,天所施氣而眾星之氣在其中矣,人稟氣而生,含氣而長,得貴則貴,得賤則賤,貴或秩有高下,富或貲有多少,皆星位尊卑大小之所授也。是漢末已以星位言祿命。又韓愈《三星行》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奮其角,箕張其口。杜牧自作墓志銘曰,爾生於角星昴畢,於角為第八宮,曰病厄宮,亦曰八殺宮,土星在焉,火星繼木星宮。楊晞曰,木在張,於角為第十一福德宮,木為福德,大君子救於其考,無虞也。餘曰,自湖守不周歲遷舍人,木還福於角是矣,土火還死於角,宜哉。是唐時實以五星宮度推休咎,其托名於果,亦有所因爾。
1
案:相人見《左傳》。《漢志形法》有相人二十四卷。人生時值星貴賤,見王充論衡》。《隋志》有《雜元辰祿命》二卷,並《河祿命》三卷。則其來已久,特書之傳於今者,大抵附會依托耳。謹擇其稍古與稍近理者,錄存數家,以見梗概。其說亦本五行,故古與相宅、相墓之屬均合為一。今別為類,蓋命言前知,主於一定不可移。他術則皆言可趨避,其持論殊也。

卷120 子部·雜家類四

子部三十·雜家類四·論衡》三十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3
《後漢書本傳》稱,撰《風俗通》以辨物類名號,識時俗嫌疑,不知何以刪去義字。或流俗省文,如《白虎通義》之稱《白虎通》,史家因之歟?其書因事立論,文辭清辨,可資博洽,大致如王充論衡》,而敘述簡明則勝充書之冗漫。

卷124 子部·雜家類存目一

1
陳絳撰。用言,上虞人。嘉靖甲辰進士,官至太僕寺卿。其書上篇二十卷,中篇十二卷,下篇十二卷。大抵欲仿其鄉人王充論衡》,博引古事而加以論斷考証,然迂僻者居多。本名《山堂隨鈔》,陶望齡為刪汰之,改題今名,以所居有金罍山也。

卷127 子部·雜家類存目四

1
何孟春撰。孟春有《文簡疏議》,已著錄。是書體格近王充論衡》。凡內篇二十五卷,前五卷多論君道,後二十卷多論古今人品。外篇三十五卷又閏五卷,則皆雜論也。大旨主於品藻得失,不主於考証同異,好為高論,而不免流入迂僻。又炫博貪多,有得輒錄,往往傷於踳駁。外篇或剽陳言,或記瑣事,亦病蕪雜。使其精自簡汰,僅存數卷,頗足為一家之言。而愛不能割,遂僅於陳絳《金壘子》諸書,較其優劣,殊為不善用長。至分卷之目,原本標以《爾雅》月名月陽,尤為詭異。

卷133 子部·雜家類存目十

1
國朝王植撰。有《四書參注》,已著錄。是編雜採諸書之言,而間斷以己意,分類四十,子目一百四十九,每一類為一卷,惟制勝分二子卷,故為四十一卷。其曰《權衡一書》者,自序謂王充有《論衡》,蘇洵有《權書》,《論衡》《權書》皆為一家之私意,而此一書則合古今之嘉言而為之權衡也。然惟其為一家之言,故其析理有定說,雖偏而不雜。植乃聚百家之言連篇累牘,繁而無章,忽似類書,忽似說部,其病正在不主一家也。

卷134 子部·雜家類存目十一

1
胡維新編。維新,餘姚人。嘉靖己未進士,官監察御史。是刻凡新語二卷,賈子十卷,鹽鐵論十卷,白虎通二卷,潛夫論二卷,仲長統論一卷,風俗通十卷、中論二卷,人物志三卷,申鑒五卷,文心雕龍十卷,共十一種。以所採皆漢文,故以兩京名書。其中如徐幹雖名附《魏志》,然卒於建安二十二年,附之漢末可也。至於劉邵為魏人,劉勰為梁人,序乃稱以其文似漢而進之;王充論衡》、劉向說苑》、實皆漢人之文,又以其卷帙之多而棄之;去取殊無義例。且《文心雕龍》純為四六駢體,而云其文似漢,尤乖謬之甚矣。

卷136 子部·類書類二

1
徐元太撰。元太汝賢,宣城人。嘉靖乙丑進士。官至刑部尚書。是書採摭古人設譬之詞,匯為一編,分十門,每門又各分子目,凡五百八十餘類,歷二十餘年而後成,用心頗為勤至。其引書用程大昌演繁露》之例,皆於條下注明出處,並篇目卷第一一臚載,亦迥異明人剽竊扯撏之習。其自序稱閱書四百餘種,而檢其所列書名,實不逾半,殆約舉其數,未及詳核歟。其中隨手摭拾,亦往往不得本始。如兒說宋人善辨者一條,本出《韓非子》,周人有仕不遇者一條,本出王充論衡》,皆引《藝文類聚》。懷金玉者至不生歸一條,本出《後漢書耿弇傳》,而引《文選》李善注。頭白可期汗青無日一條,本出劉知幾史通》,而引《事文類聚》。天寒即飛鳥走獸尚知相依一條,本出沈約所作《阮籍詠懷詩注》,而亦以為李善。此類頗多。又如以杜預、何休、范甯為漢人,以陳壽為魏人,以李善為隋人,皆時代舛迕。申培《詩說》、《天祿閣外史》、《武侯心書》之類皆明代偽書,不能辨別。《廣成子》本蘇軾從《莊子》摘出,偶題此名,乃別為一書。無能子云不知何代人,皆未免失於疏略。然自六經以來,即多以況譬達意,而自古未有匯為一書者,元太是編,實為創例。其蒐羅繁富,零璣斷璧,均足為綴文者沾丐之資,是亦不可無一之書矣。

卷185 集部·別集類存目十二

2
羊祜、周恭帝二條,亦頗有推闡。至於以司馬遷之「先黃老後六經」為是,以王充論衡》欲藉諸子正經之誤,為識在董仲舒上。以莊子、荀子為兩大儒,以老子配《論語》,莊子配《易》,管子配《書》,《離騷》配《詩》,荀子配《禮》,《史記》配《春秋》,續為沈氏六經。謂《管子地員篇》、班固《地理志》,伯仲《禹貢》,而《周禮職方》有愧色,皆未免有意駭俗,不為定論。其論《劍俠傳》之悖,似矣;不知《劍俠傳》本無是書,乃明人抄《太平廣記》二卷為之。其論《亢倉子》為影撰,似矣;不知為王士元所補。士元作《孟浩然集序》,自言其始末最明,頗為失考。又如國朝詩人,自王士禎、朱彞尊、田雯、梁佩蘭、宋琬諸人,無一不肆詆排;國朝文人,自黃宗羲毛奇齡、汪琬、姜宸英、王源、方苞諸人,無一不遭指摘;或加以醜詈,至謂其不堪供唾。且謂此外寥寥,自鄶無譏。其意欲於百餘年中,以第一人自命,尤放誕矣。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