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洪武十四年 (1381/1/26 - 1382/1/14)"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包含字詞「洪武十四年 (1381/1/26 - 1382/1/14)」
Total 5

卷80 史部·職官類存目

1
周應賓撰。應賓有《九經考異》,已著錄。應賓嘗以左諭德少詹事兩掌南京翰林院事,故著此書,專記南院故事。永樂以後,定都北京,事有關於南院者亦錄之。分《紀事》、《紀典》、《紀官》三門。洪武初,建翰林國史院於皇城內,賜扁曰「詞林」。洪武十四年,改翰林國史院為翰林院,又別建廨舍,非故地矣。獨「詞林」之稱,自洪武以後皆沿之,故應賓取以為名焉。

卷169 集部·別集類二十二

1
劉崧撰。子高,初名楚,泰和人。元末舉於鄉。洪武三年以人材薦,授職方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輸作京師。十三年,手敕召為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致仕十四年,複召為國子司業,未旬日卒。事跡具《明史》本傳。
1
凌雲翰撰。雲翰彥翀,錢塘人。元至正十九年舉浙江鄉試。除平江路學正,不赴。洪武辛酉,以薦授四川成都教授。坐貢舉乏人,謫南荒以卒。事見《歸田詩話》。瞿宗吉與之最契,語必不誣。或以為卒於官者,誤也。所作詩文雜著,藏稿於家。至永樂中,其孫始編為四卷。朱彞尊靜志居詩話》稱「雲翰學於陳眾仲,故其詩華而不為靡,馳騁而不離乎軌」。今案集有宣德中《王羽序》云:「莆田陳眾仲提舉浙路儒學政,以文鳴於東南,程以文聲譽與之伯仲。柘軒泛掃程門,獲承指授。」其里人夏節,作雲翰行述,亦雲早游黟南程以文之門。
1
胡翰撰。仲子,一字仲申,金華人。洪武初,以薦為衢州府教授。事跡具《明史文苑傳》。是集乃其門人劉剛及浦陽王懋溫所編,以洪武十四年刊版。今印本罕傳,惟寫本猶存於世。凡文九卷、詩一卷。史稱其文曰《胡仲子集》、詩曰《長山先生集》,今合為一集,豈剛等所並歟。史又稱翰少從吳師道及吳萊學為古文,複登同邑許謙之門。今觀其文章,多得二吳遺法,而持論多切世用,與謙之坐談誠敬小殊。然嘗與修《元史五行志》,序論即其所撰,今見集中。

卷175 集部·別集類存目二

1
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稱「永樂元年欽賜餘家一老嫗,年七十矣,乃元宮之乳姆。女知宮中事為最悉。閒嘗細訪之,一一備陳其事。故餘詩中所錄,皆元宮之實事」云云。末題「永樂四年夏四月朔日,蘭雪軒制」。後有《毛晉跋》,亦不知為何許人。案朱彞尊靜志居詩話》曰:「《元宮詞》百首,宛平劉效祖序,稱周恭王所撰。」考定王以洪武十四年之國,洪熙元年薨。序題永樂四年,則為定王無疑矣。定王名橚,太祖第五子也。《明史周王橚傳》用彞尊之說,葢以所考為允矣。詩凡一百首。其中如《東風吹綻牡丹芽》一首、《燈月交光照綺羅》一首、《玉京涼早是初秋》一首、《深宮春暖日初長》一首、《二十餘年備掖庭》一首、《月明深院有霜華》一首、《珊枕冷象牙床》一首、《金鴨燒殘午夜香》一首、《惻惻輕寒透鳳幃》一首、《憔悴花容只自知》一首、《小樓春淺杏花寒》一首、《御溝春水碧如天》一首、《燕子泥香紅杏雨》一首、《春情只在兩眉尖》一首、《白露橫空殿宇涼》一首、《纖纖初月鵝黃嫩》一首、《夢覺銀台畫燭殘》一首、《曉燈垂焰落銀釭》一首,尋常宮怨之詞。殆居五分之一。非惟語意重複,且厯代可以通用,不必定屬於元,頗為冗泛。其他切元事者皆無注釋,後人亦不盡解,不及楊允孚灤京雜詠》多矣。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