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329376"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文獻通考
條件: 提到「徐鉉
Total 7

卷一百七十四·經籍考一

57
宋建隆初,三館有書萬二千餘卷。乾德元年,平荊南,盡收其圖書,以實三館。三年,平蜀,遣右拾遺孫逢吉往收其圖籍,凡得書萬三千卷。四年,下詔購募亡書。《三禮》涉弼、《三傳》彭幹、學究朱載等,皆詣闕獻書,合千二百二十八卷。詔分置書府,弼等並賜以科名。閏八月,詔史館:凡吏民有以書籍來獻,當視其篇目,館中所無者收之,獻書人送學士院試問吏理,堪任職官者,具以名聞。開寶八年冬平江南,明年春,遣太子洗馬呂龜祥就金陵籍其圖書,得二萬餘卷,悉送史館,自是群書漸備。兩浙錢俶歸朝,又收其書籍。先是,朱梁都汴,正明中,始以今右長慶門東北廬舍十數閒列為三館,湫隘卑庳,纔蔽風雨。周廬徼道,出於其側,衛士騶卒,朝夕喧雜,歷代以來,未遑改作。每諸儒受詔有所論撰,即移於他所,始能成之。太平興國初,太宗因幸三館,顧左右曰:「若此之陋,豈可以蓄天下圖籍,延四方之士邪!」即詔經度左升龍門東北舊車路院,別建三館,命中使督其役,棟宇之制,皆親所規畫。三年二月書院成,詔曰:「國家聿新崇構,大集群書,宜錫嘉名,以光策府。其三館新修書院,宜目為崇文院。」自經始至于畢功,臨幸者再,輪奐壯麗,甲于內庭。西序啟便門,以備行幸,於是盡遷舊館之書以實之。院之東廊為昭文書庫,南廊為集賢書庫,西廊有四庫,分經、史、子、集四部,為史館書庫。六庫書籍正副本,凡八萬卷,策府之文,煥乎一變矣。九年正月詔曰:「國家宣明憲度,恢張政治,敦崇儒術,啟迪化源,國典朝章,咸從振舉,遺編墜簡,當務詢求,眷言經濟,無以加此。宜令三館以開元四部書目,閱館中所闕者,具列其名,詔中外購募。有以亡書來上,及三百卷,當議甄錄酬獎;餘第卷帙之數,等級優賜。不願送官者,借本寫畢還之。」自是四方書籍,往往閒出。端拱元年,詔分三館之書萬餘,別為書庫,目曰秘閣。以禮部侍郎李至兼秘書監,右司諫、直史館宋泌兼直秘閣,右贊善大夫、史館檢討杜鎬為校理。淳化二年五月,以史館所藏天文、曆算、陰陽、術數、兵法之書凡五千十二卷,天文圖畫一百十四卷,悉付秘閣。八月,賜宴於秘閣。右僕射李昉吏部尚書宋琪左散騎常侍徐鉉,及翰林學士、諸曹侍郎、給事中、諫議舍人等皆預焉。大陳圖籍,令觀之。翌日,又詔御史中丞王化基及直館並賜宴,復令觀書。是歲李至等上言曰:「王者藏書之府,自漢置未央宮,則有麒麟、天祿閣,命劉向、揚雄典校其書,皆在禁中,謂之中書,即內庫書也。後漢之東觀,亦禁中也。至桓帝始置秘書監,掌禁中圖書秘記,謂之秘書。及魏文帝分秘書立中書,而秘書監專掌藝文圖籍之事。後以秘書屬少府,王肅為秘書監,表論曰:『魏之秘書,即漢之東觀也。』由是不屬少府,而蘭臺亦藏書,故薛夏云:『蘭臺為外臺,秘書為內閣。』然則秘閣之書,藏之於內明矣。晉、宋以還,皆有秘閣之號。故晉孝武好覽文藝,敕秘書郎徐廣料秘閣四部書三萬餘卷;宋謝靈運為秘書監,補秘閣之遺逸;齊末,兵火延燒秘閣,經籍遺散;梁江子一亦請歸秘閣觀書;隋煬帝寫秘閣之書,分為三品,於觀文殿東西廊貯之。然則秘閣之設,其來久矣。及唐開元中,繕寫四部書以充內庫,命散騎常侍褚無量秘書監馬懷素總其事,事成,列於乾元殿之東廊。然則秘閣之書,皆置之於內也。自唐室陵夷,中原多故,經史文籍,蕩然流離,僅及百年,斯道幾廢。國家承衰敝之季,開政治之源,三館之書,購求漸廣,經籍之道,於是復興。陛下運獨見之明,下惟新之詔,復建秘閣,以藏奇書,總群經之博要,資乙夜之觀覽,斯實出於宸心,非因群下之建議也。況睿藻神翰,盈溢編帙,其所崇重,非復與群司為比。然自創置之後,載離寒暑,而官司所處,未有定制。望降明詔,令與三館並列,敘其先後,著為永式。其秘書省既無籍,元隸百司,請如舊制。」詔可其奏,列秘閣次於三館。三年八月,館閣成,上製贊親書,並篆額勒石,立于閣前。

卷一百八十九·經籍考十六

1
鼂氏曰:漢許慎纂,李陽冰刊定。偽唐徐鉉再是正之,又增加其闕字。
2
陳氏曰:凡十四篇,並序目一篇,各分上下卷,凡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六十三。雍熙中,右散騎常侍徐鉉奉詔校定。以唐李陽冰排斥許氏為臆說,未有新定字義三條。其音切則以唐孫愐《韻》為定。

卷二百·經籍考二十七

1
鼂氏曰:皇朝徐鉉等撰。鉉等自江南歸朝,奉詔集李氏時事。王介甫嘗謂「鉉書至亡國之際,不言其君之過,但以歷數存亡論之,於《春秋》箕子之義為得也。雖然,潘佑以直見殺,而鉉書佑死以妖妄,殆與佑爭名,且取其善不及佑,故匿其忠,污之以罪耳。若然,豈唯厚誣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世多以介甫之言為然,獨劉道原得佑子華所上其父事跡,略與《江南錄》所書同,乃知鉉等非欺誣也。

卷二百十六·經籍考四十三

1
鼂氏曰:南唐徐鉉撰。記怪神之事。序稱「自乙未歲至乙卯,凡二十年,僅得百五十事」。楊大年云:「江東布衣蒯亮好大言夸誕,鉉喜之,館于門下。《稽神錄》中事,多亮所言。」

卷二百三十三·經籍考六十

1
鼂氏曰:南唐徐鉉鼎臣,廣陵人。仕楊溥為秘書郎,直宣徽北院,掌文翰。李昇時知制誥,煜時累遷翰林學士。歸朝,為直學士院、給事中、散騎常侍。淳化初,坐累黜靖難軍司馬。鉉初至京師,見御毛褐者,輒哂之,邠苦寒,竟以冷氣入腹而卒。鉉幼能屬文,尤精小學,文思敏速,凡所撰述,常不喜預作,有欲從其求文者,必戒臨事即來請,往往執筆立就,未嘗沈思。常曰:「文速則意思敏壯,緩則體勢疏慢。」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