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檢索內容: |
---|
檢索範圍: 文獻通考 |
條件: 提到「魏徵」 |
Total 7 |
《卷三十九·選舉考十二》
87 | 太宗貞觀三年,尚書右僕射房元齡、侍中王掌內外官考,治書侍御史權萬紀奏其不平,追按勘問。王不伏舉按,上付侯君集推問,秘書監魏徵奏稱:「必不可推鞫。且元齡、王國家重臣,俱以忠直任使,其所考者既多,或一人兩人不當,終非有阿私。若即推繩此事,便不可信任,何以堪當委重?假令錯謬有實,未足虧損國家;窮鞫若虛,失委大臣之體。且萬紀比來恒在考堂,必有乖違,足得論正;當時鑒見,切無陳說,身不得考,方始糾彈,徒發在上瞋怒,非是誠心為國。無益於上者,有損於下。所惜傷於理體,不敢有所阿為。」遂釋不問。 |
《卷八十四·郊社考十七》
47 | 唐太宗貞觀初,群臣並請封禪,惟魏徵以為不可。太宗曰:「朕欲卿極言之。 |
49 | 六年,文武官以初平突厥,盛德被於海內,又年穀屢登,表封泰山。太宗謂侍臣曰:「朕每見眾議,以封禪為盛事,頻奏勸朕行之。如朕木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給人足,雖闕封禪之禮,亦可比德於堯舜;若百姓不足,夷狄內侵,縱修封禪之儀,亦何異桀紂?昔秦始皇為暴虐之主,漢文為有德之君,以此而言,無假封禪。且《禮》云『掃地而祭』,以表至誠,何必遠登高山,封三尺土也?」侍中王對曰:「陛下發德音,明封禪本末,非臣愚短之所能及。」秘書監魏徵又進曰:「隋末大亂,黎民遇陛下,始有生望。養之則至仁,勞之則未可。升中之禮,須千乘萬騎,供帳之費,動役數州,戶口蕭條,何以能給?」太宗雖納徵言,而藩臣猶抗表勸請,乃命秘書少監顏師古、諫議大夫朱子奢等集當時名儒博士雜議,不能決。於是左僕射房元齡、特進魏徵、中書令楊師道博採眾議奏上之,其議曰:「為壇於泰山下,祀昊天上帝。壇之廣十二丈,高丈二尺。玉牒長一尺三寸,廣、厚五寸;玉檢如之,厚減三寸。其印齒如璽,纏以金繩五周。玉策四,皆長一尺三寸,廣寸五分,厚五分,每寸皆五簡,聯以金。昊天上帝配以太祖,皇地配以高祖。已祀而歸格于廟,盛以金匱。匱高六尺,廣足以容之,制如表函,纏以金繩,封以金泥,印以受命之璽。而玉牒藏於山上,以方石三枚為再累,纏以金繩,封以石泥,印以受命之璽。其山上之圓壇,土以五色,高九尺,廣五丈,四面為一階。天子升自南階,而封玉牒。已封,而加以土,築為封,高一丈二尺,廣二丈。其禪社首亦如之。其石檢封以受命璽,而玉檢別製璽,方一寸二分,文如受命璽。以石距非經,不用。又為告至壇,方八十一尺,高三尺,四出陛,以燔柴告至,望秩群神。」遂著于禮,其他降禪、朝覲皆不著。至十五年,將東幸,行至洛陽,而彗星見,乃止。 |
《卷一百二十五·王禮考二十》
87 | 上念後不已,於範中作層觀望昭陵,嘗引魏徵同登,使視之。徵熟視曰: |
92 | 昭陵陪葬名氏 越國太妃燕氏、趙國太妃楊氏、紀國太妃韋氏、賢妃鄭氏、才人徐氏、鄭國夫人、彭城郡夫人、蜀王、趙王福、紀王慎、越王貞、嗣紀王澄、曹王明、蔣王惲、清河公主駙馬程知亮、晉國公主駙馬韋思安、豫章公主駙馬唐善識、新興公主駙馬長孫曦、蘭陵公主駙馬竇懷哲、高密公主駙馬段綸、長樂公主駙馬長孫沖、遂安公主駙馬王大禮、南平公主駙馬劉元懿、衡陽公主駙馬阿史那杜爾、新城公主駙馬韋政舉、城陽公主駙馬薛峩、長廣公主駙馬楊師道、襄城公主駙馬蕭銳、長沙公主駙馬豆盧讓、安康公主駙馬獨孤彥、臨川公主駙馬周道務、普安公主駙馬史仁表、中書令馬周、中書令岑文本并男方倩、中書令崔敦禮、英國公李、衛國公李靖、虞國公溫彥博、宋國公蕭、申國公高士廉、梁國公房元齡、鄭國公魏徵、高陽公許敬宗、趙國公長孫無忌、莒國公唐儉、吏部侍郎馬載、戶部尚書李大亮、兵部尚書房仁裕、禮部尚書張復允、國子祭酒孔穎達、禮部侍郎孔志約、工部侍郎孔元惠、太常卿褚亮、禮部尚書虞世南、工部尚書閻立德、吏部侍郎姜晦、太常卿姜皎、殿中監唐嘉會、學士姚思廉、衛尉卿魏叔玉、光祿卿姜遠、秘書監岑景儔、宗正卿李芝芳、光祿卿房光義并男原州別駕暉、咸陽縣丞曜、衛尉卿房光敏并男閬州刺史誕、清河郡主婿贈鴻臚卿竇庭蘭、金州刺史虞正松、洪州刺史吳黑闥、晉州刺史裴藝、寧州刺史竇義節、衛州刺史蕭鄴、吏部郎中馬覬、幽州都督長孫敞、原州都督李政明、臨淮公李規、瑯琊公王珍、常州公李倩、千金公李俊、中山王李裾、汝州別駕房漸、左清道率房恆、江夏王道宗、雍州長史李弼、夔國公弘基、觀國公楊仁恭、原州都督史幼虔、陜王府司馬史為謙、芮國公豆盧行業、西平郡王李琛、簡州刺史李震、安南都督姜簡、薛國公阿史那忠、鄂國公尉遲敬德、嘉國公周仁護、丹陽公李客師、鴈門公梁建方、虢國公張士貴、胡國公奏叔寶、周國公鄭仁泰、大將軍薛咄摩、大將軍蘇泥熟、大將軍漢東公李孟嘗、芮國公盧寬、大將軍尉遲寶林、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大將軍邱行恭、大將軍賀蘭整、大將軍張世師、大將軍許洛仁、大將軍張延師、大將軍瑯琊王駢、大將軍懷德公于伯億、左金吾大將軍梁仁裕、大將軍史大奈、大將軍卞波利、大將軍姜確、大將軍可汗阿史那步真、大將軍史奕、大將軍李森、大將軍阿史那德昌、大將軍公孫雅靖、右監門將軍執失善、左金吾將軍房先忠、內侍張阿難、橫野軍都督拔拽、都督渾大寧、于闐王尉遲光、盧國公程知節、將軍仇懷古、將軍杜君綽、將軍麻仁靖、將軍賀拔儼、將軍何道、將軍楊思訓、將軍元仲文、將軍豆盧承基、將軍斛思正貴、將軍徐定成、將軍康野、將軍段志元、將軍薛萬鈞、將軍元思元、將軍李承祖、將軍薛承慶、右衛郎將軍尉遲昱、左衛郎將軍姜昕、中郎將殷存爽、天冊府記室薛收、右衛大將軍李思摩、薩寶王贊普、新羅王女德貞初,長孫無忌自於昭陵封內,先造墳墓,至上元元年九月七日,許歸葬。 |
《卷一百二十九·樂考二》
58 | 文收新樂既成,奏之。太宗謂侍臣曰:「古人緣情制樂,國之興衰,未必由此。」御史大夫杜淹曰:「陳將亡也,有《王樹後庭花》;齊將亡也,有《伴侶曲》,聞者悲泣,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以是觀之,亦樂所起。」帝曰:「夫聲之所感,各因人之哀樂。將亡之政,其民苦,故聞以悲。今《玉樹》、《伴侶》之曲尚存,為公奏之,知必不悲。」尚書右丞魏徵曰:「樂在人和,不在音也。」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