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91676"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日本訪書志
條件: 提到「天寶
Total 3

日本訪書志卷十一

9
李瀚《蒙求》,《唐志》不著錄,《崇文總目》始載之。按《唐志》有王範續蒙求》三卷,則知必有李瀚書,傳刻者脫之。日本所傳本有二種:一為舊注本,即李瀚自注;一為徐子光補注本。自補注本行,而舊注本遂微。寬政十二年有龜田興者,覺舊注本雖不出書名,而所引多逸聞逸事,知其必有根據,因復據傳鈔數本校刊之。謂:「范張雞黍」出于謝承書,「賀循儒宗」出何法盛《晉中興書》,「劉寵一錢」出司馬彪,「李充四部」出臧榮緒,而舊注未舉書名。徐子光不推究其根源,唯據范蔚宗書。唐修《晉史》,「私用芟祚,擅自增損」云云。所詆頗中其失。獨怪李瀚作《蒙求》而自注之,當必原委粲然,如吳淑之自注《事類賦》,豈有不注所出,開學者飣餖之門,唐人無是也。餘乃得此古鈔本一卷,其原係用墨絲欄作卷子本,後乃裁斷必摺本,字體古雅,墨色沈厚,絕似古鈔《玉篇?放部》及卷子本《左傳》,相其筆跡,當在唐宋間。有「禰家藏書」印,亦不知為何人。首李良《表》,《表》後題「天寶五年八月一日饒州刺史李良上《表》,良令國子司業陸善經為《表》,《表》未行而良授贊,事疑當是『受替』『事』字下屬。因『寢』」。次李華序,而不出華名,但題「《蒙求》本序」。下題「安平李瀚撰並注」。其序文又截「《周易》曰」以上不錄。按李良《表》明稱有李華序,此本截去之,當是鈔者省略。首題「《蒙求》上卷」,自「王戎簡要」起,至「蔡邕倒屐」止,蓋通為上、下二卷。各本並作「三卷」。篇中每注皆出書名,間有未出者,大抵皆習見事。今略舉其大者:序文王子淵《洞簫賦》及「馬融銅柱」注,「淵」字并作「泉」,此足為唐鈔之證。「楊震關西」引《東觀漢記》。「博望尋河」引《漢書》,無「遂得支機石歸」六字。「支機石」事出《集林》。「梁習治最」引《魏志》。舊注作「梁集」,誤。「賈誼忌 幣《史記》,無「字士休」三字。舊注本有此三字,按《魏書》賈思「作」字仕林,當是不學者所增入。「時苗留犢」引《魏略》。「大叔辨給」引《世說》。舊注作「辨洽」,誤。「王忳繡被」引《益部耆舊傳》。「孟軻養素」,注「浩然之氣」,「浩」作「皓」,下有項岱曰:「皓,素白也,如天之氣浩然也。」「南郡猶憐」引《妒記》。「崔烈銅臭」引《九州春秋》,「烈字休明」。《範書》不載烈字。「齊后破環」引《春秋後語》。「胡威推縑」引《晉陽秋》。「江淹夢筆」引《宋略》。舊注引《南史》,與所引「授筆」事不符。「蔣詡三經」引《三輔決錄》。「西施捧心」引《莊子》。舊注引《列女傳》,亦非。「孫壽折腰」引華嶠《後漢書》。「靈輒扶輪」引《類林》。舊注引《左傳》,無扶輪事。《崇文總目》《類林》十卷,于立政撰。按:立政唐初人。「逸少傾寫」引《衛玠別傳》。「澹台毀壁」引《搜神記》。「江逌爇雞」引《晉中興書》。「交甫解佩」引《韓詩內傳》。「任座直言」不作「翟璜」。注中翟璜與任座皆互易,足訂今本《新序》之誤,徐氏反據今本改題,大謬。「蘇韶鬼靈」引王隱《晉書》。舊注引《三十國春秋》,當誤。「柳下直道」引《列士傳》。舊注誤作《列女傳》。《隋志》:《列士傳》二卷,劉向撰。「井春五經」引嵇康《高士傳》。「顧愷丹青」引《續晉陽秋》。「丁固生松」引《會稽錄》。「寧戚扣角」引《三齊略記》,無「中有鯉魚長尺有半」八字。「龐統展驥」引《襄陽耆舊傳》。「仇覽棲鸞」引《陳留耆舊傳》。篇中引《東觀漢記》及《世說》尤多。凡所引,與舊注詳略大異,不可縷舉。餘意此書在唐時必多童蒙誦習,鄉俗鈔寫,憚其煩文,遂多刪節。其後並所引書名略之,至宋徐子光不見有書名之本,但見其文與事與存書多異,又未能博考類書、傳記,遂就見存書史換之,故往往有與標題不符。龜田興雖覺其有異,然其學亦未博贍,不能一一注其所出。得此本始恍然李氏原書,卓然大雅,惜僅存上卷,不得為完璧耳。
13
天寶五年八月一日饒州刺史李良上表,令國子司業陸善經為表,表未行,而良授晉,事因寢。
22
首李華《蒙求序》,次《薦蒙求表》,下題徐賢官銜如舊注本,又次「臣良言」云云,又次子光序。篇首標題「徐狀元補注蒙求卷上」,下書「安平李浣古鈔本「瀚」、「浣」錯出撰並注,徐子光補注」。按徐子光未詳其人。《書錄解題》始著錄,稱為八卷。《四庫》著錄稱「《集注》二卷」,不題徐子光名,蓋又後人所省略也。此本三卷,以「史丹青蒲」為中卷,「相如題柱」為下卷。與舊注本不同。每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字。每卷題「南豐」、「元樟」等字,蓋即森立之《訪古志》所稱寶素堂藏本。每卷有「小島學古」疊篆印,又有「馬氏溯源堂圖書」八分書匾方印。《提要》於此書多誤,今為辨之於下。李翰爵里雖未詳,而首有李華一序,即李良之表亦明著天寶八年此二篇《提要》本想缺佚。乃《提要》既引匡乂《資暇集》稱「宗人瀚作《蒙求》」,知為李勉之族,又引《五代史?桑維翰傳》有「好飲酒之李瀚」,定題為晉人,是並李匡乂亦晉人矣。最為矛盾。又云注雖「稍嫌冗漫,而頗為精核。如『呂望非熊』句,以《六韜》原文無『非熊』字,則引崔駰《達旨》以明之」,不知《六韜》作「非虎非羆」者,此宋以下之本也。按李善注劉越石《贈盧諶詩》引《六韜》正作「非熊非羆」。又云「『周嵩狼抗』以《晉書》嵩傳作『抗直』,則引《世說》以明之」,不知舊注本引《世說》,此當時俗語,卷子本如此,舊注本不出書名。《晉書》改作「抗直」,已失當日對母之意。徐氏既知「狼抗」出《世說》,乃先引《晉書》,而以《世說》證之,正其好改舊文之失。又云「『燕昭築臺』以《史記》乃築宮非築臺,則引孔融書以明之」。按卷子本引《春秋後語》本作「築臺」,舊注引《史記》作「築臺」。非《史記》也。又云「胡昭投簪」,以本傳無「投簪」字,則引摯虞所作《昭贊》以明之。按卷子本及舊注本皆《昭贊》,非徐氏所補也。又云「『趙孟疵面』、『子建八斗』、『申屠斷鞅』、『龍逢版出』、『何謙焚祠』之類,皆疑以傳疑」。《補注》俱直引舊注未得所出。今按「趙孟疵面」出王隱《晉書》。見《御覽》三百六十五。「子建八斗」出《南史?謝靈運傳》。此非僻書,何亦不能檢出?「龍逢版出」原注引《論語陰嬉讖》,此事稍隱,然亦見《文選》任彥升《百辟勸進箋》注文。又謂「『江革忠孝』事見《南史》,非後漢之江革,此說本《野客叢書》」。《琅琊代醉篇》襲之。按卷子本原注引《東觀漢記》:「江革次翁,忠臣孝子之稱行天下」云云。是本有「忠孝」二字,不必以《後漢書》作「巨孝」為疑。唯「申屠斷鞅」、疑出《東觀漢記》,按《初學記》十八引周斐《汝南先賢傳》曰:「建武八年,車駕西征隗囂,郭憲諫曰:『天下初定,車駕未可以動』。憲乃當車拔佩刀斷車鞅」云云。《後漢書》作「斷鞅」,疑本一事,而傳者分屬之。蔚宗采《先賢傳》入《郭憲傳》中,遂於《申屠剛傳》不載此事。「何謙焚祠」何謙附見《晉書?謝玄傳》,不言其「焚祠」事,當在十八家《晉書》中。未知其原耳。又云「『顏叔秉燭』注,事出毛公《詩傳》,今《詩傳》實無此文」。按今《詩?小雅?巷伯傳》實有此文。又云「劉恢傾釀」《補注》據《晉書》改作『劉惔』。按《世說》本作『恢』,《文選》任彥升《王文憲集序》注引臧榮緒《晉書》亦作『恢』,今本《晉書》作『惔』,恐誤。「誤讀《世說》以『傾家』之『傾』為『傾酒』之『傾』」。此說亦本於《老學庵筆記》,謂「欲傾竭家財以釀酒飲之」,引山谷詩「欲傾家以繼酌」為證。不知「傾家釀」何等直捷醞藉,乃增成傾家財以釀酒,迂曲少味矣。山谷詩翦截為句,亦非務觀之意。《提要》乃謂徐氏失於訂正,何耶?至於「毛寶」、「韓嬉」二事,原題亦未為大失,不足為李氏病。「紀瞻出妓」事見《世說》,徐氏云「今本不載」,《提要》非之,是已。按此書「何晏神伏」、「周鎮漏船」、「許洵勝具」,舊注并引《世說》,徐氏皆云「今本無載」,其實三事今本《世說》皆有之。「淵明把菊」注引「白衣送酒」事,此出《續晉陽秋》。見《書鈔》一百五十五,《初學記》十一,《御覽》三十二、又九百十六,《事類賦》五。徐氏不能引,但以《南史》、《晉書》無「白衣」字,遂於引《南史》後增「一云」一段,足知其陋。大抵徐注凡見於正史者,即以易舊注,其不見正史者,即不能博采傳記證明之。自序稱「旁求百家,窮本探源」,特大言欺人耳。《提要》以博贍推之,過矣。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