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檢索內容: |
---|
檢索範圍: 新五代史 |
條件: 提到「御史中丞」 |
Total 18 |
《卷七唐本紀第七》
2 | 四年十一月,秦王從榮伏誅。明宗病甚,遣宦者孟漢瓊召王於鄴,而明宗崩,秘其喪六日。十二月癸卯朔,發喪于西宮,皇帝即位于柩前,群臣見於東階,復于喪位。丙午,成服于西宮。庚戌,登光政門樓,存問軍民。辛亥,殺司衣王氏。癸丑,始聽政。乙卯,殺司儀康氏。丁巳,馮道為大行皇帝山陵使,戶部尚書韓彥惲為副,中書舍人王延為判官,禮部尚書王權為禮儀使,兵部尚書李鏻為鹵簿使,御史中丞龍敏為儀仗使,左僕射權判河南府盧質為橋道頓遞使。丁卯,示覃。 |
《卷九晉本紀第九》
4 | 七年六月乙丑,高祖崩,皇帝即位于柩前。庚午,使左驍衛將軍石德超以御馬二撲祭于相州之西山。如京使李仁廓使於契丹,契丹使梅李來。丙子,馮道為大行皇帝山陵使,門下侍郎竇貞固為副,太常卿崔棁為禮儀使,戶部侍郎呂琦為鹵簿使,御史中丞王易簡為儀仗使。己卯,四方館使硃崇範、右金吾衛大將軍梁言使于契丹。 |
《卷十漢本紀第十》
16 | 乾祐元年二月辛巳,封承祐周王。是日,皇帝即位于柩前。壬辰,右衛大將軍、鳳翔巡檢使王景崇及蜀人戰于大散關,敗之。癸巳,大赦。三月壬戌,竇貞固為大行皇帝山陵使,吏部侍郎段希堯為副,太常卿張昭為禮儀使,兵部侍郎盧價為鹵簿使,御史中丞邊蔚為儀仗使。丁丑,李濤罷。護國軍節度使李守貞反,陷潼關。夏四月辛巳,陜州兵馬都監王玉克潼關。壬午,永興軍將趙思綰叛附于李守貞,客省使王峻帥師屯于關西。楊邠為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郭威為樞密使,鎮寧軍節度使郭從義為永興軍兵馬都部署。戊子,保義軍節度使白文珂為河中兵馬都部署。河決原武。五月己未,回鶻遣使者來。乙亥,魏州內黃民武進妻一產三男子。河決滑州魚池。旱,蝗。秋七月戊申朔,彰德軍節度使王繼弘殺其判官張易。翽鵒食蝗。丙辰,禁捕翽鵒。庚申,郭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癸亥,契丹鄚州刺史王彥徽來奔。庚午,殺成德軍副使張鵬。乙亥,王景崇叛附于李守貞。八月壬午,郭威討李守貞。九月,西面行營都虞候尚弘遷及趙思綰戰,敗績。冬十月甲申,吐蕃使斯漫篤蘭氈藥斯來。十一月甲寅,殺太子太傅李崧,滅其族。壬申,葬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于睿陵。十二月己卯,彰武軍節度使高允權殺太子太師致仕劉景巖。 |
《卷十二周本紀第十二》
4 | 顯德元年正月丙子,郊,僅而成禮,即以王判內外兵馬事。壬辰,太祖崩,秘不發喪。丙申,發喪,皇帝即位於柩前。右監門衛大將軍魏仁浦為樞密副使。二月庚戌,回鶻遣使者來。丁卯,馮道為大行皇帝山陵使,太常卿田敏為禮儀使,兵部尚書張昭為鹵簿使,御史中丞張煦為儀仗使,開封少尹權判府事王敏為橋道頓遞使。 |
17 | 顯德六年六月癸巳,世宗崩。甲午,皇帝即位於柩前。癸卯,范質為大行皇帝山陵使,翰林學士竇儼為禮儀使,兵部尚書張昭為鹵簿使,御史中丞邊歸讜為儀仗使,宣徽南院使,判開封府事昝居潤為橋道頓遞使。秋七月丁未,戶部尚書李濤為山陵副使,度支郎中盧億為判官。八月庚寅,封弟熙讓為曹王,熙謹紀王,熙誨蘄王。壬寅,高麗遣使者來。九月丙寅,左驍衛大將軍戴交使于高麗。冬十一月壬寅,葬睿武孝文皇帝于慶陵。高麗遣使者來。 |
《卷二十八唐臣傳第十六》
50 | 劉贊劉贊,魏州人也。父玭為縣令,贊始就學,衣以青布衫襦,每食則玭自肉食,而別以蔬食食贊於床下,謂之曰:「肉食,君之祿也,爾欲之,則勤學問以干祿;吾肉非爾之食也。」由是贊益力學,舉進士,為羅紹威判官,去為租庸使趙巖巡官,又為孔謙鹽鐵判官。明宗時,累遷中書舍人、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守官以法,權豪不可干以私。 |
《卷三十一周臣傳第十九》
8 | 遷左諫議大夫,知開封府事。歲中,遷左散騎常侍,充端明殿學士。是時,世宗新即位,銳意征伐,已撓群議,親敗劉旻於高平,歸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數顧大臣問治道,選文學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及《平邊策》,朴在選中。而當時文士皆不欲上急於用武,以謂平定僭亂,在修文德以為先。惟翰林學士陶穀竇儀、御史中丞楊昭儉與朴皆言用兵之策,朴謂江淮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見其議論偉然,益以為奇,引與計議天下事,無不合,遂決意用之。顯德三年,征淮,以僕為東京副留守。還,拜戶部侍郎、樞密副使,遷樞密使。四年,再徵淮,以朴留守京師。 |
《卷三十五唐六臣傳第二十三》
11 | 趙光逢趙光逢,字延吉,父隱,唐左僕射。光逢在唐以文行知名,時人稱其方直溫潤,謂之「玉界尺。」昭宗時為翰林學士承旨、御史中丞,以世亂棄官,居洛陽,杜門絕人事者五六年。柳璨為相,與光逢有舊恩,起光逢為吏部侍郎、太常卿。唐亡,事梁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累遷左僕射,以太子太保致仕。末帝即位,起為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復以司徒致仕。唐天成中,即其家拜太保,封齊國公,卒,贈太傅。 |
《卷五十二雜傳第四十》
27 | 高祖怒,起去,濤隨之諫不已,高祖不得已,召式父鐸、弟守貞、子希範等,皆拜以官,為蠲涇州民稅,免其雜役一年,下詔罪己,然彥澤止削階、降爵而已。於是國珍等復與御史中丞王易簡率三院御史詣閣門連疏論之,不報。 |
《卷五十四雜傳第四十二》
13 | 琪少舉進士、博學宏辭,累遷殿中侍御史,與其兄珽皆以文章知名。唐亡,事梁太祖為翰林學士。梁兵征伐四方,所下詔書,皆琪所為,下筆輒得太祖意。末帝時,為御史中丞、尚書左丞,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蕭頃同為宰相。頃性畏慎周密,琪倜儻負氣,不拘小節,二人多所異同。琪內結趙巖、張漢傑等為助,以故頃言多沮。頃嘗掎摭其過。琪所私吏當得試官,琪改試為守,為頃所發,末帝大怒,欲竄逐之,而巖等救解,乃得罷為太子少保。 |
《卷五十五雜傳第四十三》
7 | 盧文紀盧文紀,字子持,其祖簡求,為唐太原節度使,父嗣業,官至右補闕。文紀舉進士,事梁為刑部侍郎、集賢殿學士。唐明宗時,為御史中丞。初上事,百官臺參,吏白諸道進奏官賀,文紀問:「當如何?」吏對曰:「朝廷在長安時,進奏官見大夫、中丞如胥史。自唐衰,天子微弱,諸侯強盛,貢奉不至,朝廷姑息方鎮,假借邸吏,大夫、中丞上事,進奏官至客次通名,勞以茶酒而不相見,相傳以為故事。」 |
35 | 崔居儉崔居儉,清河人也。祖蠡、父蕘皆為唐名臣。居儉美文辭,風骨清秀,少舉進士。梁貞明中,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唐莊宗時,為刑部侍郎、太常卿。崔氏自後魏、隋、唐與盧、鄭皆為甲族,吉凶之事,各著家禮。至其後世子孫,專以門望自高,為世所嫉。明宗崩,居儉以故事為禮儀使,居儉以祖諱蠡,辭不受,宰相馮道即徙居儉為秘書監。居儉歷兵、吏部侍郎、尚書左丞、戶部尚書。晉天福四年卒,年七十,贈右僕射。居儉拙於為生,居顯官,衣常乏,死之日貧不能葬,聞者哀之。 |
38 | 五年,高祖詔太常復文武二舞,詳定正、冬朝會禮及樂章。自唐末之亂,禮樂制度亡失已久,棁與御史中丞竇貞固、刑部侍郎呂琦、禮部侍郎張允等草定之。其年冬至,高祖會朝崇元殿,廷設宮縣,二舞在北,登歌在上。文舞郎八佾,六十有四人,冠進賢,黃紗袍,白中單,白練衣蓋襠,白布大口褲,革帶履。左執籥,右秉翟。執籥引者二人。武舞郎八佾,六十有四人,服平巾幘,緋絲布大袖、繡襠甲金飾,白練衣蓋,錦騰蛇起梁帶,豹文大口褲,烏靴。左執干,右執戚。執旌引者二人。加鼓吹十二按,負以熊釣,以象百獸率舞。按設羽葆鼓一,大鼓一,金錞一。 |
《卷五十六雜傳第四十四》
20 | 薛融薛融,汾州平遙人也。少以儒學知名,唐明宗時為右補闕,直弘文館。晉高祖鎮太原,融為觀察判官。高祖徙鄆,欲據太原拒命,延見賓佐,問以可否,而坐中或贊成之,或恐懼不敢言,融獨從容對曰:「融本儒生爾,軍旅之事,未嘗學也,進退存亡之理,豈易言哉!」高祖不之責也。高祖入立,拜吏部郎中,兼侍御史知雜事。累拜左諫議大夫,遷中書舍人。融曰:「文辭非臣所長也。」遂辭不拜。時詔修洛陽大內,融上疏切諫,高祖褒納其言,即詔罷其役。遷御史中丞,改尚書右丞,分司西京。卒,年六十。 |
25 | 王權王權,字秀山,太原人也。唐左僕射起之曾孫。父蕘,官至右司郎中。權舉進士,為右補闕。唐亡,事梁為職方員外郎、知制誥、翰林學士,累遷御史中丞。唐莊宗滅梁,貶權隨州司馬。起為右庶子,累遷戶部尚書。晉高祖時為兵部尚書。是時,高祖以父事契丹,權當奉使,歎曰:「我雖不才,安能稽顙於穹廬乎?」因辭不行,坐是停任。踰年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七十入,贈左僕射。 |
《卷六十二南唐世家第二》
29 | 仁達送款於吳越,吳越以兵三萬應仁達。覺等爭功,進退不相應,延魯與吳越兵先戰,大敗而走,諸軍皆潰歸。景怒,遣使者鎖覺、延魯至金陵。而馮延巳方為宰相,宋齊丘復自九華召為太傅,為稍解之,乃流覺蘄州、延魯舒州。韓熙載上書切諫,請誅覺等,齊丘惡之,貶熙載和州司馬。是歲,契丹陷京師,中國無主,而景方以覺等疲兵東南,不暇北顧。御史中丞江文蔚劾奏宰相馮延巳、諫議大夫魏岑亂政,與覺等同罪而不見貶黜,言甚切直。景大怒,自答其疏,貶文蔚江州司士參軍,亦罷延巳為少傅、岑為太子洗馬。 |
《卷六十三前蜀世家第三》
14 | 是歲正月,巨人見青城山。六月,鳳凰見萬歲縣,黃龍見嘉陽江,而諸州皆言甘露、白鹿、白雀、龜、龍之瑞。秋九月己亥,建乃即皇帝位。封其諸子為王,以王宗佶為中書令,韋莊為左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唐襲為樞密使,鄭騫為御史中丞,張格、王鍇皆為翰林學士,周博雅為成都尹。蜀恃險而富,當唐之末,士人多欲依建以避亂。建雖起盜賊,而為人多智詐,善待士,故其僭號,所用皆唐名臣世族;莊,見素之孫;格,浚之子也。建謂左右曰:「吾為神策軍將時,宿衛禁中,見天子夜召學士,出入無間,恩禮親厚如寮友,非將相可比也。」故建待格等恩禮尤異,其餘宋玭等百餘人,並見信用。 |
《卷六十八閩世家第八》
29 | 泉州刺史余廷英嘗矯曦命掠取良家子,曦怒,召下御史劾之。廷英進買宴錢十萬,曦曰:「皇后土貢何在?」廷英又獻皇后錢十萬,乃得不劾。曦嘗嫁女,朝士有不賀者笞之。御史中丞劉贊坐不糾舉,將加笞,諫議大夫鄭元弼切諫,曦謂元弼曰:「卿何如魏鄭公,乃敢彊諫!」元弼曰:「陛下似唐太宗,臣為魏鄭公可矣。」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