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447291"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資治通鑑
條件: 提到「趙延壽
Total 14

卷二百七十七

97
宣徽北院使趙延壽為樞密使。
102
己卯,以孟漢瓊知內侍省事,充宣徽北院使。漢瓊,本趙王鎔奴也。時范延光趙延壽雖為樞密使,懲安重誨以剛愎得罪,愎,蒲逼翻。每於政事不敢可否;獨漢瓊與王淑妃居中用事,人皆憚之。先是,宮中須索稍踰常度,重誨輒執奏,由是非分之求殆絕。先,悉薦翻。篢,求也。索,亦求也。索,山客翻。分,扶問翻。至是,漢瓊直以中宮之命取府庫物,不復關由樞密院及三司,亦無文書,所取不可勝紀。勝,音升。

卷二百七十八

24
秦王從榮為人鷹視,輕佻峻急;鷹視者,如飛鷹欲攫,俯而側目視物。佻,土雕翻。既判六軍諸衛事,復參朝政,復,扶又翻。多驕縱不法。初,安重誨樞密使,上專屬任之。屬,之欲翻。從榮及宋王從厚自襁褓與之親狎,雖典兵,常為重誨所制,畏事之。重誨死,安重誨,見上卷二年。王淑妃與宣徽使孟漢瓊宣傳帝命,范延光、趙延壽為樞密使,從榮皆輕侮之。河陽節度使、同平章事石敬瑭兼六軍諸衛副使,其妻永寧公主與從榮異母,素相憎疾。明宗諸子,史皆不載其母誰氏,惟許王從益為王淑妃所子,是時尚幼,外此子女之年長者皆微時所生也。從榮以從厚聲名出己右,尤忌之;事始見二百七十六卷天成三年。從厚善以卑弱奉之,故嫌隙不外見。見,賢遍翻。石敬瑭不欲與從榮共事,從榮判六軍諸衛事,石敬瑭為副使,是共事也。常思外補以避之。范延光、趙延亦慮及禍,屢辭機要,請與舊臣迭為之,上不許。會契丹欲入寇,上命擇帥臣鎮河東,延光、延壽皆曰:「當今師臣可往者獨石敬瑭、康義誠耳。」康義誠起代北,事晉王及莊宗及帝,三世在兵間,不聞有功,但以鄴都兵亂之時贊帝舉兵南向為功耳。帥,所類翻;下同。敬瑭亦願行,上即命除之。既受詔,不落六軍副使,敬瑭復辭,復,扶又翻。上乃以宣徽使朱弘昭知山南東道,代義誠詣闕。康義誠時為山南東道節度使,今召令詣闕,命朱弘昭往知節度事以代之,未正授以旌節也。
26
乙酉,上以胡寇浸逼北邊,命趣議河東帥;趣,讀曰促;下同。石敬瑭欲之,而范延光、趙延壽欲用康義誠,議久不決。權樞密直學士李崧以為非石太尉不可,延光曰:「僕亦累奏用之,上欲留之宿衛耳。」會上遣中使趣之,眾乃從崧議。丁亥,以石敬瑭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兼大同、振武、彰國、威塞等軍蕃漢馬步總管,唐末移大同軍於雲州、振武軍於朔州。帝應州人,即位置彰國軍於應州,以興唐軍為寰州隸之。莊宗同光元年置威塞軍於新州,以媯、儒、武三州隸之。四軍皆節鎮也。加兼侍中。石敬瑭以河東倚契丹之援而得中國張本。
27
己丑,加樞密使趙延壽同平章事
59
太僕少卿何澤見上寢疾,秦王從榮權勢方盛,冀己復進用,歐史曰:何澤外雖直言而內實佞邪,與宰相趙鳳有舊,數私干鳳;鳳薄其為人,以為太常少卿。敕未出,澤先知之,即稱新官上章自訴。章下中書,鳳等言:「澤未拜命而稱新官,輕侮朝廷,請坐以法。」乃以太僕少卿致仕,居于河陽。表請立從榮為太子。上覽表泣下,私謂左右曰:「群臣請立太子,朕當歸老太原舊第耳。」此唐宣宗所謂「若立太小則朕便為閑人」之見也。富有天下,不思貽後之謀,而為此論,意趣凡近,良可憫笑。帝事太祖、莊宗,起於晉陽,有舊第在焉。不得已,丙戍,詔宰相樞密使議之。丁卯,從榮見上,見,賢遍翻。言曰:「竊聞有姦人請立臣為太子;臣幼少,且願學治軍民,不願當此名。」治,直之翻。上曰:「群臣所欲也。」從榮退,見范延光、趙延壽曰:「執政欲以吾為太子,是欲奪我兵柄,幽之東宮耳。」從榮之言,與明宗之言同一戀權之心耳。延光等知上意,且懼從榮之言,即具以白上;辛未,制以從榮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61
戊寅,加范延光、趙延壽兼侍中。
64
秦王從榮請嚴衛、捧聖步騎兩指揮為牙兵。五代會要:應順元年三月,改左、右羽林四十指揮為嚴衛左、右軍,龍武、神武四十指揮為捧聖左、右軍。按是年帝殂,明年正月閔帝改元應順,四月潞王入立,改元清泰。數月之間,乃未、潞二王兵爭之際,何暇改屯衛諸軍號乎!是必改於天成、長興之間,會要誤也。每入朝,從數百騎,張弓挾矢,馳騁衢路;令文士試草檄淮南書,陳己將廓清海內之意。從榮不快於執政,私謂所親曰:「吾一旦南面,必族之。」范延光、趙延壽懼,屢求外補以避之。上以為見己病而求去,甚怒,曰:「欲去自去,奚用表為!」齊國公主復為延壽言於禁中,云「延壽實有疾,不堪機務。」趙延壽尚帝女齊國公主。復,扶又翻;下同。為,于偽翻。丙申,二人復言於上曰:「臣等非敢憚勞,願與勳舊迭為之。亦不敢俱去,願聽一人先出。若新人不稱職,稱,尺證翻。復召臣,臣即至矣。」上乃許之。戊戌,以延壽為宣武節度使;以山南東道節度使朱弘昭為樞密使、同平章事。制下,弘昭復辭,亦懼從榮之禍也。下,戶嫁翻。上叱之曰:「汝輩皆不欲在吾側,吾蓄養汝輩何為!」弘昭乃不敢言。

卷二百八十一

73
是歲,契丹改元會同,國號大遼,公卿庶官皆倣中國,參用中國人,以趙延壽樞密使,尋兼政事令。為遼人用趙延壽以圖晉張本。
96
契丹遣使如洛陽取趙延壽妻唐燕國長公主以歸。趙延壽妻,唐明宗女也。延壽入契丹,其妻留洛,今延壽在北用事,故來取之。長,知兩翻。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