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368219"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南史
條件: 提到「羊鴉仁
Total 14

卷七 梁本紀中第七

170
三月庚子,幸同泰寺,設無遮大會。上釋御服,服法衣,行清凈大舍,名曰「羯磨」。以五明殿為房,設素木床、葛帳、土瓦器,乘小輿,私人執役。乘輿法服,一皆屏除。甲辰,遣司州刺史羊鴉仁率土州刺史桓和、仁州刺史湛海珍等應接侯景。兵未至,而東魏遣兵攻景,景又割地求救於西魏,方解圍。乙巳,帝升光嚴殿講堂,坐師子座,講金字三慧經,舍身。
173
秋七月庚申羊鴉仁入縣瓠城。
187
十二月戊申,天西北裂,有光如火。尚書令謝舉卒。丙辰司州刺史柳仲禮、前衡州刺史韋粲高州刺史李遷仕、前司州刺史羊鴉仁等率軍入援。
190
三月,城內以景違盟,設壇告天地神祇。戊午,前司州刺史羊鴉仁進軍東府北,與賊戰,大敗。時四方征鎮入援者三十餘萬,莫有鬥志,自相抄奪而已。丁卯,賊攻陷宮城,縱兵大掠。己巳,賊矯詔遣石城公大款解外援軍。庚午侯景自為都督中外諸軍事、大丞相錄尚書事辛未,援軍各退散。丙子,熒惑守心。

卷八 梁本紀下第八

10
六月庚子,前司州刺史羊鴉仁自尚書省出奔江陵。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

29
初,景謀反,合州刺史鄱陽王範、司州刺史羊鴉仁並累有啟聞。異以景孤立寄命,必不應爾,乃謂使曰:「鄱陽王遂不許國家有一客!」並不為聞奏。及賊至板橋,使前壽州司馬徐思玉先至求見於上,上召問之,思玉紿稱反賊,請閑陳事。上將屏左右,舍人高善寶曰:「思玉從賊中來,情偽難測,安可使其獨在殿上。」時異侍坐,乃曰:「徐思玉豈是刺客邪?何言之僻。」善寶曰:「思玉已將臨賀入北,詎可輕信。」言未卒,思玉果出賊啟,異大慚。賊遂以討異及陸驗為名。及景至城下,又射啟言「朱異等蔑弄朝權,輕作威福,臣為讒臣所陷,欲加屠戮。陛下誅異等,臣斂轡北歸」。帝問簡文曰:「有是乎?」對曰:「然」。帝召有司將誅之,簡文曰:「賊特以異等為名耳,今日殺異,無救於急,適足貽笑將來。若祅氛既息,誅之未晚。」帝乃止。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42
羊鴉仁孝穆,泰山鉅平人也。少驍勇,仕郡為主簿。並通中,率兄弟自魏歸梁,封廣晉侯。征伐青、齊間,累有功績,位至都督、北司州刺史。及侯景降,詔鴉仁督土州刺史桓和之、仁州刺史湛海珍等趣縣瓠應接。景至,仍為都督、司豫二州刺史,鎮縣瓠。會侯景敗於渦陽,魏軍漸逼,鴉仁恐糧運不繼,遂還北司,上表陳謝。帝大怒鴉仁,鴉仁懼,頓軍於淮上。及侯景反,鴉仁率所部入援。

卷八十 列傳第七十

7
高澄嗣事為勃海王,遣其將慕容紹宗圍景於長社。景急,乃求割魯陽、長社、東荊、北兗請救於西魏,魏遣五城王元慶等率兵救之,紹宗乃退。景復請兵於司州刺史羊鴉仁,鴉仁遣長史鄧鴻率兵至汝水,元慶軍夜遁,鴉仁乃據懸瓠。
12
帝以景兵新破,未忍移易,故以鄱陽王範為合州刺史,即鎮合肥。魏人攻懸瓠,懸瓠糧少,羊鴉仁去懸瓠歸義陽。
15
元貞知景異志,累啟還朝。景謂曰:「將定江南,何不少忍。」貞益懼,奔還建鄴,具以事聞。景又招司州刺史羊鴉仁同逆,鴉仁錄送其使。時鄱陽王範鎮合肥,及鴉仁俱累啟稱景有異志。朱異曰:「侯景數百叛虜,何能為役。」並抑不奏聞,景所以奸謀益果。乃上言曰:「高澄狡猾,寧可全信。陛下納其詭語,求與連和,臣亦竊所笑也。臣行年四十有六,未聞江左有佞邪之臣,一旦入朝,乃致囂讟,寧堪粉骨,投命讎門。請乞江西一境,受臣控督;如其不許,即領甲臨江,上向閩、越。非唯朝廷自恥,亦是三公旰食。」帝使朱異宣語答景使曰:「譬如貧家畜十客五客,尚能得意,朕唯有一客,致有忿言,亦是朕之失也。」景又知臨賀王正德怨望朝廷,密令要結。正德許為內啟。
33
邵陵王綸又與臨城公大連等自東道集於南岸;荊州刺史湘東王繹遣世子方等、兼司馬吳曄、天門太守樊文皎赴援,營於湘子岸前;高州刺史李遷仕、前司州刺史羊鴉仁又率兵繼至。既而鄱陽世子嗣、永安侯確、羊鴉仁李遷仕、樊文皎率眾度淮,攻破賊東府城前柵,遂營於青溪水東。景遣其儀同宋子仙緣水西立柵以相拒。景食稍盡,人相食者十五六。
40
景既知援軍號令不一,終無勤王之效,又聞城中死疾轉多,當有應之者。既卻湘東王等兵,又得東城之米,王偉且說景曰:「王以人臣舉兵背叛,圍守宮闕,已盈十旬。逼辱妃主,陵穢宗廟,今日持此,何處容身?願且觀變。」景然之,乃表陳武帝十失。三年三月丙辰朔,城內於太極殿前設壇,使兼太宰、尚書僕射王克等告天地神祇,以景違盟,舉烽鼓噪。初,城圍之日,男女十餘萬,貫甲者三萬,至是疾疫且盡,守埤者止二三千人,並悉羸懦。橫尸滿路,無人埋瘞,臭氣熏數里,爛汁滿溝洫。於是羊鴉仁柳仲禮、鄱陽世子嗣進軍於東府城北。柵壘未立,為景將宋子仙所敗,送首級於闕下。景又遣於子悅乞和,城內遣御史中丞沈浚景所。景無去意,浚因責之,景大怒,即決石闕前水,百道攻城,晝夜不息。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