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泰昌元年 (1620/2/4 - 1621/2/21)"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明季北略
條件: 包含字詞「泰昌元年 (1620/2/4 - 1621/2/21)」
Total 23

第二卷天啟元年辛酉至七年丁卯七月

1
袁應泰,字大來,號位宇,鳳翔人。萬曆乙未進士,除臨漳知縣,築長堤四十餘里,以禦漳水,升工部主事。又備兵淮徐,以歲饑發賑,被參,移疾歸。起河南參政,備兵永平。會邊報警,庚申八月初九升僉都御史,巡撫遼東。熊廷弼既以人言去任,十月初十乃升兵部侍郎,賜劍,經略遼東。既至遼,上疏言:「臣父遺書,命臣不得請告乞骸,病醫於斯,死葬於斯。如以罪蒙譴,亦願編為士伍以殺敵,不敢入山海關一步。」有旨褒答。
4
文龍遂經三坌河口行至豬島,地可三十里,廬舍俱毀,寂無一人,止水牛二十三,取之。長年李景先,各島頗熟,率勇壯二千人見補千總至廣鹿島,地七十里,令守備蘇其民擒島官胡可實,安撫七百餘人。至店島,方三十里,命千總張繼善,執島官任光先,安民二百。至石城島,地五十里,命張扳執島官何國用,安撫四百家。諸島官俱南人降清者。次又收復鹿島、長山島、小長山島、色利島、章子留島、海洋島、王家島。至彌串堡,文龍崖駐軍招集,難民歸者甚眾,是堡為朝鮮地,過此二百里,即鴨綠江,乃中國與朝鮮界。過江即鎮江城,城本中國地,萬曆庚申為大清所取。命總兵佟養貞以千人居守。七月既望夜,文龍率將士九十七人襲破之,獻俘王化貞捷奏。授廣寧都司,兼副總兵,駐鎮江。大兵五萬至,親往朝鮮借師,鎮江復失。
3
萬曆四十八年庚申九月初六日熹宗立,年十六,未婚,乳母客氏,侯田兒之妻,年三十,妖豔。熹宗惑之,封為奉聖夫人,出入與俱。時忠賢漸用事,私殺司禮監王安、于海子,然與客氏尚未合。及熹宗婚,立張氏為皇后,王氏為良妃,段氏為妃。客氏不悅,熹宗賞賚無算。客氏偶出,用八人轎開棍,五道避之,稍遲轍笞。給事朱欽相、倪思輝奏之,被降。江西御史王心一疏救,貶三級。由是客氏勢益橫。忠賢謀結之,邀飲六十肴一席,費至五百金,遂表裡為奸,升降任意。熹宗言動,客報於忠賢。忠賢告假,則客氏留中,顧殺心猶未熾也。
1
楊漣文孺,號大洪,應山人。萬曆三十四年丙午進士,授常熟縣尹,贈太子太保,謚忠節。公初為縣令,遷戶禮兵垣給諫,歷事三朝。以移宮一事,為群小所忌。庚申冬告歸,癸亥起用,升禮科,歷都御史。見魏忠賢、客氏專擅,遂聲罪首攻。於天啟四年甲子六月初一日,有二十四罪之奏。
1
泰昌八月初一日登極時,公在兵科,近瞻天顏,無病容也。初四,聞不豫,初八日,病甚。十一日,固欲出見群臣,則神采大可駴矣。
3
十四日,有郭、王二皇親遍謁臺省,泣訴宮禁危狀,謂:「帝勢必不起。鄭貴妃與李選侍日於帝左右,一圖太后、一圖后。其浼熹宗附己,勒以先帝要封太后。」此時,兩婦蓋環弄兩朝於股掌之間矣。諸宮侍俱不得近,並傳熹宗時時向人泣,謂:「皇爺素固健甚,今諸奴捉弄如此,如何了此?」
4
十五日,御史左光斗會議,請諸大老約貴妃姪鄭養性禮請貴妃移宮。
5
十七日,上召閣部科道入,曰:「幾夜不得睡,日食粥不滿盂。」
6
十九日,公從大臣再問安後,則聞頭目眩暈,身體軟弱,不能動履之旨矣。
7
二十二日,大臣入,上曰:「朕在東宮,飲食不調,至今四、五月始愈。登極後勞著些,又未得靜一靜。今大病服藥無效。」閣臣劉一燝、孫宗伯言及封李選侍儀注。上曰:「是事朕有年,生育多,伏侍久。」
8
二十六日再召,上音吐猶亮。
9
二十九日甲戌召見,則曰:「朕難了國家事,卿等為朕盡心分憂。與朕輔皇長子為堯舜之君。」又曰:「朕壽宮要緊。」大臣共對曰:「聖壽無疆,何念及此?」適內帷幔中一小豎從上耳語,搖手不應,忽一穿上紅婦人張手,從光宗前挾熹宗入,嘈嘈者久之。熹宗滯帷幔間,若推之出。熹宗失色,忿向光宗曰:「皇爺爺要封皇后,我等為上請急,或誤也。」是日,凡三召見,賜請臣酒飯。李可灼進藥。
10
九月乙亥朔五更,帝崩。公從大臣趨乾清宮,守閽者將挺固阻不容。公大罵:「奴才,皇帝召我等,今已晏駕,皇長子小,你們據住門不容宰相入,意欲何為?」閽者卻,乃入哭臨,請見今上。上久不出,再四請,乃得見。共呼萬歲。諸臣請初六日吉登極,因奉上詣乾清宮門首。諸臣請到文華殿,受諸臣三呼禮畢,導至慈慶宮。頃奏事,中宮公擁上行。交付輔臣劉一燝捧左手,英國公張惟賢捧右手,甫到中宮,諸璫從寢閣內出者,共喝:「你們拉小爺那裡走?急請回宮!」上小害怕,固欲奪上。八公亦喝之曰:「胡說!殿下是我等主,我等是殿下臣子,四海九州都是臣子,殿下怕甚麼?」共擁上行過乾清宮門。西向坐。諸大臣叩頭慰安。因請登輿,擁到文華殿上,仍西上坐。諸臣行五拜三叩頭禮,嵩呼畢,擁入慈慶宮。
12
四日得旨,而選侍聽李進忠謀,必欲挾上母子同宮,且欲垂簾稱制。有中使來,公曰:「選侍移宮否?」
50
四十年攻苦,確然可自信。兩朝以次起用廢臣,神宗四十八年庚申,召拜光祿寺丞熹宗元年辛酉,進光祿少卿。上《戚畹鄭氏疏》,轉太常少卿,又轉太僕卿。時方從哲、鄭養性之黨,且憤且懼,竊竊以東林為言,將注其毒。京師建首善書院,鄒南皋、馮少墟兩中丞,率同志所闢,福清葉公為之記,稱一時盛事。給事朱童蒙疏詆,大約歸重東林,踵而歸者甚眾。兩中丞皆辭位去。公亦疏辭,福清留之。明年,差歸東林如故日。宦情秋露,學境春風,是可決擇矣。無何,晉刑部侍郎,還朝。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