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547465"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越史略
條件: 提到「太尉
Total 45

越史畧卷下

5
以武衛黎伯玉為太尉,內人火頭劉波楊珥為太傅,中丞牟都俞為諌議大夫。
25
秋八月,真臘、占城寇乂安州。詔太尉楊英珥討克之。
49
己未紹明三年,翁申利自稱仁宗之子,據上源州以叛,僭號平皇,有眾千餘人。二月,詔諌議大夫劉禹偁擊之。為利所敗。利出據西儂州,攻破富良府,欲向京師。命太尉杜英武討之。至曠驛,與利相遇,大戰,利軍大敗,死者不可勝數。利奔隆令州。十月,英武攻隆令州,破之,俘二千餘人。利奔諒州,為太傅蘇靈成所擒。送京師,斬之。
57
夏五月太尉杜英武獻白龜,年都俞獻白雀。以都俞為太師
73
王聽太尉杜英武獄,徙英武為昇田宏。初,王沖幼,政無小大皆委英武,而英武又私於太后,因益驕恣,居朝廷則攘臂厲聲,命官吏則頤指氣使,眾皆側目而不敢言。駙馬楊嗣明等與殿前指揮使武帶,率軍士詣越城門外,大呼曰:「英武出入掖庭,恣行凶穢,聲聞於外,臣等請除之,毋貽後患。」因收英武,繫於具聖廊。太后令人送酒食,而密置金以賂帶等。時具聖都火頭阮揚言於眾曰:「汝等欲貪其賂,我與汝必不免於英武之手。不如殺之以紓吾禍。」執戈欲刺之,左具聲譚乃奪其戈止之,曰:「殿前謂我,英武罪雖死,必當先稟上命。」揚怒,詬之曰:「殿前是武吉,非武帶也。何其貪人之賂而不顧公議耶!」言訖,赴井而死。英武既得罪,太后憂悶,思所以復英武職任者。英武累蒙赦宥,復為太尉,輔政如之而寵任益隆。由是得擅禍福之柄,常欲思報前怨,乃私以百餘人為奉衛都,凡有罪者,悉委本衛都捕之。英武密言於王曰:「往者武帶等擅以兵入禁庭,其罪莫大,請除之。」王可其奏,英武遂命奉衛都捕帶等下吏治之獄成。詔降智明王為侯,內侍杜乙等五人上木馬,玉階火頭八人等斬於西市,殿前指揮使武帶等二十人梟於江頭,駙馬楊嗣明等三十人流惡水,餘並徒為田宏犒甲,果如阮揚所言。是歲,禁閽寺不得擅入宮中,朝士不得往來王侯家;諸犯入奉衛都地分者,杖八十;入廊內者,死罪。
105
戊寅大定十九年夏五月,左司阮國以使來回言:「臣到宋國,見庭中有銅匭,以受四方之章疏。臣請陛下仿其制以達天下之情。」王然之,為置案於朝廷,下令曰:有欲言事者裁書投之。旬月之間,書疏填滿。有暗投無名書一道曰:太尉杜英武欲起兵入宮作亂。得書者以告英武,英武曰:「公為予奏按之。」乆不得其人,英武誣奏曰:「此必立案之人為之。」王以為然,命收國以及其弟儀,下吏治之。誣服乃流國以於歸化寨。未幾,王欲召國以,英武使人以酖送國以曰:「服此藥可以辟瘴氣。」國以知不免,服藥而死。
150
季秋,以太后弟杜安順為關內憲國侯,以憲成為太尉
154
太尉蘇憲成獻白雀,殿前指揮使黃玖獻白鹿。
162
己酉太尉蘇憲成卒。輟朝七日,清膳三日。初,憲成寢疾,惟叅知政事武贊唐夙夜侍側,諫議大夫陳忠佐以事務頗劇,不暇存省。及疾篤,太后問疾,曰:「如有不諱,其誰代之?」憲成曰:「平日所知,惟忠佐而已。」太后曰:「贊唐日侍湯藥,而公言不及,何也?」對曰:「陛下問其可否,故臣言及忠佐。如問其侍養,非贊唐而誰?」太后雖嘉其忠,竟不用其言,乃以杜安順聽政。
278
秋七月,秉羿至京師,將入奏事。有止之曰:王既先入猷言怒公未解。秉羿曰:「吾事上盡忠而反為人譖耶?況有君命,吾其焉逃!」遂入。王使執之,及其子輔,囚於水院。欲加以刑,其將郭卜等聞之,領兵鼓噪而入,至大成門,為閽者所拒,卜等刮其扉而入。王聞事急,促召秉羿入金晶階涼石處。俄而猷與其弟京等皆自御堂出,以御槍殺秉羿及輔。卜等聞秉羿死,遂使軍士突入涼石處,以王所御巾車舁秉羿尸,以御席裹輔屍,由越城門出,下朝東步。既而復入萬延宮,逆王子忱、王子旵歸於海邑。壬寅,我元祖大帥舟師詣京師,逆王子旵并母元妃譚氏及同母妹二人歸於海邑段氏家,遂於其家奉王子忱即位。時旵家臣劉紹就元祖及遙濠人范愚言曰:「忱雖長子,庶也。旵雖幼,嫡也。惟二公圖之。」元祖遂與愚逆旵歸茫仁,即位徽稱勝王,降忱為王。頃之,旵復歸於海邑,寓劉家村館。以我元祖仲女為元妃,以譚以蒙為太尉,阮正吏為參知政事,元祖為明字,愚為上品奉御,蘇忠嗣為殿前指揮使,餘各有差。王命猷往烘路訓練軍士,欲伐順流人。會烘人來迎及期,而猷尚與天極公主私,不覺移時,遂與烘人相失。猷乃登舟由江路而去,次古州步,陸行至麻浪阿杲社,為北江人阮耨阮乃所執,送於王子旵,殺之。
289
以太傅杜敬修為太尉
292
己未,以忠嗣為招討大使,譚以蒙為太尉
301
三月,以招討大使關內侯蘇忠嗣為太尉
325
壬戌,王幸土塊營,太尉譚以蒙及烘侯段尚皆來會。王命尚及以蒙攻嗣慶。
337
甲戌建嘉四年正月,彰誠侯嗣慶會諸道兵,盟於東扶列杜太尉祠,欲攻京師。嗣慶分水陸二道,潘鄰、阮嫩將國威兵,由平樂道攻陸路,嗣慶自領舟師次拖幕江,我太祖及嗣慶攻瀘江右岸,陳守達、陳獻琛、阮硬攻瀘江左岸,王犁、阮改攻朝東歩浮梁。王自將討嗣慶,會大霧,黑昏,舟人莫辨。至米所遇犁、改軍,未交戰,犁、改鼓噪勒兵,官軍自潰,軍士皆棄舟登陸而走。犁、改獲龍舟,我太祖欲進攻瀘江右岸,至安?步,遇譚以蒙及安仁王領北江道諸軍來,悉以鋭師逆戰,二軍皆敗。守度、獻琛等乗勝進至慈調歩,又克之。鄰等遂至椰市,遇烘將段禁武忽等,擊之,皆敗走,度東步浮梁而歸。時王在茶亭,聞諸軍皆敗,大懼,命駕入禁中迎太后共上船,欲奔諒州。過天德大室以蒙慟哭止之曰:「諒州道路遼逺,地多瘴氣,非其所安。今陛下避難而適彼,譬如逃熱而趨火,有何益乎?願少留於此,使臣等率烘人復與彼戰,以為後圖。萬一不利,然後行幸,亦未為晚。」王從之。以蒙召烘人,不至,因奔於烘。上深以為憂。己卯,幸諒州。車駕至芮曳鄉阮順第,少歇。是夜,又行至多感鄉鄭農家,農進膳食。畢,又去宿朱麻洞陶年第。嗣慶在鶴橋,分命將帥招撫諸道新集兵,賴靈守義住,潘鄰守超類,守度守朗隘,範茄守貧隘,阮嫩守北江。時守度遇烘人段尚、段文雷、段可如兵,與戰,烘人奔北。王聞嫩守北江,遂命安鐡將申長、申荄等拒於芮曳原,並為嫩所殺。王乃與太后奔於牧寓關內侯王尚第。數日,嗣慶乃剪髪使人以獻於王,及具言已意,謂:「臣見群小在側,壅遏忠良,蔽惑聖聰,民情鬱抑,無由上達,故因國人之怒,起兵以討此輩,剪除禍根,以慰眾心耳。至於君臣之分,不敢少犯,豈意深負專征之罪,致使車駕播遷。自揆臣身,罪當萬死,願陛下少霽威怒,返駕京師,以副人望。」王不省。
383
冬十二月,進我太祖爵列侯。馮佐周、賴靈並關內侯。以嗣慶為太尉,贊拜不名。太祖長子桏為關內侯,嗣慶長子海為王。又以太祖為內侍判首,每大宴禮,賜坐局天安殿。
384
丁丑建嘉七年夏四月太尉分諸軍為六道討嫩。嫩引兵,出其不意,擊范恩。恩軍陷於冷涇潭口,為嫩所殺者五十餘人。嫩乗勝,復襲隘道,遇太尉軍,交戰,嫩軍遂潰。
387
太尉引兵攻峰州、真那諸邑,皆抜之。丁卯,峰州諸屬邑皆出降。太尉復引軍攻顯信王八,克之,八奔安樂柵。自此一帶鄉邑悉平。
397
我太祖領諸道兵圖嫩於北江,仍命決其隄以灌諸鄉邑。賴靈隨其水勢攻之,嫩軍大潰,獲嫩妻子。嫩以百餘人退保扶寧。是日,太尉引兵至弩驛歇坐,戲指木上小枝,謂左右曰:「吾為君等射中此枝。」一發而中,眾皆驚服。坐頃,其驛為頹壓覆太尉,眾大懼,撤尾木以出之,而太尉無恙。
398
以關內侯賴靈知乂安州事。太祖與太尉嗣慶以其妹陳三娘嫁烘侯段文雷。文雷勇敢有智畧,能得眾心,故烘人多歸之。
404
南冊范以卒。初,太尉使王犁等將兵向南冊,與以會謀共伐嫩。會以疾篤,嗣慶使醫石章往治之,未至而卒。乙巳,嗣慶發兵往南冊,道遇犁等還,怒其不留,欲刑之,因使將軍阮改、阮木引兵徑至平橋。時嫩已先據其邑,改、木力戰爭之,嫩兵自潰。太尉自陸路向安丁橋,遇將軍自挑,謂嫩兵已傅於安丁洞,太尉使攻之,不克。太尉復攻平槁,南冊將黃個卒,阮利皆出降,南冊平。
406
冬十二月,嫩病篤。太尉軍於朝東步,而嫩已死。庚午,嫩將費探送太后及王子公主等於太尉以降。嫩大將阮盈竄於侍降險林,逾五日,自度計窮,乃獻名馬以降,北江平。
410
夏四月太尉嗣慶與太祖等發兵攻歸化寨。何高分為二道。太尉及太祖由歸化江,賴靈、潘具由宣光江,兩道俱進。具陷於澤,為高將阮乃所斬。高聞太尉軍四面圍之最急,遂與其妻子俱縊而死。自是上源路三帶江等皆平。太尉以潘具死國,請追封明信王。
415
秋九月戊申,幸美祿太尉第。
417
孟冬,王與太后御天安殿,觀太尉子顯道王海納昏禮。
419
癸未建嘉十三年春正月太尉使人收寶信侯賴靈。靈縊而死。
420
孟冬,太尉伐蒙柵山獠。
421
十二月,己卯,輔國太尉陳嗣慶卒於扶列第。王與太后臨其喪,哭之盡哀,謚建國王。
424
甲申建嘉十四年春正月丁未,葬建國王於美祿。是春,以太祖為輔國太尉,馮佐周為內侍判首,進上品侯陳豹爵為王,謚顯誠。
433
王以女主而幼為憂,召馮佐周謀曰:「朕以不德,獲戻於天,絕無繼嗣,傳位於女。以一陰而御群陽,眾所不與,必致悔亡。以吾觀之,莫若逺法唐堯,近體仁祖,擇其賢者而授之。今所見太尉仲子某,年雖沖幼,相貌非常,必能濟世安民。欲以為子,而主神器。仍以昭王配之。卿等為朕言於太尉。」太祖亦未之信。左輔阮正吏謂太祖曰:「阮氏之有國也,賢君六七作,其餘德遺澤,入人也深。一旦遽以異姓為嗣,意其試之以觀我何如耳。茍因而受之,天下必謂太尉實有篡逆之志。」太祖欲從之,上品奉御陳守度曰:「左輔之言非也。假如上王有子,反欲遜於二郎,揆之於義,則不可奉詔。今以無嗣,欲擇賢而付之,此乃上王逺法堯舜之真讓,又何疑哉?況天位不可久曠,而上王遜避之意已決,別選他姓為嗣,雖欲不臣事之,其可得乎?且上王以二郎為嗣,乃天意也。天與不取,反受其咎。願太尉熟思之。」冬十二月,命內侍判首馮佐周、內行遣左司郎中陳智宏,將內外文武臣僚,領龍舟,備法駕,赴星罡府,迎我太宗。以是年十二月初一日受禪,即位於天安殿,尊順貞皇后為太后,降昭王為昭聖王后,改元建中。太上王與其母譚太后出居扶列寺,號惠光禪師。以建中二年八月丙戌,薨於善教寺,廟號惠宗,在位十五年有竒。改元者一,曰建嘉,凡十五年。壽三十三,殯於安華府寶光寺。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