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395649"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南齊書
條件: 提到「黃回
Total 13

卷一本紀第一高帝上

23
治新亭城壘未畢,賊前軍已至。方解衣高臥,以安眾心,乃索白虎幡,登西垣。使寧朔將軍高道慶、羽林監陳顯達員外郎王敬則浮舸與賊水戰,自新林至赤岸,大破之,燒其船艦,死傷甚眾。賊步上新林,太祖馳使報劉勔,急開大小桁,撥淮中船舫,悉渡北岸。休範乘肩輿率眾至壘南,上遣寧朔將軍黃回、馬軍主周盤龍將步騎出壘對陣。休範分兵攻壘東,短兵接戰,自巳至午,眾皆失色。太祖曰:「賊雖多而亂,尋破也。」楊運長領三齊射手七百人,引彊命中,故賊不得逼城。
35
初,荊州刺史沈攸之太祖於景和世同直殿省,申以歡好,以長女義興公主妻攸之第三子元和。攸之為郢州,值明帝晚運,陰有異圖,自郢州遷為荊州,聚斂兵力,將吏逃亡,輒討質鄰伍。養馬至二千餘匹,皆分賦戍邏將士,使耕田而食,廩財悉充倉儲。荊州作部歲送數千人仗,攸之割留,簿上供討四山蠻。裝治戰艦數百千艘,沈之靈溪裏,錢帛器械巨積,朝廷畏之。高道慶家在華容,假還過江陵。道慶素便馬,攸之與宴飲,於聽事前合馬槊,道慶槊中破攸之馬鞍,攸之怒,索刃槊,道慶馳馬而出。還都,說攸之反狀,請三千人襲之。朝議慮其事難濟,太祖又保持不許。太祖既廢立,遣攸之子司徒左長史元琰齎蒼梧王諸虐害器物示之,攸之未得即起兵,乃上表稱慶,并與太祖書推功。攸之有素書十數行,常韜在裲襠角,云是明帝與己約誓。十二月,遂舉兵。其妾崔氏、許氏諫攸之曰:「官年已老,那不為百口計!」攸之指裲襠角示之,稱太后令召己下都。京師恐懼。乙卯,太祖入居朝堂,命諸將西討,平西將軍黃回為都督前驅。
39
司徒袁粲尚書令劉秉見太祖威權稍盛,慮不自安,與蘊及黃回等相結舉事,殿內宿衛主帥,無不協同。攸之反問初至,太祖往石頭與粲謀議,粲稱疾不相見。
41
粲典簽莫嗣祖知粲謀,太祖召問嗣祖:「袁謀反,何不啟聞?」嗣祖曰:「事主義無二心,雖死不敢泄也。」蘊嬖人張承伯藏匿蘊。太祖並赦而用之。黃回頓新亭,聞石頭鼓噪,率兵來赴之,朱雀珝有戍軍,受節度,不聽夜過,會石頭已平,因稱救援。太祖知而不言,撫之愈厚,遣回西上,流涕告別。
44
辛卯,太祖鎮北將軍黃回

卷二十四列傳第五 柳世隆 張瓌

19
今遣新除使持節督郢州司州之義陽諸軍事平西將軍郢州刺史聞喜縣開國侯黃回員外散騎常侍輔國將軍驍騎將軍重安縣開國子軍主王敬則、屯騎校尉長壽縣開國男軍主王宜與、屯騎校尉陳承叔、右軍將軍葛陽縣開國男彭文之、驃騎行參軍振武將軍邵宰,精甲二萬,衝其首旆。又遣散騎常侍游擊將軍湘南縣開國男呂安國、持節寧朔將軍越州刺史孫曇瓘、屯騎校尉寧朔將軍崔慧景寧朔將軍左軍將軍新亭侯任候伯、龍驤將軍虎賁中郎將尹略、屯騎校尉南城令曹虎頭、輔國將軍驍騎將軍蕭順之、新除寧朔將軍游擊將軍下邳縣開國子垣崇祖等,舳艫二萬,駱驛繼邁。又遣屯騎校尉茍元賓、撫軍參軍郭文考、撫軍中兵參軍程隱俊、奉朝請諸襲光等,輕艓一萬,截其津要。驍騎將軍周盤龍、後將軍成買、輔國將軍王敕勤、屯騎校尉王洪範等,鐵騎五千,步道繼進,先據陸路,斷其走伏。持節、督雍梁二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隨郡諸軍事、征虜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襄陽縣開國侯、新除鎮軍將軍張敬兒,志節慷慨,卷甲樊、鄧,水步俱馳,破其巢窟。持節、督司州諸軍事、征虜將軍司州刺史、領義陽太守、范陽縣侯姚道和,義烈梗概,投袂方隅,風馳電掩,襲其輜重。萬里建旍,四方飛旆,莫不總率眾師,雲翔雷動。人神同憤,遠邇并心。
22
郢城既不可攻,而平西將軍黃回軍至西陽,乘三層艦,作羌胡伎,溯流而進。

卷二十九列傳第十 呂安國(全景文) 周山圖 周盤龍 王廣之

2
沈攸之事起,太祖以安國湘州刺史征虜將軍如故。先是王蘊罷州,南中郎將南陽王翽未之鎮,蘊寧朔長史庾佩玉權行州事,朝廷先遣南中郎將中兵參軍臨湘令韓幼宗領軍防州。沈攸之之難,二人各相疑阻,佩玉輒殺幼宗。平西將軍黃回至郢州,遣軍主任候伯行湘州事,又殺佩玉。候伯與回同衛將軍袁粲謀石頭事,回令候伯水軍乘舸往赴,會眾軍已至,不得入。太祖令安國至鎮,收候伯誅之。尋進號前將軍。建元元年,進爵,增邑六百戶。轉右衛將軍,加給事中。二年,虜寇邊,上遣安國出司州,安集民戶。詔曰:「郢、司之間,雜繁廣,宜並加區判,定其隸屬。參詳兩州,事無專任,安國可暫往經理。」以本官使持節,總荊郢諸軍北討事,屯義陽西關。虜未至,安國移屯沔口以俟應接。改封湘鄉。
13
攸之事起,世祖為西討都督,啟山圖為軍副。世祖留據盆城,眾議以盆城城小難固,不如還都。山圖曰:「今據中,為四方勢援,大眾致力,川岳可為。城隍小事,不足難也。」世祖使城局參軍劉皆、陳淵委山圖以處分事。山圖斷取行旅船板,以造樓櫓,立水柵,旬日皆辦。世祖甚嘉之。授前軍將軍,加寧朔將軍,進號輔國將軍。攸之攻郢城,世祖令山圖量其形勢。山圖曰:「攸之見與鄰鄉,亟同征伐,悉其為人。性度險刻,無以結固士心。如頓兵堅城之下,適所以為離散之漸耳。」攸之既敗,平西將軍黃回乘輕舸從白服百餘人在軍前下緣叫,盆城中恐,須臾知是回凱歸乃安。世祖謂山圖曰:「周公前言,可謂明於見事矣。」
18
泰始初,隨軍討赭圻賊,躬自鬥戰,陷陣先登。累至龍驤將軍,積射將軍,封晉安縣子,邑四百戶。元徽二年,桂陽賊起,盤龍時為冗從僕射、騎官主、領馬軍主,隨太祖頓新亭,與屯騎校尉黃回出城南,與賊對陣,尋引還城中,合力拒戰。事寧,除南東莞太守,加前軍將軍,稍至驍騎將軍昇明元年,出為假節、督交廣二州軍事、征虜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未之官,預平石頭。二年沈攸之平,司州刺史姚道和懷貳被徵,以盤龍督司州軍事、司州刺史,假節、將軍如故。改封沌陽縣。太祖即位,進號右將軍
29
王廣之,字林之,沛郡相人也。少好弓馬,便捷有勇力。初為馬隊主。宋大明中,以功補本縣令,殿中,龍驤,強弩將軍,驃騎中兵,南譙太守。泰始初,除寧朔將軍、軍主,隸寧朔將軍劉懷珍征殷琰於壽春。琰將劉從築壘拒守,臺軍相拒移日。琰遣長史杜叔寶領五千人運車五百乘援從。懷珍遣廣之及軍主辛慶祖、黃回、千道連等要擊於橫塘。寶結營拒戰,廣之等肉薄攻營,自晡至日沒,大敗之,殺傷千餘人,遂退,燒其運車。從聞之,棄壘奔走。時合肥城反,官軍前後受敵,都督劉勔召諸軍主會議。廣之曰:「請得將軍所乘馬往平之。」勔以馬與廣之廣之去三日,攻剋合肥賊。仍隨懷珍討淮北。
31
沈攸之事起,廣之留京師,豫平石頭,仍從太祖頓新亭,進號征虜將軍。太祖誅黃回。回弟駟及從弟馬、兄子奴亡逸。太祖與廣之書曰:「黃回雖有微勳,而罪過轉不可容。近遂啟請御大小二輿為刺史服飾。吾乃不惜為其啟聞,政恐得輿,復求畫輪車。此外罪不可勝數,弟自悉之。今啟依法。」令廣之於江西搜捕駟等。建元元年,進爵為侯,食邑千戶。轉散騎常侍左軍將軍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