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天禧四年十月壬辰 (1020/11/2)"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資治通鑑後編
條件: 包含字詞「天禧四年十月壬辰 (1020/11/2)」
Total 1

卷三十四

6
以右司諫、判戶部勾院劉燁為工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初,河決滑州,大興力役,道殍相望,燁請䇿免宰相,以答天變,時冦凖、丁謂實在中書,及王曙坐凖貶官,在朝無敢往見者,燁歎曰:「朋友之義,獨不行於今日!與往餞之,經夕而還」,謂亦不罪也。 九月己酉,以兵部員外郎、知制誥呂夷簡為刑部郎中、權知開封府。夷簡為治,嚴辨有聲,帝識其姓名於屏風,意將大用之也。 丙辰,復御崇德殿視事。帝自中春不豫,止視事於長春殿,至是體平,始御前殿。 罷樞宻副使周起為戶部侍郎、知青州,僉署樞宻院事曹瑋為宣徽南院使、環慶路都部署、兼管勾秦州兵馬。起素善冦凖,而瑋亦不附丁謂,謂惡之,并指為凖黨,故俱罷出。起性謹宻,凡奏事及答禁中所問,隨輒焚草,故其言外無知者。 丁卯,赦天下繫囚,除十惡己殺人、官典、犯贓、盜官物、持仗放火、偽造符印外,咸除之。其周懐政、朱能黨類,除已行勘㫁外,餘咸許自新,一切不問。 壬申,賜京城酺。 太子太保王欽若自杭州來朝,令入赴內殿起居。 甲戌,給事中、知河陽孫奭言:「父户部郎中致仕翌,年九十,按禮文九十者,其家不從政令,父母八十者許解官侍養,望許退歸田里」。優詔不許。 冬十月戊寅朔,中書門下言,機務清簡,請依唐制隻日視事,雙日不坐。從之。 壬午,御正陽門觀酺,皇太子侍坐凡五日。帝自不豫,罕復臨幸,至是人情大悅。 己丑,以前起居郎、直史館陳堯佐知滑州。時滑州方庀徒築隄,堯佐創木龍以殺水怒,隄乃可築,既又作長隄以䕶之,人號為「陳公隄」。 壬辰,以太子太保王欽若為資政殿大學士,仍令日赴資善堂,侍皇太子講讀。 十一月乙卯,令勸農使兼提㸃刑獄官,自今以提㸃刑獄、勸農使副為稱。 修尚書省,命龍圖閣學士陳堯咨總其事。 庚申,內出聖製七百二十二卷示輔臣。壬戌,宰臣丁謂等請鏤板宣布,仍命禁中別創殿閣緘藏,詔可。尋於龍圖閣後修築,是為天章閣。又請令中書、樞宻院取時政記中盛美之事,別為聖政錄,從之,仍命錢惟演、王曽編次。 乙丑,對輔臣於承明殿,帝曰:「朕邇來寢膳頗漸康復,然軍國之事,未免勞心。今太子年德漸成,皇后賢明,臨事平允,深可付託。欲令太子蒞政於外,皇后居中詳處,卿等可議之」。輔臣請令中書、樞宻院大臣各兼東宮職任,帝許之。 自冦凖貶斥丁謂浸擅權,至除吏不以聞,李迪憤懣,嘗慨然語同列曰:迪起布衣十餘年至宰相,有以報國,死且不恨,安能附權臣為自安計乎?」及議兼職時,迪已帶少傅,宜得中書侍郎,尚書謂執不可,第兼左丞,迪不能堪,變色而起。丙寅晨,朝待漏,謂又欲以林特為樞宻副使,仍領賔客,迪曰:「特去嵗遷右丞,今年改尚書入東宫,皆非公選,物議未息,況已奏除詹事,何可改也?」因詬謂引手版欲擊之,謂走得免,同列極意和解,不聽,遂入對於長春殿,內臣奉制書置榻前,帝曰:「此卿等兼東宫官制書也」。迪進曰:「東宮官屬不當増置,臣不敢受此命」。因斥謂姦邪弄權,私林特、錢惟演而嫉冦,凖特子殺人,寢而不治,凖無罪逺斥,惟演以姻家使預政,曹利用、馮拯相為朋黨,臣願與謂同下憲司置對。頃之,謂迪等先退,獨留樞宻使副議之,帝怒甚,初欲付御史臺,利用、拯曰:「大臣下獄,不惟深駭物聽,況丁謂本無紛競之意,而李迪置對亦未合時宜」。帝曰:「曲直未分,安得不辨?」既而意稍解,乃曰:「朕當即有處分」。惟演進曰:「臣與謂姻親,忽加排斥,願退就班列」。帝慰諭久之,乃命學士劉筠草制,各降秩一級,罷相,謂知河南府,迪知鄆州,制書猶未出,丁卯,迪請對於承明殿,又請見太子於內東門,其所言不傳,而謂隂圖復入,惟演亦恐,謂出則已失援,白帝欲留之,并請留迪,因言契丹使將至,宰相絶班,馮拯舊臣,可任中書。帝可之,戊辰,命謂以户部尚書迪以户部侍郎歸班,事頗迫遽,其制詞,舍人院所草也。筠所草制訖不行。是日,惟演及中正、曽等並如初議遷秩領東宫官,而太子議政詔書及拯、利用等制皆格。己巳,謂入對於承明殿,帝詰所爭狀,謂曰:「非臣敢爭,乃李迪忿詈臣耳,臣願復留」。遂賜坐。左右欲設墪,謂顧曰:「有㫖復平章事!」乃更以杌進。於是入內都知張景宗、副都知鄧守恩傳詔,送謂赴中書,令依舊視事,仍詔迪出知鄆州,謂始傳詔,令筠草復相制,筠不奉詔,乃更召晏殊。筠自院出,遇殊樞宻院南門,殊側面而過,不敢揖,葢內有所愧也。先是,帝久不豫,語言或錯亂,嘗盛怒語輔臣曰:「昨夜皇后以下皆之劉氏,獨留朕於宫中」。衆皆不敢應,迪進曰:「果如是,何不以法治之?良久,帝寤,曰:「無是事也。后適在屏閒,聞之,由是惡迪,迪所以不得留,非但謂等媒糵,亦中宫意爾。考異拜罷錄云:「迪欲兼左丞,王曽等以為不可,又云迪語極喧戾,上連叱之」。又云「上稱迪無禮」,又云:「時契丹使將至,宰相絶班,且欲復相,謂錢惟演請并留迪,王曽等謂無過曲在迪,請令出三兩月,復召之」。此皆陳繹私意曲筆,與正史、實錄及諸家書並不合,今不取。獨所云惟演請并留迪,或不妄,蓋迪與謂初並出守,尋復留,不知何故,當是從惟演議耳。然惟演實為謂計,當時不得已,且并留迪,故謂卒留,而迪竟出也。龍川別志載二相忿爭事,又與實錄、正史不同,且云劉筠辭不草制,乃命錢惟演。按此時惟演已副樞宻,別志誤矣。記聞亦以為草制者惟演也,今皆不取。然留丁謂出李迪,其謀實自惟演,但不當草制,而草制者少,實晏殊也。御史臺記劉筠傳云:十一月丙辰,除丁謂兼傅,馮拯與曹利用並兼少保。筠當制,麻入未宣,迪謂忿,爭於帝前。戊辰,筠復直,謂罷為戶書、知河南,迪罷為戶侍,知鄆州,拯為昭文,曽為集賢。制既入,謂復留要筠改制,筠不從,卒命他學士為之。拯遂為集賢曽,依舊為副樞。此記載王曽事與他書不同,當考。宋綬作筠墓銘,亦云上在東宫,始議邦政,以樞輔備三孤,筠當上麻入而事遽易,丞相要筠改詔,筠拒不往,卒命他學士為之。然則迪謂等初領東宫職及罷相,兩制皆筠所草也。庚午,詔自今除軍國大事仍舊親決,餘皆委皇太子與宰臣、樞宻使已下就資善堂參議行之」。皇太子上表陳讓,優詔不允。初議欲令太子總軍國事,丁謂以為不可,曰:「即日上體平,何以處此?」李迪曰:「太子監國,非古制耶?」力爭不已。迪既罷出,故有是詔。考異迪傳以為此詔在迪未罷相時,蓋誤也。考十八日上對輔臣語,則可知此詔與昨詔異矣。 以馮拯為右僕射、中書侍郎兼少傅、平章事。 辛未,詔自今羣臣五日于長春殿起居,餘隻日視朝於承明殿。 壬申,皇太子見宰相、樞宻使於資善堂,諸司職掌以次參謁。 十二月丁丑朔,翰林學士楊億卒,諡曰文錄,其子紘為奉禮郎。億天性穎悟,於書無所不覽。自唐大中後,詞氣衰濫,國朝稍革其浮,至億乃振起風采,與古之作者並駕,學者翕然。宗尚文思敏速,不加㸃竄,對客談笑,揮毫無廢,而精宻有規裁,尤長典章制度之事,時多取正。喜誨誘後進,賴以成名者甚衆。性耿介,敦尚名節,多周給親友,所得廩賜隨盡。然剛勁寡合,時有挾邪說以進者,戲億曰:「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億應聲答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范仲淹嘗稱之曰「公以命世之才,其位不充,故天下知公之文,而未知公之道也」。其見重如此。 乙酉,皇太子親政,詔內臣傳稟須覆奏。自是輔臣每會議,皇太子秉笏南面而立,中書、樞宻院以本司事逓進承令㫖。時政之外,京朝、幕職、州縣官、使臣、禁卒咸引對焉,事畢,接見輔臣如常禮。 丁酉,以資政殿大學士、司空王欽若為山南東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初,欽若與丁謂善,援引至兩府,及謂得志,稍叛欽若,欽若恨之。時帝不豫久,事多遺㤀。欽若先以太子太保在東宮,位三少上,謂不悅,因改授司空。欽若宴見,帝問曰:「卿何故不之中書?」對曰:「臣不為宰相,安敢之中書!」帝顧都知,送欽若詣中書視事,謂令設饌以待之,曰:「上命中書設饌耳」。欽若既出使,都知入奏,以無白麻不敢奉詔,因歸私第。有詔學士院降麻,謂乃除欽若使相為西京留守,帝但聞宣制,亦不知寤也。考異記聞載欽若入資善堂,見太子位三少上,丁謂方用事,尋有詔,欽若以太子太保歸班。欽若袖詔書白上:臣已歸班,不識詔㫖,上留其詔,改除司空。按:欽若以太子太保歸班,乃天禧三年六月甲午初罷相時事,謂猶未入中書也。若已為太子太保,又令歸班,則詔旨果不可曉,恐謂亦不至此繆,或記聞誤也。改除司空,今從實録及本傳。押赴中書視事及為使相,則參取記聞及江休復雜志稍刪潤之。閏月丁卯,以嘉勒斯賚為邊患,詔陳堯叟等廵撫。 帝久不豫,前二日,因藥餌泄瀉,前後殿罷奏事。乙亥,力疾御承明殿,召輔臣諭以盡心輔導儲貳之意,出手書一幅付之,自是體中漸平,凡旬浹乃復常焉。時太子雖聽事資善堂,然事皆決於后,中外以為憂。錢惟演,后戚也,王曾說惟演曰:「太子幼,非中宫不能立中宮,非倚太子則人心亦不附加恩太子則太子安,太子安乃所以安劉氏也」。惟演以為然,因以白后,兩宮由是益親,人遂無閒。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