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淳祐二年十一月甲午 (1242/12/9)"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資治通鑑後編
條件: 包含字詞「淳祐二年十一月甲午 (1242/12/9)」
Total 1

卷一百四十四

6
八月甲寅,起居郎蕭泰來出知隆興府。先是,起居舍人牟子才與泰來並除,子才四疏辭,極陳泰來姦險汙穢,恥與之伍。泰來不得已請祠,遂予郡。 乙丑,行皇宋元寳錢。 九月壬辰,城夔門。 冬十月丙午朔,詔出緡錢二百萬賑恤京城軍民。 十一月己丑,賈似道獻所獲良馬,賜詔褒嘉,其將士増秩,賞賚有差。 十二月,蒙古呼必賚,以烏蘭哈達總諸軍事,分三道,自臨洮經行山谷二千餘里,自金沙江乗革囊及栰以濟,摩莎蠻主迎降,進薄大理城,大理國主段氏微弱,國政皆决于髙祥,至是殺信,使遁去,呼必賚怒,將屠其城,張文謙、劉秉忠、姚樞諫曰:「殺使拒命者高祥耳,非民之罪,請宥之」。姚樞裂帛為旗書,止殺之,令分號街陌,大理之民賴以全活,惟虜其王段知興獲高祥,斬之,分兵取附都、鄯善、鳥㸑等部,進入吐蕃,其酋索和托懼而出降,兵威所加,鮮不欵附,呼必賚遂班師,留烏蘭哈達攻諸夷之未附者。二年春正月乙亥朔,蒙古城、利州、閬州,自是蒙古兵且耕且守,蜀土不可復矣。 䝉古呼必賚還京兆」。以姚樞為京兆勸農使,敎民耕植。 二月甲辰朔,詔太常釐正秦檜諡,諭輔臣曰:「諡繆狠可也」。 熒惑犯權星 庚申詔饒州布衣饒魯不事科舉,一意經學,補廸功郎、本州教授。 辛酉,賜朱熹門人李燔諡文定。 余晦遣都統甘閏以兵數萬城蜀要地紫金山蒙古汪徳臣選精卒,銜枚夜進,大破之,閏僅以身免,城遂為䝉古所據。 蒙古㓂合州,廣安軍守臣王堅、曹世雄等敗之。 三月甲午,城東海,賈似道以圖来上。 王善使䝉古,留七年,是月来歸。 夏四月辛亥,詔邊兵貧困,可閔閒田甚多,分給耕種,守臣理之。 乙丑,以徐清叟知樞宻院事,董槐參知政事。 六月甲寅,侍御史呉燧等論故蜀帥余玠聚斂罔利七罪,玠死,其子如孫盡竊帑庾之積以歸。詔簿録玠家財,以犒師賑邊,如孫遂認錢三十萬。尋復追削玠職,奪如孫告身,所認錢徴之,累年始足。 丙辰,利州將王佐堅守孤壘,降將南永忠以兵薄城下,佐罵之,永忠流涕而退。初,隆慶教授鄭炳孫不從,永忠降,先縊死,其妻女亦朝服自縊。詔奬諭佐進官一秩,炳孫贈朝奉郎、直秘閣,仍訪其子,官以文資。丁巳,加呼必賚同知樞宻院事。 庚午,召余晦還。初,晦帥蜀制下,徐清叟奏曰「朝廷命令不甚行於西蜀者十有二年,今天斃余玠乃祖宗在天之靈,社稷無疆之福,陛下大有為之機也。今以素無行檢,輕儇俘薄,不堪任重,如晦者當之。臣恐五十四州軍民不特望而輕鄙之,韃靼聞之,亦且竊笑中國之無人矣。所有除晦內批,乞賜收回」帝責清叟曰「数十年來,未見執政繳囘成命者,卿若固執,則廟堂之間,同列之義皆有不安詔命已頒,决難反汗。及晦在蜀屢敗,邊事日急,乃召晦還,以李曾伯代之。 戊戌,釋䝉古議和使北歸,時伊埓黙色已死於揚州矣。 秋七月己酉,詔賈似道開閫,以樞宻行府為名。 八月乙亥,詔以前知閬州兼利州西路安撫王惟忠付大理獄。惟忠以余晦鎮蜀,心輕之,呼其小字曰:「余再五來也」。晦怒,誣奏惟忠、濳通北國,致下大理勘官陳大方煆煉成獄,籍其家財。 九月辛酉,詔詣西太一宮,為國祈祥。起居郎牟子才再疏諫,乃止。 丙寅,詔戒外戚母干請。 冬十月癸酉,進封永嘉郡王禥為忠王。 甲午,斬王惟忠于都市,血上流而色不變,且謂陳大方曰:「吾死訴于天帝」。未㡬,大方入朝,恍惚見惟忠,遂病。 十一月壬寅,日南至,忠王禥冠。 丁未,蒙古城光化舊治。 䝉古呼必賚,以亷希憲為京兆宣撫使,希憲,輝和爾人」。父布嚕哈雅初拜亷使,希憲適生,喜曰:「吾聞古以官為姓,天其以亷為吾宗之姓乎!」故子孫皆姓亷。希憲篤好經史,手不釋卷,少入侍,呼必賚。一日,方讀孟子,聞召,因懷以進,呼必賚問其說。希憲以性善義,利仁暴㫖對呼,必賚善之,目為「亷孟子」。希憲嘗與諸貴臣校射,連發三中,衆驚曰:「文武材也!」呼必賚。自大理還於京兆,分地置宣撫司,命希憲為使。京兆控制隴、蜀,諸王貴籓,分布左右,民雜戎羌,尤號難治。希憲講求民間利害,抑強扶弱,摘伏摧奸,境內大安。暇則明經讀史,凡義理精粗、事物得失,必研究之。十二月庚午,排保甲行自實法》。 癸未,雷。 甲午,隆部兵周榮被獲歸北,密約段元鑑入苦竹隘觧圍,事覺就禽,不屈而死,馬徽、白端戰沒,詔立廟于四川。是嵗,鈞州總管孫嗣遣人賫蠟書降于䝉古。 蒙古主命大臣,求可以慎固封守、閑於將畧者」。擢史樞征行萬戶,配以真定、相、衛、懷、孟諸軍,駐唐、鄧。樞,天倪子也。 䝉古張柔以連嵗勤兵,兩淮艱于糧運,奏請據亳之利,䝉古主,乃詔柔鎮亳州,率山前八軍城之柔,又以渦水北溢,淺不可舟,軍既病涉,曹、濮、魏博粟皆不至,乃築甬路,自亳抵汴,堤百二十里,流深而不可築,復為橋十五,或廣八十尺,橫以二堡戌之。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