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元祐三年二月癸巳 (1088/3/11)"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資治通鑑後編
條件: 包含字詞「元祐三年二月癸巳 (1088/3/11)」
Total 1

卷八十八

6
三年春正月庚戌,復置廣惠倉,從侍講范祖禹言也。己未,朝獻景靈宮。庚申,詔發京西南路闕額禁軍糓五十餘萬斛,減市價出糶,至麥熟日止,以雪寒物價翔踴也。 王覿奏:「蘇軾習為輕浮,貪好權利,不通先王性命道德之意,專慕戰國縱橫捭闔之術,長於辭華而暗於義理。若使久在朝廷,則必立異妄作,宜且與一郡稍為輕浮躁競之戒」。 辛酉,詔廣南西路朱崖軍開示恩信,許生黎悔過自新。 壬戌,罷上元遊幸。 壬申,阿里庫奉表謝罪,詔邊將無出兵,仍罷招納。 二月甲申,罷修金明池橋殿。 時久隂不解,翰林學士兼侍讀蘇軾言:「差役之法,天下以為未便,獨臺諫官數人者主其議,以為不可改,人畏之而不敢發。近聞疎逺小臣張行者力言其弊,而諫官韓川深詆之,至欲重加貶竄,此等亦無他意,方司馬光在時,則欲希合光意,及其既沒,則妄意陛下以為主光之言,殊不知光至誠盡公,本不求人希合,而陛下虛心無我,亦豈有所主哉?使光無恙至今,見其法稍弊,則更之久矣,臣每見呂公著、安燾、呂大防、范純仁,皆言差役不便,但為己行之令,不欲輕變,兼恐臺諫紛爭,卒難調和,願陛下問呂公著等,令指陳差雇二法各有若干利害昔人雇役,中等人戶歳出錢幾何?今者差役,歳費錢幾何?及幾年一次差役,皆可以折長補短,約見其數,以此計筭,利害灼然,而況農民在官,貪吏狡胥,百端蠶食,比之雇人,苦樂十倍,民窮無告,致傷隂陽之和。今來所言,萬一少有可采,即乞留中,作聖意行下,庶幾上答天戒,下全小民。 丙戌,詔河東苦寒,量度存恤戍兵。 己丑,以左司諫豐稷為國子司業。揚王顥、荊王頵嘗令成都府路走馬承受造錦地衣,稷獨奏劾,以謂近屬奢侈,官吏奉承,宜皆糾正其罪。給事中趙君錫曰「諫官如是,天下必太平」不數日,稷罷言職。 詔殿試經義、詩賦人並試策一道,從趙挺之請也。 知貢舉蘇軾同孫覺、孔文仲言:「每一試,進士、諸科及特奏名約八九百人。舊制,禮部已奏名,至御試而黜者甚多。嘉祐始,盡賜出身,近雜犯亦免黜落,皆非祖宗本意。進士升甲,本為南省第一人,唱名近下,方特升之,皆出一時聖斷。今禮部十人以上,別試國子開封解試、武舉第一人,經明行修進士,及該特奏而預正奏者,定著於令。遞升一甲,則是法在有司,恩不歸於人主,甚無謂也。今特奏者約已及四百五十人,又許例外遞減一舉,則當復增數百人。此曹垂老無他望,布在州縣,惟務黷貨,以為歸計。前後恩科命官數千人矣,何有一人能自奮厲有聞於時,而殘民敗官者不可勝數,以此知其無益有損。議者不過謂宜廣恩澤,不知吏部以有限之官待無窮之吏,戶部以有限之財,祿無用之人,而所至州縣舉罹其害,乃即位之初,有此過舉,謂之恩澤,非臣所識也。願斷自聖意,止用前命,仍詔考官量取一二十人,委有學問,詞理優長者,即許出官,其餘皆補文學、長史之類,不理選限」。於是詔定特奏名考取數,進士入四等以上、諸科入三等以上,通在試者計之,毋得取過全額之半。後遂著為令。 癸巳,罷春宴。 乙未,白虹貫日。 以正字劉安世為右正言。司馬光既歿,太皇太后問呂公著:「光門下士素所厚善,可任臺諫者,孰當先用?」公著以安世對,遂擢任之。 乙巳,廣南東路兵馬監童政坐擅殺無辜伏誅。 二月丙辰,司空致仕康國公韓絳卒,諡曰獻肅。絳莊重有禮,遇事敢為喜,延接士大夫,始與王安石善,其後頗異,因數稱薦司馬光可大用,然終以黨安石復得政清議少之。 己巳,賜進士李常寧等并諸科及第、出身共一千一百二十二人。 甲戌,增賜新釋褐進士錢百萬、酒五百壺,為期集費。 乙亥,夏人寇德靜砦,將官張誠等敗之。 夏四月戊寅,令諸路郡邑具役法利害以聞。 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呂公著以年老數辭位。辛巳,拜司空、平章軍國事,詔一月三赴經筵,二日一朝,因至都堂議事出省,毋拘以時,別建第於東府之南,啟北扉,以便執政就議。宋興以来,宰相以三公平章軍國事者四人,而公著與父夷簡居其二,世以為榮。以中書侍郎呂大防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同知樞密院范純仁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制詞皆蘇軾所草也。是夕,軾對於內東門小殿,既承㫖,太皇太后忽問曰:「卿前年為何官?」曰:「臣前年為汝州團練副使,今為何官?」曰:「臣今待罪翰林學士」。曰:「何以遽至此?」軾曰:「遭遇太皇太后、皇帝陛下」。曰:「非也」。軾曰:「豈大臣論薦乎?」曰:「亦非也」。軾驚曰:「臣雖無狀,不敢自他途以進」。太皇太后曰:「此乃先帝之意也。先帝每誦卿文章,必嘆曰:竒才竒才,但未及用卿耳。軾不覺哭失聲。太皇太后泣,帝亦泣,左右感涕。已而命坐賜茶,撤御前金蓮燭送歸院。軾在翰林,頗以言語文章規切時政,畢仲游以書戒之曰:夫言語之累,不特出口者為言,其形於詩歌、贊於賦頌、託於碑銘、著於序記者,皆言語也。今知畏於口而未畏於文,是其所是則見是者喜,非其所非則䝉非者怨,喜者未必能濟君之謀,而怨者或已敗,君之事矣。官非諫臣,職非御史而好是非,人危身觸諱以遊其間,殆猶抱石而救溺也」。軾不能從。 壬午,以觀文殿學士兼侍讀孫固為門下侍郎,尚書左丞劉摯為中書侍郎,尚書右丞王存為尚書左丞,御史中丞胡宗愈為尚書右丞,戶部侍郎趙瞻為僉書樞密院事。 甲申,韓川、劉安世進對,太皇太后問近日差除如何,安世對曰:「朝廷用人皆協輿望,惟胡宗愈公議以為未允耳」。 丁未,中書舍人曾肇言:「昨奉使契丹,還至河北,竊聞朝廷命王孝先開孫村口減水河,欲為回河之計,詢之道路,皆云見今河流就下故道,地形甚髙,兼係黃河退背地分,恐難成功。當河北累年災傷之後,未宜有此興作。伏望聖慈更下水官及河北路監司,公共講求,使議論早定,不至枉費民力,更招後悔」。 時熈豐用事之臣雖去,其黨分布中外,起私說以揺時政,鴻臚丞常安民遺呂公著書曰:善觀天下之勢,猶良醫之視疾,方安寧無事之時,語人曰:其後必將有大憂,則衆必駭笑,惟識微見幾之士,然後能逆知其漸,故不憂其可憂,而憂之於無足憂者,至憂也。今日天下之勢,可為大憂,雖登進忠良,而不能搜致海內之英才,使皆萃於朝以勝小人,恐端人正士,未得安枕而臥也,故去小人為不難,而勝小人為難。陳蕃、竇武,協心同力,選用名賢,天下想望太平,然卒死曹節之手,遂成黨錮之禍。張柬之五王中興唐室,以謂慶流萬世,及武三思一得志,至於竄移淪沒。凡此者,皆前世已然之禍也。今用賢如倚孤棟拔士,如轉巨石,雖有竒特瓌卓之才,不得一行其志,甚可歎也!猛虎負嵎,莫之敢攖,而卒為人所勝者,人衆而虎寡也,故以十人而制一虎則人勝,以一人而制十虎,則虎勝,奈何以數十人而制千虎乎?今怨忿已積,一發其禍必大,可不謂大憂乎?公著得書黙然,及章惇作相,其言遂驗。安民,卭州人也。五月,右諫議大夫王覿疏言胡宗愈自為御史中丞,論事建言,多出私意,與蘇軾、孔文仲各以親舊相為比周。內批:王覿論列不當,落職與外任差遣。翼日,呂公著言覿若止為論列,宗愈便行責降,必不協衆情,未敢行下。後二日,公著與呂大防、范純仁再論於簾前,太皇太后意猶未解,純仁退而上疏曰:側聞聖訓,謂朋黨甚多,宜早施行。以臣愚見,朝臣本無朋黨,但善惡邪正,各以類分。陛下既用善人,則匪人皆憂難進,遂以善人之相稱舉者,皆指為朋黨。昔慶厯時,先臣與韓𤦺、富弼同為執政,各舉所知,當時飛語指為朋黨,三人相繼補外,造謗者,公相慶曰:一網打盡矣!此事未逺,願陛下戒之。所降貶謫王覿文字,臣未敢僉書。因極言前世朋黨之禍,并録歐陽修朋黨論》上之。趙挺之、楊康國亦言不當因論人而逐諫官,乞追寢罷覿之命,不聽,竟出覿知潤州,而宗愈居位如故。 癸亥,漢東郡王宗瑗卒。 六月丙子朔,詔:「鄉戶衙前役滿未有人替者,依募法支雇食錢,如願投募者聽,仍免本户身役。不願投募者,速召人替」。癸未,詔司諫、正言、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倣故事,以升朝官通判資序歴一年者為之。 戊戌,詔:「黃河未復故道,終為河北之患。王孝先等所議,已嘗興役,不可中罷,宜接續工料,期於必成。范純仁乞寢前命,以杜希合。尚書王存等亦言「孝先初未有必然之論,但僥幸萬一,以冀成功,且預求免責,若遂聽之,將有噬臍之悔。乞選使覆按,審度可否,興工未晩」。庚子,三省、樞密院奏事延和殿,文彥博、呂大防、安燾謂河不東則失中國之險,為契丹利。范純仁、王存、胡宗愈,則以虛費勞民為憂。存謂:「契丹自景德至今八九十年,通好如一家,設險何與焉?不然,如石晉末耶律德光犯闕,豈無黃河為阻?況今河流亦未必便衝過北界也」。太皇太后曰:「且熟議」。明日,純仁又畫四不可之說以進,且曰:「北流數年未為大患,而議者恐失中國之利,先事回改,正如頃西夏本不為邊患,而好事者以為不取恐失機㑹,遂興靈武之師也」。於是收回戊戌詔書。 辛丑,夏人寇塞門砦。 劉安世言:「胡宗愈操行汙下,毀滅亷恥,誠不足以輔佐人主,參預國論,乞特行罷免」。 時以炎暑權罷講。癸丑,侍講范祖禹上疏曰:「陛下今日學與不學,繫天下他日之治亂。陛下如好學,則天下之君子以直道事陛下,輔助德業而致太平。不好學,則天下之小人以邪諂事陛下,竊取富貴而專權利。君子之得位,欲行其所學也。小人之得君,將濟其所欲也。用君子則治,用小人則亂。君子與小人,在陛下心之所召。且凡人之進學,莫不於少時,今聖質日長,數年之後,恐不得如今日之專,竊為陛下惜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