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大定四年五月 (1164/5/23 - 1164/6/20)"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資治通鑑後編
條件: 包含字詞「大定四年五月 (1164/5/23 - 1164/6/20)」
Total 5

卷一百二十一

6
二年春正月戊子,金主謂侍臣曰「秦王宗翰有功於國,何乃無嗣」皆未知所對。金主曰「朕嘗聞宗翰在西京坑殺匄者千人,得非其報耶」 癸巳,金百官再請上尊號,金主不許。 丁酉,金主如安州春水。壬寅,至安州,大雪。詔扈從人舍民家者,人日支錢一百與其主。 丙午,金布薩、忠義復以書來。 辛亥,金主獲頭鵝,遣使薦山陵,自是歲以為常。 甲寅,白氣亘天。 是月,福建諸州地震。 二月丁巳,金免安州今年賦役,凡扈從人嘗止其家者,亦復一年。庚午,還中都。 丙子,減文武官及百司吏郊賜之半。 丁丑,雨雹及雪。 庚辰,金以北京粟價踴貴,詔免今年課。 乙酉,胡昉自宿州還。初,昉至金,金人以失信執之。帝聞昉被執,謂張浚曰「和議不成,天也,自此事當歸一矣」既而布薩忠義以書進金主,金主覧之曰「行人何罪」即遣還,邊事令元帥府從宜措畫。 月丙戌朔,詔張浚視師,江淮,王之望等以幣還。初,湯思退恐和議不成,奏請以宗社大計,奏稟上皇而後從事,帝批示三省曰:「金無禮如此,卿猶欲議和,今日敵勢,非秦檜時比卿議論,秦檜不若思」退大駭,隂謀去浚,遂令之望等驛奏,兵少糧乏,樓櫓器械未備,又言委四萬衆以守泗州,非計,帝惑之,㑹尸部侍郎錢端禮言兵者凶器,願以符離之潰為戒,早决國是,為社稷至計」。乃詔浚行視江淮。時浚所招徠山東、淮北忠義之士,以實建康、鎮江兩軍,凡萬二千人,萬弩營所招淮南壯士及江西羣盜又萬餘人,陳敏統之,以守泗洲,凡要害之地,皆築城堡,其可因水為險者,皆積水為匱,増置江淮戰艦,諸軍弓矢器械悉備,金人方屯重兵,為虛聲脅和,有刻日決戰之語,及聞浚復視師,亟撤兵歸,於是淮北之來歸者日不絶,山東豪傑悉願受節度,浚以蕭琦契丹望族,沉勇有謀,欲令盡領降衆,且以檄諭契丹,約為應援,金人益懼,吏部郎龔茂良言于浚曰:「本朝禦敵,景徳之勝本於能斷,靖康之禍在於致疑,願仰法景德之斷,勿為靖康之疑」。浚深然之。 丁亥,詔荊襄、川、陜帥臣嚴。 備毋先事妄舉」。 盧仲賢除名,械送栁州編管。 庚子,金中都地震。 壬寅,詔知光州皇甫倜毋招納歸正人。 金百官三請上尊號,不許。 夏四月庚申,召張浚還朝。 戊辰,罷江淮都督府。 甲戌,金出宮女二十一人。 丁丑,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張浚罷。湯思退諷右正言尹穡論浚䟦扈,且費國不貲,奏令張深守泗,不受趙廓之代,為拒命。復論督府參議官馮方,罷之,浚乃請觧督府,詔以錢端禮、王之望宣諭两淮,而召浚還。端禮入奏,言:「兩淮名曰備守,守未必備,名曰治兵,兵未必精」。蓋詆浚也。浚留平江,凡八上䟽乞致仕,帝察浚之忠,欲全其去,乃命以少師、保信節度使判福州。左司諫陳良翰、侍御史周操言浚忠勤,人望所屬,不當使去國,皆坐罷。 癸未,言者論宰執徇欺之弊,命書寘政事堂。 五月丙申,詔呉璘毋招納歸正人。 辛丑,詔劉寳量度泗州輕重取舍以聞。 貶江西縂管邵宏淵南安軍安置,仍徴其盜用庫錢。 癸夘金,以旱,敕有司審寃獄,禁宮中音樂,放毬場役夫。 乙巳,率羣臣詣徳壽宮賀天申節,始用樂。壬子,金討平窩斡餘黨,冨色克雲。 六月甲寅朔,日有食之。 辛酉,以淫雨,詔州縣理滯囚。 庚午,金初定五嶽四瀆禮。 戊辰,太白晝見。 壬申,命虞允文棄唐、鄧,允文不奉詔。 庚辰,金詔陜西元帥府議入蜀利害以聞。丁丑,振江東、兩淮被水貧民。 秋七月乙酉,召虞允文還,以戸部尚書韓仲通為湖北、京西制置使。 丁亥,同知樞宻院事洪遵罷,尋落職。 壬辰,金故衛王襄妃及其子和尚以妖妄誅。 庚子,太白經天。 詔內外文武官年七十不請致仕者,遇郊毋得䕃補。 乙巳,命海、泗二州撤戍。 丁未,雨雹。 癸丑,以江東、浙西大水,詔廷臣言闕政急務。 八月甲寅朔,帝以災異避殿減膳。壬申,金主謂宰臣曰:「卿每奏皆常事,凡治國安民及朝政不便於民者,未嘗及也。如此,則宰相之任誰不能之?」庚辰,以資政殿大學士賀允中知樞宻院事。 辛巳,判福州、魏國公張浚卒。初,浚既去,朝廷遂决棄地求和之議,浚猶上疏言尹穡姦邪,必誤國事,且勸帝務學親賢。或勸浚勿復以時事為言,浚曰:「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間。吾荷兩朝厚恩,久居重任,今雖去國,惟日望上心感悟,茍有所見,安忍弗言。上如欲復用浚,浚當即日就道,不敢以老疾為辭,如若等言,是誠何心哉?」聞者聳然。行次餘千,得疾,手書付二子,栻、杓曰:「吾嘗相國,不能恢復中原,雪祖宗之恥,即死,不當葬我先人墓左,葬我衡山下足矣!」數日而卒,贈太保。浚㓜有大志,及為熈河幕官,徧行邊壘,觀山川形勢,時時與舊戍將握手飲酒,問祖宗以來守邊舊法及軍陣方畧之宜,故一旦起,自䟽逺當樞筦之任,悉能通知邊事本末,在京城中,親見二帝北行,皇族係累生民塗炭,誓不與敵俱存,故終身不主和議,所薦虞允文、汪應辰、王十朋、劉珙等,皆為名臣。㧞呉玠、呉璘於行間,謂韓世忠忠勇,可倚以大事,一見劉錡,竒之,付以事任,卒為名將,唯以呉玠故殺曲端,與李綱、趙鼎不協,而又詆之,頗為時論所少。 壬午,湯思退奏遣宗正少卿魏杞如金議和,書稱「姪大宋皇帝某」,再拜,奉于叔大金皇帝歲幣二十萬,帝面諭把曰:「今遣使,一正名,二退師,三、減嵗幣,四不發歸附人」。杞條陳十七事擬問對,帝隨事畫可,陛辭,奏曰:「臣將㫖出疆,豈敢不勉,萬一無厭,願速加兵」。帝善之。 兵部侍郎胡銓上書,以賑災為急務,議和為闕政,其諫議和之言曰:「自靖康迄今凡四十年,三遭大變,皆在和議,則金之不可與和彰彰矣。今日之議若成,則有可弔者十,請為陛下極言之。真宗時,宰相李沆謂王旦曰:我死,公必為相,切勿與契丹講和。旦殊不以為然,既而遂和,海內乾耗,旦始悔不用,文靖之言可弔一也。中原謳吟思歸之人,日夜引領,望陛下拯溺救焚,一與敵和,則中原絶望後悔,何及可弔?二也。海泗,今之藩籬咽喉也,彼得海泗,且决吾藩籬以瞰吾室,扼吾咽喉以制吾命,則兩淮决不可保,兩淮不保則大江决不可守,大江不守則江浙不可安,可弔三也。紹興戊午,和議既成,秦檜建議遣大臣分往南京,交割歸地,一旦叛盟,遂下親征之詔,金復請和,其反覆變詐如此,檜猶不悟,奉之如初,卒有逆亮之變,驚動輦轂,太上謀欲入海,行朝居民一空,覆轍不逺,忽而不戒,臣恐後車又將覆,可弔四也。紹興之和,首議决不與歸正人,口血未乾,盡變前議,一切遣還,如程師回、趙良嗣等,聚族數百,幾為蕭墻憂,今必盡索歸正人,與之則反側生變,不與則敵不肯,但已必別起釁端,可弔五也。自檜當國二十年間,竭民膏血以奉金人,迄今府庫無旬月之儲,千村萬落,生理蕭然,重以蝗蟲水潦,自今復和,則蠧國害民,殆有甚焉,可弔六也。今日飬兵之外,又有歲幣歲幣之外,又有私覿私覿之外,又有正旦生辰之使,正旦生辰之外,又有泛使生民疲於奔命,帑廩涸於將迎可弔,七也。側聞金人嫚書,欲書御名,欲去國號大字,欲用再拜,議者以為繁文小節不必計較,臣竊以為議者可斬也。夫四郊多壘,卿大夫之辱。楚子問鼎,義士之所深恥,獻納二字,富弼以死爭之,今強敵橫行與多壘孰辱?國號?大小與鼎輕重孰多?獻納二字,與再拜孰重?臣子欲君父屈己以從之,則是多壘不足辱,問鼎不必恥,獻納不必爭,可弔八也。臣恐再拜不已,必至稱臣,稱臣不已,必至請降,請降不已,必至納土,納土不已,必至銜璧,銜璧不已,必至輿櫬輿櫬不已,必至如晉帝青衣行酒,然後為快,可弔九也。事至於此,求為匹夫,尚可得乎?可弔十也。竊觀今日之勢,和决不成,儻陛下毅然獨斷,追回使者魏杞、康湑等,絶請和之議以鼓戰士,下哀痛之詔以收民心,如此則有可賀者亦十,省數千億之歲幣,一也。專意武備,足食足兵,二也。無書名之恥,三也。無去大之辱,四也。無再拜之屈,五也。無稱臣之忿,六也。無請降之禍,七也。無納土之悲八也。無銜璧輿櫬之酷,九也。無青衣行酒之慘,十也。去十弔而就十賀,利害較然,雖三尺童穉亦知之,而陛下不悟。春秋左氏謂無勇者為婦人,今日舉朝之士皆婦人也。如以臣言為不然,乞賜流放竄殛,以為臣子出位犯分之戒。太學正興國王質上䟽曰:陛下即位以來,慨然起乘時有為之志,而陳康伯、葉義問、汪澈在廷,陛下皆不以為才,於是先逐義問,次逐澈,獨徘徊于康伯,不遽黜逐,而意終鄙之,遂决意用史浩,而浩亦不稱陛下意,於是决用張浚,而浚又無成於是决用湯思退,今思退專任國政,又且數月,臣度其終無益于陛下。夫宰相之任一不稱,則陛下之意一沮,前日康伯持陛下以和和不成,浚持陛下以戰戰不騐,浚又持陛下以守守既困,思退又持陛下以和陛下,亦嘗深察和戰守之事乎?李牧之在鴈門,法主於守守,乃所以為戰。祖逖之在河南,法主於戰戰,乃所以為和。羊祐之在襄陽,法主於和和,乃所以為守,是和戰守本殊塗而同歸者也。今陛下之心志未定,規模未立,或告陛下,金弱且亡,而吾兵甚振,陛下則勃然有勒燕然之志,或告陛下,吾力不足恃,而金人且來,陛下即委然有盟平凉之心,或告陛下,吾不可進,金不可入,陛下又蹇然有割鴻溝之意,臣今為陛下謀,㑹三者為一,天下惡有不定哉?上心以其言為然,而忌者共排之,以為年少好異,遂罷去。 內侍李珂卒,贈節度使,諡靖恭。右正言龔茂良諫曰:「中興賢相如趙鼎勲臣如韓世忠,皆未有諡,如朝廷舉行,亦足少慰忠義之心,今施於珂,為可惜」。九月甲申,罷珂賜諡。 己丑,金主謂宰臣曰:「北京、懿州、臨潢等路,嘗經契丹冦掠平、薊二州,近復蝗旱,百姓艱食,父母兄弟不能相保,多冐鬻為奴,朕甚閔之,可速遣使閲實其數,出內庫物贖之」。 時江、淅水利久不講修,勢家園田堙塞流水,命諸州守臣按視以聞。於是知湖州鄭作肅、知宣州許尹、知秀州姚憲、知常州劉唐稽並乞開圍田濬港瀆。甲午,詔湖州委朱夏卿,秀州委曽愭,平江府委陳彌作,常州、江隂軍委葉謙亨,宣州、太平州委沈樞措置。 乙未,金主如鷹房,主者以鷹隼置內省堂上,金主怒曰「此宰相㕔事,豈置鷹隼處耶」痛責其人,俾置他所。 丁酉,詔今後命官犯自盜,枉法贓罪抵死,除籍沒家財外,依祖宗舊制决配。辛丑,以王之望參知政事,即軍中拜之。 以乆雨,出內庫白金四十萬兩和糴以賑貧民。尋又詔發江西義倉米二十萬石濟之。 壬寅,建康諸軍都統制、兼淮西招撫使王彥帥師濟江,屯昭闗。 癸夘,命湯思退都督江、淮東、西路軍馬。初,思退急於求和,諷侍御史尹穡言乞置獄,取不肯撤備及棄地者二十餘人論罪,因擢穡諫議大夫。至是,命思退都督江、淮,固辭不行。乙巳,復命楊存中為同都督,錢端禮、呉芾並為都督府參贊軍事。罷宣諭司,仍易國書以付魏杞。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