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太平興國八年七月 (983/8/11 - 983/9/9)"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資治通鑑後編
條件: 包含字詞「太平興國八年七月 (983/8/11 - 983/9/9)」
Total 4

卷十

9
二月戊子朔,日有食之。 丙子,契丹以耶律興格為南京留守。 三月癸亥,以右諫議大夫、同判三司宋琪為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考異、東都事畧、宋史太宗本紀俱作「庚申」,今從長編作「癸亥。始分三司為三部,各置使。右諫議大夫、同判三司王明為鹽鐵使,左衛將軍陳從信為度支使,如京使郝正為戸部使。帝嘗語宰相曰:「三司官吏奏事朕前,紛紜異同,此固不為私事,但迭執偏見,不肯從長商度,朕每以理開諭,若帝王躁暴,豈能優容?朕於臣下務在奬䕶,才用優劣一。 一可見,隨其器能,各加任使,奏對之際,無不假以辭色,善惡兼聴,未嘗峻折之也」。宋琪曰:「人之才用,罕有兼備,陛下聰明照臨,短長俱露,或又初見天威,內懷懾懼,若不賜之辭色,何由畢其懇誠?先帝晩年稍傷嚴急,聖心深鍳事理,曲盡物情,臣下幸甚!」 己巳,諸王及皇子府初置諮議、翊善、侍講等官。 丙子,覆試禮部貢舉人,擢進士長沙王世則以下百七十五人,諸科五百一十六人,並賜及第,進士五十四人,諸科百十七人同出身。始,分甲賜宴瓊林苑後,遂為定制。考異登科記,是年始分甲。按國史志,分第甲、乙,乃五年事也。 詔䖍、信、饒三州嵗市鉛錫為錢,從轉運使張齊賢請也。齊賢初為江南西路轉運副使,訪知饒信䖍州山谷産銅鐵鉛錫之所,又求前代鑄法,惟饒州永平監用唐開元錢,科堅實可乆,由是定取其法,嵗鑄五十萬貫,凡用銅八十五萬斤、鉛三十六萬斤、錫十六萬斤,齊賢詣闕,面陳其事,詔既下,有言新法増鉛錫多者,齊賢固引唐朝舊法為言,議者不能奪,然唐永平錢法肉好,周郭精妙,齊賢所鑄雖嵗増數倍,而稍為粗惡矣。 甲申,除福建諸州鹽禁。 夏四月,帝覽福建版籍,謂宰相曰:「陳洪進止以漳、泉二州贍數萬衆,無名科歛,民所不堪。比朝廷悉已蠲削,民皆感恩,朕亦不覺自喜」又嘗謂趙普曰「嚮者偏霸掊克凡數百種,朕悉令除去,更後五七年,當盡減民租稅。卿記朕此言,非虛發也」普曰「陛下愛民之意發於天心,惟始終力行之,天下幸甚」 壬寅,班外官戒諭。帝初作戒辭二,一以戒京朝官受任於外者,一以戒幕職、州縣官。至是,令閤門於朝辭日宣㫖朂勵,仍書其辭於治所屋壁,遵以為戒。 初,弭徳超謗曹彬,期得樞宻使及為副,大失望,班又在柴禹錫下。一日,詬王顯及禹錫曰:「我言國家大事,有安社稷功,止得綫許大官,汝軰何人反居我上?」又言上無執守,為汝軰所惑,顯等告其事,帝怒,命訊之,徳超具伏,壬子,除名,并親屬流瓊州,徳超始因李符及宋琪之薦得事上,及符,貶寧國司馬,徳超任樞府,屢稱其寃,㑹徳超敗,帝惡其朋黨,令徙符嶺表。盧多遜之流崖州也,符白趙普曰:「朱崖雖逺在海中,而水土頗善,春州稍近,瘴氣甚毒,至者必死,不若令多遜處之」。普不答,於是即以符知春州,嵗餘卒。徳超既敗,帝悟曹彬無他,待之愈厚,從容謂趙普等曰:「朕聼斷不明,內愧於心」。普對曰:「陛下知徳超才幹而任用之,察曹彬無罪而昭雪之,有勞者進,有罪者誅,物無遁情,事至立斷,此所以彰陛下聖明也!」帝由是釋然。 改講武殿為崇政殿。 五月丙辰朔,河大決滑州韓村,泛澶、濮、曹、濟諸州民田,壞居人廬舍,東南流至彭城界,入於淮。詔發丁夫塞之。 丁卯,詔作太乙宮於都城南。 黎桓自稱三使留後,遣使來貢,并上丁璿讓表,詔諭桓送璿母子赴闕,不聴。 六月丁亥,以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李穆知開封府。穆剖決精敏,姦猾無所假貸,由是豪右屏迹,權貴不敢干以私。帝益知其才,始有意大用。 己亥,以王顯為樞宻使,柴禹錫為宣徽南院使、兼樞宻副使。 帝謂近臣曰:「朕親選多士,殆忘饑渴,召見臨問,以觀其才,拔而用之,庶使巖野無遺逸,而朝廷多君子耳。朕每見布衣縉紳間有端雅,為衆所推譽者。朕代其父母喜,或召拜近臣,必為擇良日,欲其保終吉也。朕於士大夫無負矣」。又謂宰相曰:「唐置採訪使,葢欲察官吏善惡、人民疾苦。然所命者,官高則權勢太重,官卑則威令不行,又所過州郡,承迎不暇,豈能審知利害,但虛有其名耳,曷若慎選羣材,各分任使,有功有過,賞罰分明。且國家選才,最為切務,人君深居九重,何由徧識,必須採訪。苟稱善者多,即是操履無玷,若擇得一人,為益無限。古人言得千良馬,不若得一伯樂,得十利劍,不若得一歐冶。朕孜孜訪問,止求得良才以充任使也」。趙普曰:「帝王進用良善,實助太平之理,然於采擇,要在得所。葢君子小人各有黨類,先聖謂觀過各於其黨,不可不慎也」。帝然之。 泰山父老及瑕丘等七縣民詣闕請封禪,不許,厚賜遣之。 七月丁卯,王彦超以太子太師致仕。右千牛衛上將軍吳䖍裕時年已八十餘,語人曰:「我縱僵仆殿階下,斷不學王彥超七十便致仕」。人傳以為笑。 是月,穀、洛、瀍、澗溢,壞官民舍萬餘區,溺死者以萬計,鞏縣殆盡。 秋七月辛未,郭贄罷參知政事。贄嘗因論事,奏曰「臣遭不次之遇,誓以愚直」上報」帝曰「愚直何益於事」贄對曰「雖然,猶勝姧邪」至是,飲酒過量,遇入對,宿酲未解,帝怒,責授秘書少監。尋出知荊南府,俗尚淫祀,屬乆旱,盛陳禱雨之具,贄始至,悉命撤去,投之江,不數日大雨。 庚辰,加宋琪刑部尚書,以李昉參知政事。時趙普恩禮稍替,帝以昉宿舊,故有是命。 八月庚戌,石熙載罷樞宻使,熙載以足疾請去,太宗幸其第,臨問,乆而不愈,遂抗表求解機務,故以優禮罷。 辛亥,詔増周公諡法五十五字。 初,太祖詔盧多遜録時政,月送史館,多遜訖不能成書。於是右補闕、直史館胡旦言:「自唐以來,中書、樞宻院皆置時政記,每月編修送史館。周顯徳中,宰相李穀又奏樞宻院置內庭日歴,自後因循廢闕,史臣無慿撰集。望令樞宻院依舊置內庭日歴,委文臣任副使者與學士輪次紀録送史館」。帝采其言,詔自今軍國政要,並委參知政事李昉撰録、樞宻院令副使一人纂集,每季送史館。昉因請以所修時政記每月先奏御後付所司,從之。時政記奏御,自昉始也。㑹要云:時雖有時政記之名,但題云送史館事件,至景徳元年始題云時政記。 先是,每嵗運江、淮米四百萬斛以給京師,率用官錢僦牽船役夫,頗為勞擾。至是,每艘計其直給與舟人,俾自召募,事良便。既而舟數百艘留河津,月餘不得去,帝遣期門卒偵之,計吏自言:「有司除常載外,別科置皮革、赤堊、鉛錫、蘇木等物,守職藏者,不即受故也」。帝大怒,詔書切責度支使,奪一月俸。 溪、錦、敘、富四州蠻內附。 九月癸丑朔,初置水陸路發運使於京師,以王賔許昌裔同知水路發運,王繼昇、劉蟠同知陸路發運,凡一綱,計其舟車役人之直,悉以付主綱吏,令自雇民,勿復調發,凡水陸舟車輦送官物及財貨之出納,悉闗報而催督之,自是貢輸無滯矣。 乙丑,帝謂宰相曰:「朕念民耕稼之勤,春秋賦租,軍國用度所出,恨未能去之。比令兩稅三限外特加一月,而官吏不體朝㫖,自求課最,恣行撻罰,督令辦集此一事,尤傷和氣,宜申儆之」。乃詔諸州長吏察訪屬縣,有以催科用刑殘忍者論其罪。又謂宰相曰:「民訴水旱,即使檢覆,立遣上道,猶恐後時。頗聞使者或逗留不發,州縣慮賦歛違期,日行鞭箠,民亦竢檢覆改種。若此稽緩,豈朕勤䘏之意乎?自今遣使檢覆灾旱,量其地之逺近、事之大小,立限以遣之」。 郭守文塞決河隄,乆不成,帝謂宰相曰:「或言河兩岸古有遙隄以寛水勢,其後民利沃壤,咸居其中,河盛溢,即罹水患,當令按視修復」。戊午,遣殿中侍御史柴成務、考異本志作太常丞劉錫,今從實録及㑹要。國子監丞趙孚等西自河陽,東至於海,同視河隄舊址,回奏以為治遙隄不如分水勢,滑、澶二州最為隘狹,冝於南北岸各開其一,北入王莽河以通於海,南入靈河以通於淮,節減暴流,一如汴口之法。朝議以重惜民力,寢其奏,時多陰雨,帝以河決未塞,深憂之。丁丑,遣樞宻直學士張齊賢乗傳詣白馬津,用太牢加璧以祭。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