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景德三年三月 (1006/4/1 - 1006/4/29)"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資治通鑑後編
條件: 包含字詞「景德三年三月 (1006/4/1 - 1006/4/29)」
Total 3

卷二十五

7
己亥,以參知政事馮拯為兵部侍郎、王欽若為尚書左丞,陳堯叟為兵部侍郎,並知樞宻院事。以趙安仁為諫議大夫、參知政事,樞宻都承㫖韓崇訓、東上閤門使馬知節並僉書樞宻院事。 三月乙巳,客星出東南,太常丞任隨上言曰:「今諫議大夫、司諫、正言,雖有數員,但充位尸祿而已。願陛下擇賢士,黜具臣,懸賞罰之文,立懲勸之道。其兩省諫官,並准有唐故事,定其員數,優其俸給,限以遷官之年月,責以供職之否臧,其或獻替推誠,彌縫勵節,言事有禆,扵時政抗章,不避扵天,誅則請行甄擢,以勸衆焉,或尸利無慙,弼違有闕,務引腹非之咎,多致面從之諛,則請行降黜,以勵衆焉。夫如是,則賢者勸,惰者激,庸者退,懦者立,朝廷之士咸願效忠而報國矣。帝覧而嘉之。己未,詔諫臣悉心獻替,賞罰之典,斷在必行。 是月,始命朝臣提㸃開封府界諸縣鎮公事,其後又増置一員,以閤門祗候充。考異初置府界提㸃,會要在景徳三年,増置在四年十二月,而實録並無之,本志亦甚畧,今且附見。實録二年十二月,甞記命髙繼忠等提㸃府界刑獄錢帛,疑此即置官事始也。 夏四月丙子,幸崇文院,觀四庫圖籍。 壬辰,命使六人,巡撫益利、梓䕫、福建等路,犒設將吏,存問父老,踈決繫囚,仍案察官吏能否、民間利害以聞。時屯田員外郎謝濤使益利路,及還,舉所部官三十餘人,宰相以為多,濤乃厯陳其治狀,且願連坐。奉使舉吏連坐,自濤始。 乙未,种放賜告歸終南山。 復詔羣臣轉對,五月壬寅朔,司天言日當食,帝避正殿,不視事,百官各守其司,既而隂翳不見,帝語宰相曰:「此非朕徳所致,但喜分野之民,不被其災耳!」 司天奏周伯星見,羣臣上表稱賀。知雜御史王濟乘間言扵上曰:「瑞星實符聖徳,然唐太宗以家給人足豐年為上瑞,臣願陛下日謹一日,居安慮危,則為瑞大矣」。帝嘉納之。 甲辰,趙徳眀遣其兵馬使賀守文來貢。先是,向敏中及張崇貴與徳眀議立誓,約久未决,徳眀雖數遣使修貢,然扵七事訖莫承順,累表但云乞先賜恩命,徐議之,時已有詔,許徳眀毋納靈州,既又賜敏中等詔,諭徳眀,止遣子弟入宿衛,及毋得攻刼西路進奉蕃部,縱有爭競,並取朝廷和斷,他約悉除之,然亦不聴回圖往來及放行青鹽之禁。乙巳,敏中等言二事,苟不如約,恐乖前議,請皆與之,帝以徳眀變詐難信,儻務姑息,必貽後患,復賜敏中等詔,令熟計復奏。 丙子,命王欽若、陳堯叟同修時政記,毎月十五日送中書。 度支副使李士衡言闗右自不禁觧鹽已來,計司以賣鹽年額錢分配永興、同、華、耀四州軍,而永興最多,扵民不便,請減十分之四。詔悉除之。先是,內帑嵗出緡錢三十萬助陜西軍資,帝將幸洛,士衡獻粟五十萬斛,又以三十萬斛饋京西,朝廷以為材,故召令佐三司。考異士衡𫝊云:「上謁陵寢,因幸洛,士衡獻粟五十萬斛,又以三十萬斛助京西,故得度支副使」。按士衡除度支副使,乃景徳二年三月丙申,謁陵寢、幸洛,實四年正月二日事,本𫝊誤矣。今加刪潤,使不相牴牾。 萊蕪判官歐陽冕求應賢良方正,而大言自薦,以姬旦、臯□為比,且云:「使臣日試萬言,一字不改,日覧千字,一句不遺」。由是促召赴闕,令中書試五論、三頌、諸詩四十首,共限萬言。題既出,冕惶駭,自陳止應賢良,不應萬言,幸假貸,乃以所上表示之,冕不敢復言,至晡但成五論、一頌共三千字。既奏御,帝令問表中所陳條目,冕伏躁妄之罪,責授下州司戸參軍。 左諫議大夫陳省華卒。省華辯智有吏幹,妻馮氏性嚴,訓諸子尤力不許,事華侈,堯叟既貴,孝謹益不衰,掌樞宻時,弟堯佐直史館,堯咨知制誥,與省華同在北省,諸孫任官者十數人,宗親登科者又數人,榮盛無比,客至,堯叟等皆侍立其側,客不自安,多引去。舊制,登樞近者,母妻即封郡夫人,堯叟初拜,以父在朝,止封其妻,而母但從夫邑封,堯叟表讓,朝廷以彛制不聴省華,卒既逾年,帝乃封其母為上黨郡太夫人,後進封滕國,年八十餘尚無恙。涇原儀渭都鈐轄秦翰、知鎮戎軍曺瑋等各請出兵討賊,帝以徳眀累遣使修貢,慮失誠信,不許徳眀,初請命扵朝,瑋言繼遷擅河西地二十年,兵不觧甲,使中國有西顧之憂,今國危子弱,不即禽滅,後更盛強難制,願假臣精兵,出其不意,擒徳,眀送闕下,復以河西為郡縣,時不可失,朝廷方欲以恩致徳眀,寢其書,不報。 丁巳,幸北宅,視徳恭疾。己未,徳恭卒。 六月丙子,羣臣固請聴樂,從之。 南平王黎桓卒,諸子爭立,攻戰連月,有司請發兵平之。帝以桓素修職貢,豈宜伐䘮,不許,而以邵曄為緣海安撫使,令譬曉之。 丁丑,京東轉運使張知白上疏曰:「司天奏周伯星見,此聖徳動天而辰象昭瑞也。臣聞懼亂者治必興,思危者安必久?陛下誠能謹戒抑畏,日新其徳,則瑞星不出,臣亦稱賀苟異。扵是,則瑞星雖出,臣亦不敢同衆人之賀也。況今西北二隅雖罷征戰之役,然以比諸古者屈膝稱臣,欵塞內附,則亦事異而禮殊矣」。帝覧疏謂輔臣曰:「知白以諫官在外,而乃心朝廷,可謂知所職矣。 庚寅,以殿中丞王旭同判吏部。南曺,旭旦之弟也。自旦為政,旭避嫌,不復釐事。至是,虞部員外郎王矩言旭前宰緱氏,㢘白有政績,帝謂旦曰:「旭之幹敏,朕亦素知,且屢有言其才堪任京府僚佐者」。旦以避嫌懇辭,帝曰「朝廷用才,不可以卿,故使之淪滯」帝欲授三司判官,旦又固讓,帝重違其意,故有是命。後數日,旭引對選人,帝面賜緋魚,謂旦曰「朕向不知卿弟,猶衣緑也」。 秋七月,知益州張詠嵗滿,宰相王旦擬以任中正代之,議者多云不可,帝以詰旦,旦曰:「非中正不能守詠規矩,他人往,妄有變更矣」。壬寅,擢中正工部郎中、知益州。在郡凡五嵗,遵詠條教,人甚便之,衆乃服旦知人。 乙巳,太白晝見。 壬子,邵曄上邕州至交趾水陸路及控制宜州山川等圖。帝曰:「祖宗闢土廣大,惟當慎守,不必貪無用地,苦勞兵力。 甲子,大宴含光殿,始用樂。 忠武節度使髙瓊卧疾,帝欲臨幸其第,王欽若恨瓊附寇凖,且沮凖澶淵之功,因言:「瓊雖久掌禁兵,備宿衛,然未甞有破敵功,凡車駕臨問,所以寵待勲臣,施之扵瓊,恐無以示甄別」。乃止。及卒,有司言當輟一日朝,帝以瓊未甞有過,特廢朝二日。考異:按宋史,瓊卒于十二月戊寅,今從長編附記于此。盖李氏亦因真宗欲臨幸而并及之,非謂其卒于是月也。 八月,种放既歸終南,教授山中,表求太宗御書及經史音疏,詔悉與之。因謂輔臣曰「近中使還,言放居草屋、食野菜蕎麵而已,如此淡薄,亦人所難也」 癸未,詔以來年春朝謁諸陵,王旦言行宮損壊,要須修葺。帝曰:「如此,亦勞民矣」。乃詔所至州縣,但増飾館驛,不得更建行宫,侍從臣僚并百司供擬及供御之物,並令減省。 九月庚戌,詔以稼穡屢登,機務多暇,自今羣臣不妨職事,並聴㳺宴,御史勿得糾察。上已二社,端午重陽,並旬時休務一日,祁寒、盛暑大雨雪,議放朝著扵令。 丙辰,御崇政殿親試賢良方正直言極諫、光祿寺丞錢易、廣徳軍判官石待問,並入第四等,以易為袐書丞,待問為殿中丞。 雄州團練使何承矩,以老疾求解邉任,帝令自擇其代,承矩薦安撫副使李允則,丙寅,即命允則知雄州,兼安撫使,改授承矩齊州團練使,便道之任。承矩至齊州才七日卒,縁邉洎涿易,州民聞之皆揮涕,有相率詣雄州發哀飯僧者,承矩習熟戎事,有方畧,能綏撫異俗,其後契丹使至者,言國中皆畏服承矩之名,甞扵雄州北築愛景臺,植蓼花,日至其處,吟詩數十首,刻于石人,謂何六宅愛蓼花,不知其經始塘泊也,尤好儒學,賔禮賢士大夫,其知潭州日,李沆、王旦實為佐屬,承矩器,以公輔待之絶厚。丁夘,鄜延鈐轄張崇貴入奏,趙徳眀遣牙校劉仁朂來進誓表,請藏盟府,且言所乞回圖及放青鹽之禁,雖宣命未許,然誓立功效,冀為異日賞典也,帝賜詔嘉奬焉。冬十月庚午朔,以趙徳眀為定難軍節度使、兼侍中,封西平王,給俸如內地,又録徳眀誓表,令渭州遣人齎至西凉府曉諭諸蕃,轉告甘沙首領,因責徳眀子弟入質徳眀,謂非先世故事不遣,惟獻駝馬謝恩而已,未㡬,契丹亦冊徳眀為夏國王。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